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白马湖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研究

2017-01-20 03:17皇甫全欢
中国水利 2017年12期
关键词:白马湖淮安河道

皇甫全欢,郭 茜

(1.江苏省淮安市水利局,223005,淮安;2.江苏水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23005,淮安)

淮安白马湖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研究

皇甫全欢1,郭 茜2

(1.江苏省淮安市水利局,223005,淮安;2.江苏水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23005,淮安)

水环境治理;治理方案;对策建议;白马湖

江苏省白马湖是南水北调东线上游重要的过境湖泊,也是淮安市中心城区的备用水源地。2013年,白马湖入围国家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竞争立项重点支持湖泊,加之淮河生态经济带及江淮生态大走廊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湖泊水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湖泊水环境保护,于2016年提出对白马湖区域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一、区域概况

1.自然地理概况

江苏省白马湖地区位于洪泽湖大堤以东,东至里运河,西依洪泽湖大堤,南以白马湖隔堤、老三河与宝应湖地区分界,北靠苏北灌溉总渠。总面积1045.0 km2,其中淮安境内面积898.6 km2,分属该市的淮安、洪泽、金湖三县区。灌溉水源为洪泽湖,涝水主要排入里运河,内部排水经白马湖调蓄后,分别向东排入里运河、向南排入宝应湖、向北由淮安站抽排入苏北灌溉总渠。淮安市境内主要通湖河道共17条,入湖河道分布于湖西岸的洪泽区和湖北岸的淮安区,主要有花河、草泽河、浔河、永济河、运西河等;出湖河道位于湖泊的北岸和南岸,主要有新河、阮桥河等。宝应境内通湖河道4条,分别是山阳大沟、大寨河、南北闸河、张港河。

2.现状水利能力

(1)防洪除涝

白马湖地区外围防洪主要依靠洪泽湖大堤、苏北灌溉总渠南堤、京杭运河西堤、淮河入江水道北堤等流域性堤防。通过近年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目前白马湖区域外围防洪标准基本达到100年一遇;区域防洪除涝通过白马湖退圩还湖工程和骨干河道工程治理,防洪标准基本达到20年一遇,排涝标准基本达到10年一遇。

(2)区域供水

供水水源主要通过洪泽湖和苏北灌溉总渠自流引水,其中引自洪泽湖的洪金洞设计流量40 m3/s、周桥洞设计流量28.0 m3/s,引自苏北灌溉总渠的黄集洞设计流量3 m3/s、新河洞设计流量24.9 m3/s、永济洞设计流量8.2 m3/s、张码洞设计流量15 m3/s,合计总供水能力为119.1 m3/s。白马湖地区内部河网较为畅通,水源较为充沛,基本能够满足工农业用水需求。

(3)水生态保护

2010年以来白马湖先后实施以退渔还湖、退圩(围)还湖、生态清淤为重点的白马湖生态保护工程,蓄水面积由 42.1 km2恢复到 82.68 km2。2015年白马湖总体水质达到Ⅳ类水质标准,主要污染物为总氮和总磷,其他水质参数满足Ⅲ类水质标准。

3.现状排水和尾水排放情况

洪泽县污水、废水大部分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通过尾水管网和生态湿地排入入海水道;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区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规划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通过管网排放至清安河进入入海水道南泓。农业排水一般经过河道或泵站进入白马湖,另有夹带一定量污染物的部分生活污水和少量企业偷排工业废水就近排入附近河道,通过花河、浔河等流入白马湖,对其水质存在一定影响。

二、治理情况及存在问题

1.近期水系治理情况

(1)白马湖治理情况

白马湖现状湖面面积82.68 km2(宝应县境面积约18 km2),岸线总长约76 km(宝应县境内约15 km)。2010年以来,淮安市先后实施退圩(围)面积 0.72万 hm2,清淤土方2 300万m3,增加库容约3 000万m3。宝应县境内圈圩面积8.27 km2未进行退圩还湖。

(2)运西河—新河治理情况

运西河—新河位于淮安区和宝应县境内,起于运河边上的北运西闸,止于总渠边的淮安四站,全长29.8 km,输水流量为100 m3/s,河底宽约70~80 m。河道工程于2006年开工建设,至2009年建成通水。

(3)主要通湖河道近期规划及治理情况

2016年年初,淮安市先后启动白马湖上游花河、龙须岗、往良河、浔河等10条中小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主要工程为对河道周边污水废水进行收集拦截,排入市政管网,最大程度消除影响河道水质的主要污染源;对河道沿线水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通过水体曝气微生物净化及生态护岸等治理技术,降低点源、面源污染对河道水质的影响;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提高河道排涝能力至10年一遇;利用弃土加固堤防,使河道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标准;绿化美化沿线,涵养水土,提高河道沿线的生态环境质量。

2.区域内存在的问题

(1)除涝标准仍然不足

白马湖区域除涝标准基本达到10年一遇,骨干排涝河道及排水干沟大部分为5年一遇~10年一遇。但河道淤积严重,排水不畅,无法满足排涝要求;盐化新区建成后增大了地表径流,使得区域外排出路严重不足。

(2)水环境有恶化趋势

白马湖水域水质基本达到Ⅳ类水标准,主要是总氮、总磷超标,通湖河道如花河、浔河等水质污染较重。主要原因:一是工业集中区废水未得到有效处理便直排入河;二是农业面源污染未能有效控制,流域超过80%的总氮、总磷来源于农业和生活。

(3)管理未能实现统一

白马湖地区分属淮安和扬州两市,白马湖地区水利工程由省总渠管理处管理,淮安市境内白马湖分属市白马湖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市白马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市湖泊管理处履行相关职能管理,缺乏有效、统一的区域综合管理机构进行调度和管护。

三、治理初步方案

1.控源截污

铺设雨污水干管约40 km,截流通湖河道的污水废水进入市政管网,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对苏淮高新区、洪泽工业园区的企业实施“一企一管”和“一企一池”工程,并设置实时监控系统,监督企业污水及初期雨水达标排放。

2.水系循环

水系循环拟定为小循环及大循环两套方案。小循环即区域内部水系沟通,大循环为区域外部水系沟通。

①小循环方案为:实施泵站引河北延工程,在渠南干渠上建闸连通泵站引河;在张码西干渠上建闸连通张玉河、安邦河,在张码东干渠上建闸连通张施河。在非汛期,通过水闸调度,改善河道内部水质,完善内部调度运行体系。拓浚延伸淮洪河分别沟通北郭泵站引河、张玉河、安邦河、张施河等4条南北向河道,加强水系连通;在泵站引河、张玉河、安邦河、张施河与淮洪路交汇处分别建退水闸进行调度;在淮洪河与张施河交汇处新建一座活水泵站,以增加河道水动力,控制区域内水体流向,完善内部循环体系。在水质较好时,可以分别开启相关退水闸,排水入花河;遇水体质量下降时,关闭退水闸,开启补水闸及活水泵站,促使各河道水体进行内循环,改善水环境质量。

②大循环方案为:通过现有周桥洞及其下游的一分干渠、浔北干渠、浔南干渠、砚临支渠等,分别连通花河、浔河、桃园河、草泽河等4条河道,实施河湖连通工程,连通洪泽湖与白马湖。在洪泽湖丰水期间,对白马湖进行换水活水,保证湖泊生态水位。湖泊退水向南通过阮桥河,向东通过运西河分别进入宝应湖和里运河。设计引水流量约35 m3/s,2周左右可以将白马湖水体置换一次。

3.排水体系建设

将区域防洪除涝、水系连通与水环境治理相结合,扩大外排出路,疏通区域水系,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思路为:在防洪除涝方面考虑“南下北上”,在水环境处置方面考虑“西引东排”。

在疏浚区域内花河、浔河、草泽河等17条通湖河道清除河道底泥,建设生态河床和植被恢复工程,增设曝气设备。扩大河道过水能力,改善河道水质。在苏淮高新区新建一期排涝工程张施河排涝一站(中期建设张施河排涝二站,站前建设尾水调节池),规模约为30 m3/s,以解决园区排水问题。泵站抽排区域涝水,通过顶管穿越总渠和入海水道,将雨水送至淮河入海水道。

四、对策建议

一是成立专门水环境协调机构。为更好地对白马湖区域防洪排涝、水环境和水资源进行管理调度,建议市政府成立水环境协调机构,统筹水利、环境、农业等部门,齐抓共管,协同推进,保证区域水安全。

二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畜禽养殖布局。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试验基地;强化畜禽养殖分区管理,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鼓励农产品绿色认证,利用品牌效应和价格优势,带动农民主动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

三是推动两市联动,协同推进区域整体治理。因白马湖区域分属淮安、扬州两市,为确保白马湖水质有效提升,建议扬州市尽快启动宝应境内白马湖退圩还湖、退渔还湖、通湖河道治理及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共同推进白马湖区域全面治理。

四是提高入驻园区企业的质量和标准。建议园区引进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工业企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少排或不排尾水,以减轻水环境压力。

[1]陆桂华,张建华.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水资源保护,2014(2).

[2]朱喜,等.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和措施[J].水资源保护,2016(1).

[3]郝达平,等.白马湖周边农作物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3).

TV85

B

1000-1123(2017)12-0018-02

2017-05-18

皇甫全欢,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规划设计工作。

责任编辑 安天杭

猜你喜欢
白马湖淮安河道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关于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思考
白马湖之冬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开水白菜般的文人情怀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家乡的白马湖
白马湖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