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配合物/改性甲基铝氧烷催化1-丁烯二聚反应

2017-01-20 06:42郑明芳张海英王怀杰
石油化工 2016年8期
关键词:乙酰基辛烯丁烯

郑明芳,张海英,王怀杰,刘 珺

(中国石化 北化院燕山分院,北京 100025)

钴配合物/改性甲基铝氧烷催化1-丁烯二聚反应

郑明芳,张海英,王怀杰,刘 珺

(中国石化 北化院燕山分院,北京 100025)

合成了配合物氯化2-乙酰基-1,10-菲咯啉缩2,6-二乙基苯胺合钴(配合物a)和氯化2,6-二乙酰基吡啶缩邻甲苯胺合钴(配合物b)。利用1H NMR和EA方法分析了配合物的结构,并通过1-丁烯二聚反应考察了反应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b为催化剂时的聚合活性高于配合物a,且主要发生二聚反应,其二聚产物中线型内辛烯的含量在95%(w)以上。采用配合物b催化剂进行1-丁烯二聚时,适宜的聚合条件为:非预混进料、改性甲基铝氧烷为助催化剂、温度30℃、反应时间3 h、n(Al):n(Co)=100,在此条件下,聚合活性为6.68×105g/(mol·h),线型内辛烯的含量为96.95%(w)。

1-丁烯;二聚反应;钴配合物/改性甲基铝氧烷催化剂;辛烯

1-丁烯主要来源于石油炼制催化裂化过程和石油化工蒸汽裂解制乙烯C4副产,占总C4烃的30%左右。随着我国原油加工深度的提升和乙烯生产能力的逐步提高,副产C4越来越丰富,但C4在化工方面的利用率不高,因此探索C4烃增值利用途径对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很实际的意义[1-3]。线型辛烯是重要的有机原料和化学中间体,可以作为增塑剂、洗涤剂和润滑油的原料。其中,1-辛烯是重要的共聚单体;2-辛烯和其他线型辛烯可以合成洗涤剂,还可以生成辛烯醛或辛烯酯等精细化学品。丁烯二聚制辛烯多采用固体酸催化剂,产物中支链烯烃较多,主要用于调和汽油,线型辛烯的选择性很低[4-5]。Small等[6]研究发现,2,6-二乙酰吡啶基铁配合物催化剂均相催化1-丁烯二聚反应时,线型辛烯的选择性达到65%~80%。2,6-二乙酰吡啶基钴配合物催化剂均相催化1-丁烯二聚反应时,线型辛烯的选择性高达97%[7-8]。上述研究为1-丁烯的利用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9-10]。

本工作合成了氯化2-乙酰基-1,10-菲咯啉缩2,6-二乙基苯胺合钴(配合物a)和氯化2,6-二乙酰基吡啶缩邻甲苯胺合钴(配合物b)作为催化剂用于催化1-丁烯二聚反应。利用1H NMR和EA方法分析了配合物的结构,通过1-丁烯二聚反应考察了反应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2,6-二乙酰基吡啶:纯度99%(w),Aldrich公司;邻甲苯胺:纯度99%(w),北京化学试剂公司;1-丁烯:聚合级,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未经处理直接使用;甲基铝氧烷(MAO):1.46 mol/ L的甲苯溶液,Albemarle公司;改性甲基铝氧烷(MMAO):1.88 mol/L庚烷溶液,Albemarle公司;三乙基铝(AlEt3):纯度95%(w),南京通联化工有限公司;CoCl2·6H2O:分析纯,北京双环化学试剂厂;甲苯、四氢呋喃(THF)、环己烷、乙醇、二氯甲烷:分析纯,北京化工厂;甲酸:纯度88%(w),北京化工厂。

DMX400型400 MHz核磁共振波谱仪:Bruker公司;Flash EA 1112型元素分析仪:Thermo公司。

1.2 Co配合物的合成

1.2.1 配合物a的合成

首先参照文献[11]报道的方法合成配体2-乙酰基-1,10-菲咯啉缩2,6-二乙基苯胺,该配体的1H NMR(CDCl3)化学位移表征结果为:9.25(dd,J=3.0 Hz,1H);8.80(d,J=8.3 Hz,1H);8.35(d,J=8.3 Hz,1H);8.27(dd,J=7.8 Hz,1H);7.86(s,2H);7.66(m,1H);7.15(d,J=7.6 Hz,2H);6.96(t,J=7.5 Hz,1H);2.58(s,3H,CH3);2.43(m,4H,CH2CH3),1.16(t,J=7.5 Hz,6H,CH2CH3)。

取配体2-乙酰基-1,10-菲咯啉缩2,6-二乙基苯胺0.5 g以及与配体等物质的量的CoCl2·6H2O,以THF为溶剂,N2保护,室温下搅拌2 h,过滤干燥可得配合物a(结构式见图1)。元素分析结果(w)计算值为:C 60.83%,H 5.69%,N 8.19%;测定值为:C 61.06%,H 5.76%,N 8.02%。

1.2.2 配合物b的合成

取24 mL邻甲苯胺加入到250 mL三口烧瓶中,加20 mL二氯甲烷溶解,滴加20滴甲酸;称取4.0 g 2,6-二乙酰基吡啶溶于50 mL二氯甲烷中并装入恒压滴液漏斗中,置于三口烧瓶的侧口。将体系用氮气置换3次,搅拌加热,开始滴加2,6-二乙酰基吡啶溶液。体系升温至43 ℃,保持回流48 h。降温后旋干大部分溶剂得酒红色油状物。加入20 mL无水乙醇,振荡溶解,在-30 ℃下冷冻过滤得到淡黄色配体2,6-二乙酰基吡啶缩邻甲苯胺。2,6-二乙酰基吡啶缩邻甲苯胺的1H NMR(CDCl3)化学位移表征结果为:8.42(d,Py—m-H),7.91(t,Py—p-H),7.24(m,Aryl),7.07(t,Aryl),6.70(d,Aryl),2.36(s,N=C—CH3),2.14(s,Aryl—CH3)。

图1 钴配合物的化学结构式Fig.1 Formula structure of cobalt-based complexes.Complex a:2-acetyl-1,10-phenanthroline(2,6-diethylanil) CoCl2;complex b:2,6-bis-[1-(2-methylphenylimino)ethyl]pyridineCoCl2.

称取2,6-二乙酰基吡啶缩邻甲苯胺0.5 g以及与配体等物质的量的CoCl2·6H2O,以THF为溶剂,N2保护,在室温下搅拌2 h,过滤干燥得配合物b(结构式见图1)。元素分析结果(w)计算值为:C 59.27%,H 5.39%,N 8.64%;测定值为C 59.96%,H 5.26%,N 8.42%。

1.3 1-丁烯二聚反应

用取样罐称取定量的原料1-丁烯,根据1-丁烯的质量及反应条件计算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用量,将300 mL反应釜清洗烘干后用N2置换3次,升温至预定温度,先加入少量的环己烷和助催化剂溶液,然后用N2将1-丁烯压入反应釜中,再用N2压入主催化剂溶液,最后用少量环己烷冲洗催化剂罐并压入釜中,保持反应釜压力在0.4 MPa以上,维持1-丁烯为液相。反应结束后,用带压取样器取样进行色谱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配体结构的影响

以MMAO为助催化剂,Co配合物为主催化剂时的催化性能见表1。从表1可看出,配合物b的聚合活性高于配合物a;以配合物b为主催化剂时主要发生二聚反应,而以配合物a为主催化剂时在发生二聚反应的同时,主要发生1-丁烯异构为2-丁烯的反应,说明配体结构对1-丁烯反应途径的选择有较大影响。两种配合物的二聚产物中线型内辛烯的含量均在95%(w)以上。因此本工作选择以配合物b为主催化剂进行条件优化。

表1 Co配合物为主催化剂时的催化性能Table 1 Properties of Co complex catalysts

2.2 进料方式的影响

催化剂组分的进料方式往往对催化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主催化剂与助催化剂预混的操作过程为:釜温达到设定温度时依次加入一定量的环己烷、主催化剂溶液和助催化剂,搅拌均匀,用N2将1-丁烯压入反应釜后开始反应。考察了预混和非预混两种进料方式对二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见表2。从表2可看出,以配合物 b为主催化剂时,无论采取何种进料方式,聚合产物基本均为二聚体,线型内辛烯的含量均在95%(w)以上,有少部分1-丁烯异构为2-丁烯。但当进料采取预混方式时,聚合活性较低。这可能是因为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在反应釜中预混时没有聚合单体存在,虽然后续的1-丁烯快速加入到体系中,但在预混时间内产生的活性物种由于1-丁烯未及时插入反应而有很大一部分失活了,导致总体聚合活性变差。故后续的评价实验均采用非预混的进料方式。

表2 进料方式对二聚反应的影响Table 2 Efects of feeding sequence on the reaction

2.3 助催化剂的影响

助催化剂的作用为:将过渡金属卤化物烷基化;清除系统杂质,稳定过渡金属—碳键。烷基铝氧烷作为助催化剂不仅能将过渡金属烷基化,还能与过渡金属相互作用形成阳离子活性中心,并使阳离子活性中心稳定化[12]。目前最常用的烷基铝氧烷是MAO和MMAO,其中,MMAO的结构、电子效应和空间环境与MAO有差异,对一些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催化活性更高。不同助催化剂对二聚反应的影响见表3。从表3可看出,不同助催化剂对线型内辛烯的选择性区别不大,但以MMAO为助催化剂时聚合活性最高,故选择MMAO为助催化剂。

表3 助催化剂对二聚反应的影响Table 3 Efects of diferent cocatalysts on the reaction

2.4 反应温度的影响

反应温度对二聚反应的影响见表4。从表4可看出,反应温度对产物中线型内辛烯的含量影响不大,但对聚合活性有较大的影响,其中,30 ℃时聚合活性最高。因此,适宜的二聚反应温度为30 ℃。

表4 反应温度对二聚反应的影响Table 4 Efects of temperature on the dimerization reaction

Reaction conditions:complex b 6 mg,1-butene 60 g,3 h,n(Al):n(Co)=500,MMAO as cocatalyst.

2.5 反应时间的影响

反应时间对二聚反应的影响见表5。从表5可看出,在2~3 h内,聚合活性呈增长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该时间段内,活性物种逐渐增多,使更多的1-丁烯发生二聚反应;3 h后聚合活性下降,一方面因为原料浓度越来越低,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催化活性物种逐渐分解所致。产物中线型内辛烯的含量受反应时间影响不大。因此,选择反应时间为3 h。2.6n(Al)∶n(Co)的影响

表5 反应时间对二聚反应的影响Table 5 Efects of reaction time on the dimerization reaction

n(Al):n(Co)对二聚反应的影响见表6。从表6可看出,随n(Al):n(Co)的增大,聚合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当n(Al):n(Co)=100时,聚合活性最高为6.68×105g/(mol·h),这是因为过多的MMAO会使活性中心金属还原为无活性的物种,导致聚合活性下降,故选择n(Al):n(Co)=100较适宜。

表6 n(Al):n(Co)对二聚反应的影响Table 6 Efects ofn(Al):n(Co) on the dimerization reaction

综上所述,以配合物b为催化剂时,适宜的聚合条件为:非预混进料、MMAO为助催化剂、反应温度30 ℃、反应时间3 h、n(Al):n(Co)=100,在此条件下,聚合活性为6.68×105g/(mol·h),线型内辛烯的含量为96.95%(w)。

2.7 1-丁烯二聚的反应机理探讨

通常1-丁烯二聚的反应历程[6]见图2。从图2可看出,反应步骤主要为:1)金属有机配合物在有机铝助剂的作用下生成金属氢化物M—H,即活性物种;2)1-丁烯插入M—H键中,这是无方向选择性的过程,按1,2-插入或2,1-插入可得到两种M—C4活性物种;3)链增长:1-丁烯再次与M—C4活性物种按1,2-插入或2,1-插入得到4种M—C8活性物种,如1-丁烯继续插入将得到更高碳数的金属烷基化物;4)β-H消除:M—C8活性物种发生β-H消除反应得到不同结构的C8产物,包括线型内辛烯、支链内辛烯和含亚乙烯基的C8。

本工作的二聚产物主要为线型内辛烯,单取代辛烯为5-甲基-2-庚烯和5-甲基-3-庚烯,未发现含亚乙烯基的C8产物。配体的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的大小是造成单体插入方式不同从而引起产物选择性不同的主要因素。配合物b的空间位阻限制了1-丁烯按2次1,2-插入或先按2,1-插入再进行1,2-插入。主产物主要为线型内辛烯,说明1-丁烯容易按1,2-插入再2,1-插入的顺序进行插入。一部分1-丁烯发生2,1-插入得到的M—C4活性物种通过β-H消除得到异构产物2-丁烯。与二亚胺吡啶基配体相比,以1,10-菲咯啉为基本结构的芳氮基配体是一个更大的共轭体系,配体电子效应的影响使其M—C4活性物种主要发生β-H消除而得到异构产物。

图2 1-丁烯二聚反应机理Fig.2 Pathways for the 1-butene dimerization.

3 结论

1)合成了两种Co配合物作为催化剂用于1-丁烯二聚反应,配合物b为催化剂时的聚合活性高于配合物a,且主要发生二聚反应,其二聚产物中线型内辛烯的含量在95%(w)以上。

2)采用配合物b为主催化剂进行1-丁烯二聚时,适宜的聚合条件为:非预混进料、MMAO为助催化剂、反应温度30 ℃、反应时间3 h、n(Al):n(Co)=100,在此条件下,聚合活性为6.68×105g/(mol·h),线型内辛烯的含量为96.95%(w)。

3) 配体的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的大小是造成单体插入方式不同从而引起产物选择性不同的主要因素。

[1]陈光峰,刘姝,臧树良. 丁烯齐聚酸性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 工业催化,2009,17(3):12 - 17.

[2]王丽,丁洪生,杨晓明,等. [Emim]HSO4-AlCl3催化1-丁烯齐聚[J]. 工业催化,2012,20(6):41 - 43.

[3]Tong L,Chen L,Ye Y,et al. Kinetic studies on the dimerization of isobutene with Ni/Al2O3as a catalyst for reactive distillation process[J]. Chin J Chem Eng,2015,23(3):520 -527.

[4]封子艳,刘雪暖,李青松,等. 混合丁烯齐聚Fe(2/3)xNi1-xSO4-P2O5/γ-Al2O3催化剂制备及性能研究[J]. 燃料化学学报,2012,40(3):359 - 363.

[5]宁英男,李美娇,姜涛. 双(正丁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锆催化1-丁烯齐聚的研究[J]. 化学工程师,2014 (3):70 - 73.

[6]Small B L,Marcucci A J. Iron catalysts for the head-to-head dimerization ofα-olefns and mechanistic implic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linearα-olefns[J]. Organometallics,2001,20(26):5738 - 5744.

[7]Small B L,Schmidt R. Comparative dimerization of 1-butene with a variety of metal catalysts,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a new catalyst for C—H bond activation[J].Chem Eur J,2004,10(4):1014 - 1020.

[8]Chevron Phillips Chemical Company. Selective isomerization and linear dimerization of olefins using cobalt catalysts:US20040068072 A1[P]. 2004-04-08.

[9]Raucoule R,de Bruin T,Raybaud P,et al. Theoretical unraveling of selective 1-butene oligomerization catalyzed by iron-bis(arylimino)pyridine[J]. Organometallics,2009,28(18):5358 - 5366.

[10]Broene R D,Brookhart M,Lamanna W M,et al. Cobalt-catalyzed dimerization ofα-olefns to give linearα-olefn products[J]. J Am Chem Soc,2005,127(49):17194 - 17195.

[1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亚胺-1,10-菲咯啉配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200910236003.4[P]. 2009-10-15.

[12]胡杰,朱博超,义建军,等. 金属有机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烯烃聚合物[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69.

(编辑 邓晓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出新型柔性太阳能电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于应用广泛的半导体硅材料,采用金属纳米结构的热电子注入方法,设计出一种可在近红外区域进行光电转换且具有力学柔性的太阳能电池。

该研究创造性地将具有近红外光吸收性能的银纳米片与硅纳米线集成在一起,构筑了两种不同的光伏器件,在近红外光照下,银纳米片产生的热电子可以直接注入硅半导体中,近红外光区光电转换效率提高了59%。传统的无机光电器件(即太阳能电池)必须加工成坚硬的板块状物件,这限制了日常应用。而柔性器件重量轻,且可折叠、卷曲、黏贴在曲面上,如汽车玻璃、屋顶、衣服等。

中科院研发出可多次使用的表面修饰新方法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所研发出可以N次使用的表面化学修饰新方法,该成果已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研究人员利用韭菜可以反复割,因为根始终埋在土里的思路,通过聚合反应,将引发剂像种子一样“埋”在聚苯乙烯塑料基底当中,在特定的溶液中可以长出像毛发一样的聚合物分子刷。通过简单的打磨后,引发剂重新暴露在聚苯乙烯表面,可以第二次长出聚合物分子刷,以此类推,可以对基底进行多次修饰。研究还结合机械微加工、热压印和化学镀等技术,实现了在塑料表面上多次修饰不同金属图案。另外,由于引发剂均匀分布,通过立体加工可实现传统方法很难实现的立体化修饰。这种新的表面修饰方法有望在生物润滑、微电路、微流体器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山西煤化所脱除烟气多种污染物技术工业化试验成功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与北京国能中电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在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合作开展的25 000 Nm3/h烟气多种污染物干法一体化脱除工业示范试验成功。装置稳定运行,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净化后的烟气粉尘排放浓度低于10 mg/Nm3,SO2脱除效率大于99%,排放浓度低于10 mg/Nm3,在NOx入口浓度较低时实现了近80%脱硝效率,排放浓度低于80 mg/Nm3,重金属Hg排放浓度低于3 μg/Nm3,各项指标都达到“超低排放”标准。

山西煤化所开发出烟气污染物干法一体化脱除的固定床和移动床两代工艺技术。该技术的创新性在于烟气中多种污染物(粉尘、SO2、NOx、重金属、二噁英等)在一个反应系统中实现一体化脱除,在高效低能耗的基础上实现零耗水,再生后的浓SO2气体可硫资源化利用。

日本研发首辆无电池电动车采用特殊轮胎

日本丰桥科技大学与大成建设公司研发出全球首辆无需电池的电动车,并进行了公开测试。这款电动车采用特殊轮胎,靠电气化车道获得电力,可望大幅改善目前的电动车动力问题。

这款电动车在日本爱知县丰桥市进行测试。电动车的轮胎嵌入具有传导电力功能的钢线,电气化车道埋入通电钢板,这样电动车行驶在电气化车道上就可获得电力,从而驱动电动车。整个测试跑了30 m,时速10 km,电动车加速平稳,车子开起来相当舒适。只要高速公路应用这种技术,电动车就能实现长距离行驶的目标。

神木废水预处理技术节水增效

神木煤化富油公司120 kt/a煤焦油综合利用工程高浓度有机废水预处理装置,2015年 4 月一次性试车成功,经过近一年的连续运行,该装置各项出水指标达到或优于设计指标 。

由于煤炭中低温煤热解过程产生含量超15 000 mg/L的水中酚,含油量超4 000 mg/L, COD含量高达60 000 mg/L以上的含油废水,使传统焦化蒸氨工艺无法满足出水水质要求 。 该工艺对上述高浓度废水进行预处理的同时,将污水中的氨氮、硫化物、油、酚等有价值的物质分离和回收,变成高附加值的产品或原料,使出水中酚含量小于300 mg/L,油含量小于 500 mg/L,COD最低达2 000 mg/L,达到了生化系统直接进水标准。

南化院4010NA生产废液综合利用技术通过鉴定

南化研究院承担的中国石化项目“4010NA生产废液综合利用工业化应用的研究”通过了中国石化科技部组织的科研成果鉴定。

该项目开发了4010NA生产废液综合利用的新工艺技术,开发了4010NA生产废液综合利用的专用催化剂DH033,建成了年产2 000 t的 4010NA废液处理装置,实现了稳定生产。工业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料量300~550 kg/h,反应温度185~230 ℃条件下,异丙醇单程转化率达53.7%,丙酮选择性达97.7%。开发的综合利用技术具有创新性和自主动作权,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件。

Dimerization of 1-butene catalyzed by cobalt complexes/modified methylaluminoxane

Zheng Mingfang,Zhang Haiying,Wang Huaijie,Liu Jun
(Yanshan Branch,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Beijing 102500,China)

Two complexes,2-acetyl-1,10-phenanthroline(2,6-diethylanil) CoCl2(complex a) and 2,6-bis-[1-(2-methylphenylimino)ethyl]pyridineCoCl2(complex b),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1H NMR and Element Analyzer. Their activities in 1-butene dimerization were evaluated and the efects of reaction conditions on the dimeriza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activity of complex b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mplex a,the dimerization was the main reaction and the content of linear internal octene in the dimerization products was more than 95%(w). When complex b catalyzed the 1-butene dimerization,under the appropriate conditions of non-premix feeding,modified methylaluminoxane as cocatalyst,n(Al):n(Co) 100,reaction temperature 30 ℃ and reaction time 3 h,the activity and the content of linear internal octene could reach 6.68×105g/(mol·h) and 96.95%(w),respectively.

1-butene;dimerization;cobalt complexes/modified methylaluminoxane catalyst;octene

1000 - 8144(2016)08 - 0940 - 06

TQ 426.81

A

10.3969/j.issn.1000-8144.2016.08.009

2016 - 03 - 11;[修改稿日期]2016 - 05 - 27。

郑明芳(1976—),女,湖北省郧西县人,博士,高级工程师,电话 010 - 69346300,电邮 zhengmf.bjhy@sinopec.com。

猜你喜欢
乙酰基辛烯丁烯
溶液法聚乙烯装置1-辛烯的效能提升应用
魔芋葡甘露聚糖脱乙酰基凝胶化研究及应用
制丝关键工艺参数对杂环化合物的影响
浅析丙硫菌唑合成新工艺
气相法检测α-乙酰基-α-氯-γ-丁内酯的含量
2-丁烯双键异构化制1-丁烯的研究
2-丁烯异构化制1-丁烯在煤化工中实现应用
聚丁烯异相成核发泡行为的研究
辛烯共聚聚乙烯树脂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反式聚辛烯橡胶/丁腈橡胶并用胶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