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依托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精准扶贫的成效与经验

2017-01-21 20:12陈尚诗张文修马胜荣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2期
关键词:通江县相融项目区

陈尚诗,张文修,马胜荣

(通江县水务局,四川 通江 636700)

通江县依托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精准扶贫的成效与经验

陈尚诗,张文修,马胜荣

(通江县水务局,四川 通江 636700)

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精准扶贫;通江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四川省通江县在2014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四个相融”,努力实现“四个带动”,狠抓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显著促进了项目区经济发展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使项目区人均年收入显著提高,特别是 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更加明显,人均达到了1 380元,实现了稳定脱贫。

四川省通江县在2014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狠抓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显著促进了项目区经济发展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使项目区人均年收入显著提高,实现了稳定脱贫。

1 基本情况

通江县2014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位于南长溪小流域,该流域总面积49.94 km2,水土流失面积24.01 km2,涉及永安、青峪2个乡镇共8个村,总人口1.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5万人,贫困人口1 273人。截至2015年底,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50 km2,其中:坡改梯91.00 hm2,栽植水保林478.47 hm2、经果林135.00 hm2,封禁治理1 230.00 hm2,保土耕作415.53 hm2,修建蓄水池40口、沉沙凼78个、排灌沟渠12.6 km、作业道路9.8 km。动用土石方13.53万m3,完成财政投资972万元,2016年1月中旬通过了省级验收。

项目区永安镇火天岗村坡耕地集中、水土流失严重,当地群众生活困难,通过治理水土流失实现脱贫致富的意愿强烈。通江县水务局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关于兴隆乡-永安镇扶贫连片开发的决定,依托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帮助当地发展茶、乡村旅游等产业,将火天岗茶场及周边发展成了集茶园种植、采摘、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产业园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2 建设成效

2.1 水土保持社会影响明显扩大

重点治理片火天岗茶场及周边,是罗村茶业的核心种植区,发展茶产业是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依靠。CCTV-7《农广天地——从农田到餐桌》栏目于2015年11月对火天岗茶场进行了专题报道。2016年4月8日四川省第七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春季通江分会场)、第二届巴中市云顶茶文化旅游节在火天岗茶场开幕,包括人民网在内的几十家媒体以“川陕记忆·巴山茶事”为主题进行了报道,向国内外游客推介了大美通江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火天岗茶场旅游点,扩大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影响。

2.2 水土流失程度明显降低

监测表明,流域内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52.72%提高到64.88%;各种措施每年可拦蓄地表径流79.01万m3,减少土壤流失6.84万t,较治理前降低了57.14%。

2.3 群众经济收入明显增加

经调查和测算,项目实施后整个小流域年人均产粮557.2 kg,比治理前增加 70 kg。 2015年,全流域新增产值33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 742 元,高出同乡镇非治理区460 元;带动项目区41家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务工收入增加1 380元,对当地精准扶贫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3 关键步骤

3.1 统筹规划, 发展产业

在工程开工前,明确重点和主攻方向,结合当地实际把水土流失治理与产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以火天岗茶场为治理重点片,成立了火天岗茶业专合社,采用“公司+基地+专合社+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让公司与群众参与规划设计,使项目规划与当地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以“治理一条流域、开发一种产业、发展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改善一方生态”为项目建设目标,特别注重精准扶贫和农民增收。

3.2 强化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水务、财政、水保等政府职能部门和当地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实施,协调处理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项目监理、监测单位人员常驻工地,施工单位完全按照合同施工,做到安全、质量、进度综合协调,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3.3 突出效益,科学管理

将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影像、图片、文件、资料全部归档,突出科学管理。工程竣工后,将已验收的水保设施造册登记移交给乡、村、社,根据“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分别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持续发挥效益。如重点治理片火天岗茶厂及周边由火天岗茶业专合社负责项目建后管理经营,大力发展绿色茶产业及食用菌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让项目的后续效益发挥得更好。

4 建设经验

在项目实施中,始终坚持“四个相融”,努力实现“四个带动”,全面促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

4.1 始终坚持与精准扶贫相融,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项目规划优先考虑贫困户集中的重点区域,围绕《通江县连片扶贫开发规划》,将水保项目投放到连片扶贫区域和贫困村,并与扶贫、旅游、农业、国土、林业等项目资金集中打捆使用,旅游部门负责旅游总体规划,水保部门负责流域治理,交通部门负责道路与重点场镇连通,住建部门负责农户危房改造,林业部门负责重点片周边国有林场建设管理,农业部门负责产业规划,企业负责项目建后管理。在工程建设中,优先满足贫困户参与务工;在区域内有产业项目的,通过提供技术培训,助推贫困户产业增收致富。在实施2014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中,火天岗村引进罗村茶叶有限公司发展茶产业,带动周边152户贫困户走上了产业发展致富道路,促进了项目区经济发展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使项目区人均年收入显著提高。

4.2 始终坚持与绿水青山相融,带动绿色耳乡建设

充分保护项目区原有地形地貌和植物资源,依山就势规划沟、渠、池、凼、路、坎等工程措施,让工程措施融入绿水青山之中,既达到了治理目标,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在工程材料选择上,尽量就地选取,在植物措施方面尽可能选择适宜当地自然环境的乡土树种,既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又做到了工程措施与自然生态相融。在2014年重点工程实施中,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除茶树外,选择宜作为食用菌培养材料的青杠作为主栽品种,进行大面积栽植,以期通过水保林建设促进当地银耳产业发展。

4.3 始终坚持与县域经济相融,带动骨干产业壮大

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食用菌、核桃、茶叶和中药材、生态养殖“400亿产业”经济发展目标,通过水保项目带动项目区茶、食用菌等骨干产业发展。在南长溪小流域火天岗发展的233 hm2茶园和333 hm2青杠林,辐射带动周边500多家农户从事茶树种植和食用菌生产,年增加经济收入300万元。将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相结合,既带动了火天岗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又带动了茶产业和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4.4 始终坚持与工作大局相融,带动水保事业发展

结合国家、省、市、县工作重心和大局,将重点工程建设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诗意山水,五彩巴中”“绿色耳乡·红色通江”及全县水土保持总体规划相融,做到项目实施方案既是综合治理方案,又是生态旅游方案,还是产业发展方案,更是精准扶贫方案。

5 结 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通江县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南长溪小流域综合治理同精准扶贫相结合,注重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让群众参与茶产业基地建设、增加经济收入来源,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水保建设的积极性,推进了水土保持产业精准扶贫,带动了水土保持事业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 张培虎)

S157.2

C

1000-0941(2017)02-0023-02

陈尚诗(1970—),男,四川通江县人,局长,从事水利建设管理工作。

2016-11-08

猜你喜欢
通江县相融项目区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心相融
从“相加”迈向“相融”——上虞日报媒体融合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尹延新:天人合一 物我相融
我能让水油相融哦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通江县国有林场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浅析通江县退耕还林现状及对策
浅析通江县退耕还林现状及其对策
宝鸡峡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