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想说爱你不容易

2017-01-19 18:41孙机冯双
学苑创造·C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玉佩上衣场合

孙机+冯双

临近春节,栗子君朋友圈里的好几个漂亮妹子都晒出了新鲜出炉的汉服美照,以身作则号召“复兴华夏衣冠”。确实,在各种重大节庆里,少数民族的小伙伴们都能穿戴自己民族的传统服饰,人数最多的汉族却只能以旗袍或西式服装代替,难免遗憾。而且,服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自然不应让它湮灭失传。不过呢,想要复兴汉服并非易事,这不,听了文物专家孙机先生的讲座,栗子君不由得感叹,这里面的讲究实在太多了——

汉服基本款

华夏民族早期的装扮样式是“上衣下裳、束发右衽”,即上身穿衣,下身穿裳(裙);头发向上挽起梳成发髻,衣服前襟向右掩。

与服装形制相对应的是生活习惯。在“上衣下裳”的服饰中,裳里没有内裤,裆部只缠一块布,叫做“裈”。隋唐以前,我国的家具以低矮型为主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两腿伸开、两膝微曲地坐在席子上,便容易“走光”,所以这种被称为“箕踞”的坐姿是极度失礼的。《史记》中有个故事:游侠郭解乘车出行,有人“箕踞视之”,郭的门客便“欲杀之”——“箕踞”的无礼可见一斑。因此,中国古人的坐姿以跪坐为主,这样下裳才能完全遮住身体。更具体而言,两膝着地、臀部坐在脚跟上称为“坐”,臀部抬起的称为“跪”,挺身直腰则称为“跽”,又叫“长跪”。

下裳外面还有一块形状类似围裙的“巿”(fú,也作“韨”)。先秦时,贵族们会将长长的组玉佩挂在胸前、搭在巿上,而不是像唐以后那样将玉佩垂于身体一侧。组玉佩由玉璜、玉珠等组成,既有装饰功能,又体现着贵族身份的高低——身份越高,组玉佩就越长。这种现象与当时贵族的步态有关:身份越高,步子就越小,走得越慢,而且走路时玉佩的碰撞要合乎乐律。佩戴长长的组玉佩正是为了节制步伐。

栗子君好学笔记本:图4是出土文物中的商代服饰,图5是后代一直沿用的皇帝最高礼服,看看,它们是不是具有同样的DNA?

胡服骑射:战争带来的变革

“上衣下裳”的服装形制到东周才有所变化,而催生这第一次服装变革的是战争。西周、春秋时期,战争的主要形式是车战,战国以后车战逐渐没落,其原因很多,如战车只适合在开阔地带作战、战斗方式特殊、“礼崩乐坏”瓦解了车战的规则等,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骑兵的兴起。在骑兵的优势面前,战车相形见绌。

骑兵在我国成为单独的兵种,始于战国时期赵国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生活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胡人”,发明了裤子和长靴,穿着这种“胡服”骑在马上作战,动作灵活方便。赵国“引进”胡服、建立骑兵部队后,军威大振,在几年之内便成为北方强国。

有了裤子以后,上衣和下裳便可连在一起,形成“深衣”。深衣的下摆叫“曲裾”,可以掩到身后,用腰带固定住。这种服饰到魏晋南北朝时已十分流行。女性衣服的曲裾很长,可在下身绕三圈,典型如《女史箴图》中的贵族妇女形象。

栗子君好学笔记本:关于深衣、曲裾的样式、起源时间等,说法分歧还是挺大的。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上网了解更多观点哦。

隋唐“双轨制”:融合才是硬道理

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统治者多为鲜卑人,他们本是游牧民族,服饰为便捷的“短制褊衣”。在他们的影响下,鲜卑服在民众中流行起来。而鲜卑贵族,经过北魏的“全盘汉化”和北周的“胡汉并举”,在典礼上开始穿起汉装。

这样,到了隋唐时期,就形成了服饰的“双轨制”:普通民众,以及贵族在一般场合,穿的是便捷、紧凑的胡服,如圆领、系扣的“袍”;高级贵族在非常正式的场合才穿宽袍大袖、褒衣博带的“华夏衣冠”。

胡服流行的根本原因也在于生活习俗,在于生活习俗发生的变化。这一时期,建筑物结构的改进使得室内的空间增高,佛教的传入则带来了胡床(马扎)、倚子(即椅子)等高坐具;加上马镫的发明和推广,踞坐的姿势被认为近似于矫健的骑马英姿,不再被人瞧不起,从而渐渐取代了跪坐,而高靿靴也随之流行起来。

头饰方面,隋唐男子一般戴幞头,它是由鲜卑头巾改进而来的一种包头软巾,后来人们还用金属线撑起巾脚,成为硬脚幞头。唐朝皇帝戴的幞头硬脚稍往上曲;五代晚期以后,硬脚渐趋平直;宋朝时成为“展脚幞头”,即两脚展开、伸直,长过双肩,据说这是为了防止官员们窃窃私语;发展到明朝,幞头就成了乌纱帽。

中国女性传统上是梳发髻而不戴帽的,唐朝时部分接受了胡帽;到了宋朝,上层妇女在礼节上必须戴帽。

栗子君好学笔记本:图11这位便是大大有名的女皇武则天,图12则是宋朝某皇后和她的宫女。从古画中可看出,唐宋贵妇们的礼服延续了传统的上衣下裳式样,但也接受了胡人戴帽的风俗;至于宫女穿的圆领长袍,明显是胡服式样。经过元朝蒙古族的统治,明朝虽想恢复传统华夏衣冠,但其实也是双轨并行、汉胡兼收。图13、14分别为不同场合的明朝礼服,差异还是挺大的吧?

到了清代和民国,我国的主流服饰又先后经历了两次大变化。如果说清代的变化是立足于民族差异和不平等,那么民国之后则倾向于与世界接轨、消除差异和等级。

爱好汉服的小伙伴们为保存传统文化做出的努力值得点赞,但历史的变迁给每种文化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想要“重装系统”,回到最初的状态不大可能;那么哪些改变可以接受,哪些痕迹应该去除,栗子君觉得还需要很多很多的研究和讨论。感兴趣的话,你也加入其中吧。

【链接】汉服穿着小建议

1.注意领口左右。右衽是汉服的一大特征,只有死者穿的寿衣才用左衽(以示生死有别),千万别弄反了哦。

2.仪表要端庄,站如松,坐如钟。没有美好的体态,再美的服装也穿不出韵味。

3.不同场合的衣服别混穿。服饰是礼仪的一大表现,传统文化中对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有严格到“龟毛”的规定,所以便装和礼服最好不要在同一场合出现。

猜你喜欢
玉佩上衣场合
好多字
董邦震
浅谈搭配的学问
陈述古墨钟破奇案
冰盒电池
胸前印字T恤 “怒刷”街头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绕骨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