旁逸斜出亦精彩

2017-01-19 16:02骆婷婷
考试周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有效利用

骆婷婷

摘 要: 数学课堂中的错误是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是学生个性的张扬。教师要用平和的心态正视学生的这种错误,把错误看成学生创造出来的宝贵教学资源,并且深入剖析错误产生原因,努力挖掘错误潜在的教育价值,让错误发挥最大功能,成为点亮数学课堂的契机。

关键词: 正视错误 巧用错误 捕捉错误 有效利用

著名教育家成尚荣说:“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也正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跃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不论是教育家的思想,还是鲜活的教学实践,都使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往往会成为一堂课中亮点的一个由头,思维碰撞的一块点火石。“错误”成了一种教学资源,夸张地说,有时候我们简直“期待”错误的出现。

一、正视错误,细心分析——寻找学生错误的根源

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伴随学生一起成长,暴露学生的真实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数学老师应该承认教育差异性,肯定“差生”的存在,帮助孩子共同分析错误原因,找到最佳的解决策略,以此方式演绎精彩课堂。下面借助案例剖析错误产生的原因。

案例锯木头:

错误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一根木头锯成2段要5分钟,锯成4段要几分钟?”

错误类型:2×5=10(分钟)或4×5=20(分钟)

错误分析:这是一道和生活经验有关的题目,二年级小朋友由于缺乏生活体验,解决时根本没有联系生活而是想当然地以为4×5=20(分钟),能想到2×5=10(分钟)的同学已经算是有所提升了,因为他们想到了2个2段是4段木头,所以要用2×5。至于正确方法:3×5,则很少有同学想到。

小学生产生错误的根源往往具有多样性,如记忆不扎实;识记有误;对问题曲解;思维定式;生活经验不足;新旧知识干扰产生错误等。我们不能一味地归结为孩子学习不认真、不用心,而应静下心接受和分析学生的错误,从本质和过程找出原因,帮助学生不断进步,从而演绎精彩课堂。

二、巧用错误,放飞思想——折射学生智慧的光芒

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数学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往往来自学生的真实错误,其中总会包含某种合理成分,甚至隐藏着一种超常、一种独特,能够折射出学生智慧的光芒。

1.在错误中引导,拓宽学生的思维。

平静如水的课堂教学往往使学生的思维显得呆板,缺少深度,如果意外连连、争议不断的课堂则能激起学生思维火花,激起思考欲望。所以教师应善待学生的错误,深挖错误资源,并及时调整教学环节“将错就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更精彩、更真实。

2.在错误中醒悟,引发学生的共鸣。

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错误,让学生在错误中有了切身体验,从“错”中“悟”出正确的结论。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教室一片寂静,但当某个学生发表了一个有“差错”的见解之后,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是学生的“差错”与其他学生思维碰出了火花,使更多学生更快地走向“正确”。

3.在错误中辨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错误其实是一笔财富,师生可以通过思错、纠错活动获得新启迪。为此教师应巧妙处理好来自学生的学习错误,让其发挥应有价值,让学生在这种富有学习价值的“错误”中“锻炼”、“成长”,提高能力。

案例例题:商店运进360套衣服,第一周卖出118套,第二周卖出125套,现在的衣服比原来少了多少套?

这种类型题目由于题意复杂、很难理解,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有点绕,所以孩子们陆续出现了错误答案:“118+125=243(套)360-243=117(套),”只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列出最简便的算式“118+125=243(套)”。面对错误,我表现得极为冷静,把这两个算式写在黑板上让全班学生判断。接着进一步展开辩论,师问:“118+125=243(套)表示求什么?360-243=117(套)表示求什么?”“为什么×××同学只列出118+125=243(套)后,就不再往下算了?”问题抛出后,让他们采取辩论形式展开讨论,之后一致认为“两周共卖出去的衣服套数是现在比原来少了的衣服,‘360套在这儿是一个迷惑人的条件,完全不用管。而360-243=117(套)求出的是剩下多少套衣服?”本来到此可以说比较完美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我觉得这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又一个良机。于是指着黑板上的错误算式,继续引导学生:这个算式只要巧妙改动一下,就能成为正确的列式,谁能办到?学生的探究欲望一下子被激起,小组间展开热烈讨论,不多时,结果就出来了:118+125=243(套),360-243=117(套),360-117=243(套)。只不过这个过程比较复杂,最后引导孩子们比较哪种方法更简便。

我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确示范和反复练习得到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试想如果我当时在课堂上轻易包办代替,将正确结论呈现出来,而不就错因势利导,那么,这么好的教学契机就会错过,学生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思维空间,更不会放飞智慧的隐形翅膀。

三、捕捉错误,灵动生成——引发学困生探究的欲望

曾在书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初次参加一次世界性比赛时,曾连续三次中断了指挥,因为他认定乐谱中出现了“错误”。其实,这正是评委设下的陷阱。事实上,对于这个陷阱的大胆否定,正验证了小泽征尔作为音乐指挥家的真正实力。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恰当设置一些这样的陷阱,甚至故意诱导学生“犯错”,使其“上当”,当他们落入“陷阱”而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并通过辨析,让他们从错误中猛醒过来,吸取教训,往往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

教室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只有敏锐地发现这些精彩的错误,耐心扣问,深入挖掘,有效生成,才可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松龄.巧妙利用“错误资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现代教育科研理论,2013(3).

[2]糜红玲.让“错误”点亮小学数学课堂[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12).

猜你喜欢
有效利用
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利用
有效利用主题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利用教材,教给学生行文衔接的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利用Internet网络的研究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
基于有效利用视角分析医院档案管理
渭南市主城区文化事业设施调查与有效利用分析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高中化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