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一轮治淮工作中如何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服务功能

2017-01-20 08:34陈忠国
治淮 2017年10期
关键词:淮河功能服务

陈忠国

浅谈新一轮治淮工作中如何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服务功能

陈忠国

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淮河流域是我国水旱灾害最为频繁严重的地区之一,洪涝灾害历来是流域人民心腹大患。新中国成立后,淮河是第一条全面综合治理的大河,经过60多年治淮建设,特别是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全面竣工验收,淮河流域基本建成了防洪除涝和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悠久的治水历史和丰富的治淮实践形成积累了大量珍贵的档案资源,积淀蕴藏着内涵丰富的治淮文化。当前,新一轮治淮工作正进入关键时期,如何挖掘治淮档案独特的文化功能和作用,为新时期治淮建设和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治淮档案的文化功能

1.记录与存储功能

档案是人类社会积淀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人类文化的存储器。没有档案的存在与发展,也就没有连续、全面、直接记录和积累文化的原载体。可以说,档案是人类文明和社会文化得以发展连续的重要条件,档案是文化的“根”与“魂”。治淮档案是人类社会档案的有机构成,始终伴随着人类治淮活动的历史足迹,忠实地记录和客观地反映人类认知淮河、治理淮河和开发利用淮河的历史过程,是人们在治淮实践中形成的第一手材料,见证着淮河的沧桑巨变,凝聚着流域人民“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强大的精神财富。

2.传承与记忆功能

治淮档案是人类在治淮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既是治淮历史、治淮文化传承和记忆的主要载体,也是我们探索治淮发展历程,继承治淮传统文化精华,认识、总结治淮发展规律,了解、研究淮河历史运行轨迹的资源宝库。档案是历史的记忆器,是人类文化知识的积淀,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我国历代治淮著作如明陈应芳撰的《敬止集》、民国武同举编著的《淮系年表》全编及有关涉淮的史志及地理著作如西汉司马迁著的《史记·河渠书》、北魏郦道元著的《水经注》、明代潘季驯撰的《两河经略》等,这些无一不是利用大量治淮档案文献编纂而成的,甚至历代咏淮的文学佳品,也同样与治淮档案文化有深厚渊源。正是通过对治淮档案的研究和提炼,使治淮文化绵延不断,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为人类治淮伟业提供永续不竭的精神动力。

3.宣传与教育功能

存史、资世、育人是档案的基本价值,档案作为文化的重要储存器和传播源,具有真实性、权威性和不可替代性,是我们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第一手生动素材。治淮档案真实地记录人类治淮历史过程和辉煌成就,蕴含着丰富的治淮科技知识,凝聚着厚重的治淮文化精髓,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通过宣传大力弘扬治淮档案文化,一方面可使广大受众受到治淮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受到教育,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增强对淮河的认知度,为新时期淮河治理开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可增强治淮人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中央新时期治水战略方针上,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唱响团结治水、建设美好生态淮河主旋律,为进一步治淮凝聚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

4.借鉴和依据功能

治淮档案是治淮历史的载体,客观地反映人类治淮发展的真实内容和历史进程,记忆了前人的知识、经验与教训,为后世治淮认知的深化、技术的进步、文化的繁衍及规律的研究与探索提供重要借鉴和参考依据,使人们不断积累对淮河的认知,修正人与淮河的关系,走向人水和谐相处更高层次的生态文明。人们还可通过对治淮档案的查阅利用,获取第一手真实的历史凭证,依法维护单位、个人的合法权益,有序推进和保障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还可为人们在提供丰富的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养料,拓展视野,启迪心智,满足人们治淮实践所需知识参考和技能借鉴。

二、发挥治淮档案的文化服务功能主要策略

1.更新观念,在档案认知上强起来

首先档案人员要转变观念,提高对档案价值、档案文化功能的认识,深挖档案资源,拓展档案文化服务功能,使之成为新一轮治淮工作助推剂和加速器。切实强化档案服务意识,转变服务方式,建立由重管理、轻开发,转为管开并重、服务为先的新机制。紧紧围绕治淮中心工作,主动呼应、积极融入、有效对接,进一步焕发档案工作的生命力。二是治淮建设和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转变对档案和档案工作传统认知思维定式,从档案资源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基础性战略资源、档案文化是人类文化精粹的高度来重新审视和认识档案和档案工作,多了解档案价值、档案文化独特魅力,提高档案意识和档案利用意识,使底蕴深厚的治淮档案文化在治淮工作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辉。三是充分利用档案资源优势,积极主动宣传档案价值和档案文化功能,提高社会档案意识,提升治淮档案的社会认知感和认同感,为进一步治淮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2.深化整合,在档案资源上强起来

无论是发挥档案的作用,还是强调档案文化服务功能,其基础都离不开具体的“档案”,否则档案作用和功能都是空中楼阁。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确定了档案强国的新战略,明确提出建立健全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作为三大体系建设之首。我们要紧贴治淮实际,切实做好治淮档案收集工作,拓宽收集渠道,不断丰富和完善馆藏结构,建立门类齐全、内容丰富,具有淮河特色,与治淮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档案资源体系。要进一步深化档案资源整合力度,运用大数据技术管理和处理档案信息,使馆藏档案体系更加完备、结构更加合理、内容更加系统,实现治淮档案资源整体综合效益最大化,为档案价值和文化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提供坚强后盾。

3.拓展途径,在利用服务上强起来

馆藏档案资源是静态的,只有把档案承载的信息、蕴含的文化从静态转化为动态,让档案信息流动起来,其价值和功能才能得以显现。实现这一转化的桥梁就是“服务”。当前,新一轮治淮工作正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新形势、新任务对档案服务工作范围、内容和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围绕治淮中心,在档案利用上不断“开疆拓土”,充分发挥档案作用和文化服务功能,使档案工作与新一轮治淮进程相适应,全力展现治淮档案新作为。首先,治淮建设“战场”多处于偏僻之地,年轻人居多,我们可深入现场调查了解所需,主动挖掘与工程和地域风物等有关的档案文化资源为其服务。其次,整合馆藏资源,将涉及到工程建设或与其相关内容档案按专题编制目录索引,主动提供或以备随时查阅。第三,围绕一定主题对档案进行筛选加工提炼编纂,把档案“原信息”转化加工成各种形式“产品”,把原生治淮档案打造成档案文化产品,让档案走下高阁,主动展现到职工及社会受众面前,不仅能扩大治淮和治淮档案影响覆盖面,而且可增加档案和档案文化的亲和力、感染力,达到扩大治淮社会影响,为新一轮治淮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目的,实现档案价值几何倍增效应。

4.与时俱进,在技术创新上强起来

治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治淮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作为记忆这一系统工程的治淮档案,是治淮得以持续推进的基础和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利用信息的时间、空间、方式和手段都发生了根本改变,不受时空限制快速获取所需信息日益成为常态。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创新思维,加速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打造档案大数据信息平台,在确保档案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善于运用网络技术和现代传播手段,如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技术,使档案走出“神秘岛”,转化为影响更加广泛、大众易于接受、覆盖面广、受众多的各类“档案产品”,融入治淮和社会大众所需文化信息中,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的客观需求,甚至可走进当下最时髦的信息受众“指尖一族”,充分发挥档案存史育人的文化功能,使治淮人和广大受众的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精神智慧等诸多方面受到潜移默化影响,让治淮优秀文化感染大众,为新一轮治淮提供强大的思想力量、科学力量和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淮河水利委员会治淮档案馆 233001)

猜你喜欢
淮河功能服务
也谈诗的“功能”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淮河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奔驰S级香氛功能介绍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