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7-01-21 22:46李跃建张泽锦吴传秀刘小俊
中国蔬菜 2017年1期
关键词:高山海拔四川省

唐 丽 李跃建 张泽锦 刘 娟 吴传秀 刘小俊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蔬菜种质与品种创新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66;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成都 610066;3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四川成都 610041)

四川省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唐 丽1 李跃建2* 张泽锦1 刘 娟3 吴传秀3 刘小俊1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蔬菜种质与品种创新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66;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成都 610066;3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四川成都 610041)

四川省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高山蔬菜产业的发展。经过政府和人民的不懈努力,目前四川省高山蔬菜优势主产区已基本形成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质量安全化、农户增收效益最大化的喜人格局。

四川省高山地区夏无酷暑,山地冷凉,无现代工业污染,适宜生产绿色、有机的夏季蔬菜。近年来,四川省高度重视高山蔬菜产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进其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四川省高山蔬菜在城市菜篮子供应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品除弥补本省“秋淡”市场缺口外,大部分外销重庆、青海、广东、陕西、上海等地。2015年,四川省高山蔬菜播种面积16.4万hm2(246.0万亩),占全省蔬菜总播种面积的12%;产量706.0万t,占全省蔬菜总产量的17%;产值129.0亿元,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1 四川省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四川省高山蔬菜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阿坝州的汶川、理县和茂县等地为高山蔬菜的发源地。经过逾30年的发展,全省高山蔬菜优势主产区已基本形成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质量安全化、农户增收效益最大化的格局。

1.1 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基地规模化

四川省高山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3 400 m的高山高原区域,目前已形成四大高山蔬菜优势区。

① 秦巴山区(海拔1 000~1 600 m):以广元市利州区、朝天区、昭化区和剑阁县,达州市达川区、宣汉县,巴中市巴州区、恩阳区等地为主,分布在盆地周边中、高海拔山区,年降雨量800~1 200 mm,年均温15 ℃左右。基地面积1.5万hm2(23.0万亩),分布相对连片集中,局部平坝、斜坡地相互交错,常年播种面积3.4万hm2(41.0万亩),产量110.0万t。

② 川西高原和川西山地(海拔1 000~3 400 m):川西高原以甘孜州泸定县、康定市,阿坝州理县、茂县、汶川县、阿坝县、红原县等地为主,高原蔬菜产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 300~3 400 m高原河谷及高原坝区,年降雨量550~1 000 mm,各区域间温度变化大,日照充足;川西山地主要分布在汉源县等地一带,海拔1 200~2 000 m,降雨量在750~1 000 mm。基地分布相对连片集中,局部平坝、斜坡地相互交错,基地面积2.6万hm2(39.0万亩),播种面积3.9万hm2(59.0万亩),年总产量192.0万t。

③ 大小凉山山区(海拔1 000~2 600 m):小凉山以乐山市峨眉山市、峨边县等区域为主,海拔在800~1 600 m,年降雨量800~1 900 mm,峨眉山区域降雨量多在1 900 mm左右,年平均气温16 ℃左右。基地分布相对连片集中,以斜坡地为主,局部平坝;大凉山以凉山州冕宁县、昭觉县、喜德县、普格县、越西县等地为主,海拔在1 600~2 600 m(目前整个大凉山区域蔬菜生产区海拔在1 200~2 600 m,但考虑到干热河谷区域特殊气候,把1 600 m以上生产区作为高山蔬菜区域),降雨量800~1 500 m,年平均气温15 ℃左右,阳光充足。基地分布相对连片集中,以平坝区为主,局部斜坡地,基地面积2.7万hm2(40.0万亩),播种面积4.5万hm2(68.0万亩),年总产量198.0万t。

④ 乌蒙山区(海拔800~1 600 m):以泸州市古蔺县、叙永县,宜宾市兴文县、珙县等高海拔山区为主,降雨量740~1 350 m。基地分布相对连片集中,局部平坝、斜坡地相互交错,基地面积1.1万hm2(17.0万亩),播种面积2.5万hm2(38.0万亩),年总产量106.0万t。

1.2 蔬菜种类多样化,品种特色化

四川盆周山区地形和气候多样,立体气候明显,在800~3 400 m海拔区域均可进行蔬菜生产。四川高山蔬菜种类多样,品种各具特色,具有四季可种、上市时间有所差别、周年供应的特点。

高山蔬菜种植种类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主要分布在3个海拔区间。

① 低海拔区(1 000~1 200 m):主要有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川西高原汶川、茂县河谷地带和川西汉源等地。以茄果类(甜椒、番茄)、瓜类(黄瓜、西葫芦)、豆类(菜豆、豇豆)喜温蔬菜错季生产为主,喜凉蔬菜为辅。第一季以十字花科(大白菜、甘蓝、萝卜)、菊科(莴笋)蔬菜为主,上市期5~6月;第二季以茄果类、瓜类、豆类等喜温蔬菜为主,上市期7~10月;部分区域可种植第三季,如十字花科、菊科等喜凉蔬菜。

② 中高海拔区(1 200~1 600 m):主要有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川西高原理县、茂县,大小凉山等地,是喜凉蔬菜(大白菜、莴笋、萝卜、甘蓝、洋葱、大葱等)和喜温蔬菜(辣椒、番茄等)混种区,一般种植两季,采取喜凉蔬菜+喜温蔬菜或种植两季喜凉蔬菜的模式。喜凉蔬菜第一季上市期为5~7月,第二季上市期为8~10月,第一季产量略高于第二季。喜温蔬菜在第二季上市,以茄果类、瓜类、豆类等为主,上市期为7~10月。

③ 高海拔区(1 600~3 400 m):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阿坝州、甘孜州(汶川茂县河谷地带除外)、大小凉山高山区。以种植大白菜、莴笋、甘蓝、豌豆、洋葱、大葱等蔬菜为主,种植一季(高海拔段)或两季(低海拔段)。低海拔段第一季4~6月上市,第二季8~10月上市;2 800 m海拔以上的川北区域一般种植一季蔬菜,上市期7~9月;而靠南的大小凉山高山区海拔1 600~2 000 m(盐源、昭觉、布拖等地),可种植辣椒、番茄、黄瓜、西葫芦等喜温蔬菜。

1.3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高山蔬菜作为四川省各地方农户增收的支柱产业,规模化生产基地路网、水网等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基地交通基础条件大为改善,基本实现了通达,保障了产品的通畅运输。

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为载体的多种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四川省发展龙头企业70余家,专业合作社300余家,家庭农场50余家,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带动的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不断提升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提高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1.4 实施“三品”提升行动,推进蔬菜品牌化进程

近年来,四川省通过开展“三品”提升行动,重点推进高山蔬菜的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和品牌创建工作。通过实施品牌化战略,规范蔬菜生产与管理活动,提高产品质量,塑造了一批市场竞争能力强的品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逐步达到了“创一个品牌,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经济”的品牌效应。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四川省以广元曾家山、峨眉山、理县等地为代表的高山(高原)蔬菜多个种类和品种分别获得无公害认证、绿色食品A级认证、有机转换产品认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等;成功注册了“曾家山”、“珍世源”、“桃坪羌寨”等多个蔬菜商标;并创建了多个高山露地绿色蔬菜基地、全国蔬菜重点县区、四川省精品农业(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全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1.5 强化标准化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强化标准化生产,推广种养循环模式,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双减增效技术。四川省27个高山蔬菜重点县(区)有4/5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重点示范区还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了“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实时监控”的县(区)、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全覆盖,确保农产品从农田到市场的全程监管。

目前,全省以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山为代表的多个高山蔬菜基地被纳入四川省蔬菜供澳门的生产基地,另有部分基地完成了供港澳蔬菜基地备案。供应种类包括大白菜、甘蓝、辣椒等12个,标志着四川省高山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上了一个新台阶。

1.6 加大蔬菜商品化处理,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近年来,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重视市场培育,加大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及加工,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四川省朝天区、理县、阿坝县、茂县、峨眉山等10余个高山蔬菜基地建立了以分选、清洗、包装、预冷为重点的产地商品化处理场所,配套设施设备完善,提高了蔬菜商品质量、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同时开展冷链运输,扩大销售半径,增强市场调剂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目前四川省的商品蔬菜由原来的主销成都、重庆拓宽到销往成都、重庆、上海、青海、武汉、陕西、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区,并出口到俄罗斯和东南亚等国家。

与此同时,通过蔬菜加工、延伸产业链来提高产品附加值。乐山市峨边县五旺公司的蔬菜罐头等产品销往美国、韩国、日本、越南和香港等国家地区,自2012年以来,年出口额逾1 600万元。

1.7 助农增收,经济效益显著

四川省高山蔬菜年总产值达101.0余亿元,助农增收效果显著。在高山蔬菜主产区,通过种植高山蔬菜,产区无贫困户,农户实现了脱贫增收致富。如峨眉山市高山蔬菜生产区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实行订单生产和保护价收购,种植户占全村农户总数的80%以上,菜农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1 万元。广元市曾家山蔬菜基地农户总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超过200户,5.0万元以上的超过1 000户,2.0万元以上的超过10 000户,菜农人均年收入逾1.2万元。

1.8 加大科研力度,切实推进高山蔬菜产业化发展

结合四川省高山蔬菜实际,加大科研力度。2014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在广元市曾家山基地建立了全省首个高山蔬菜(曾家山)试验站,与地方联合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园2个,集约化育苗中心1个,蔬菜育苗标准化生产基地1.3万hm2(20.0万亩)。开展了十字花科根肿病防治试验研究与示范,新品种引、育、种研究与试验示范,番茄、辣椒避雨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蔬菜轻简化栽培技术研究,蔬菜连作障碍防控技术研究等科研课题,并制定《高山露地绿色蔬菜生产规程》等多项技术规程。

2 四川省高山蔬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高山蔬菜可持续生产能力受到威胁

一是作物种类单一,同科作物连作。高山蔬菜产区由于受气候、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蔬菜种类及轮作制度相对受限,由于长期种植同类蔬菜作物,缺乏科学轮作,导致十字花科根肿病等病害在一些区域发生严重;二是生产投入品单一,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高山蔬菜产区普遍以化学肥料施入为主,每667 m2用量一般在150~200 kg,高的达到300 kg,施肥量过大;不重视有机肥施用,土壤有机质缺乏,部分区域土壤pH值 4.0~5.5,酸化板结现象严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难。三是不注重地力培肥,掠夺式生产,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受到威胁。

2.2 科技力量不足,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较难

由于人力、财力等多方面的因素,高山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人才短缺,一岗多用现象普遍;科研与推广力量投入不足,缺乏示范带动效应;山区农民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科技、新技术的能力受到局限,制约了新观念的吸收及科技推广的进程。

2.3 产业发展水平不高,采后处理与冷链物流仍然薄弱

四川省高山蔬菜生产水平仍处于比较粗放的状态,精深加工不够,目前采后商品化处理率不足10%;冷链运输设施缺乏,冷链流通率不足3%;产品损耗较大,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低;综合竞争力较弱,销售半径及市场受到限制,阻碍了市场的进一步开拓。

2.4 投入不足

四川省高山蔬菜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不够,交通基础条件较差,排灌设施不足,劳动力缺乏,机械化程度低,劳动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2.5 质量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四川省高山蔬菜质量安全总体向好,但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一是高山蔬菜质量监管和追溯体系不够完善,由于受利益驱动,局部地区、个别产品生产中未严格执行农业安全间隔期规定,农药残留超标仍有发生;二是种植户病害识别、对症防控难,农药使用不科学;三是绿色防控技术不够普及。

2.6 菜农持续增收压力增大

一是生产成本增加,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成本和农资成本增加;二是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供销链接机制不紧密,订单生产不多;三是市场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四是生产市场和价格市场波动大,竞争力加大;五是市场信息服务滞后,“信息不灵、渠道不通”,导致盲目扩大或缩小蔬菜生产规模,影响产品流通和经济效益。

3 四川省进一步发展高山蔬菜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3.1 优化区域布局,强化区域特色

要结合“十三五”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优化四川省高山蔬菜产业区域布局,突出区域特色,促进产业化发展。根据南、北方市场需求,按照高山区域位置、海拔高度、气候类型等特征,四川省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小凉山和川西山地等中低海拔区段以喜温蔬菜越夏栽培为主,喜凉蔬菜错季栽培为辅;大凉山山区和川西高原中、高海拔区段,以喜凉蔬菜错季栽培为主。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生产成本

加大田网、路网、水网、电网等基础建设的投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善灌溉条件,降低生产成本。

3.3 强化科技支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高山蔬菜新品种引育与新技术研究,做好品种、技术储备。分区域建立引种选育基地,不断引进和选育适宜区域发展的高山蔬菜新品种和新技术,满足生产中品种技术的更新换代。

建立高山蔬菜标准示范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相似气候的高山蔬菜区域,分别创建标准示范园。优化种植模式和种植制度,避免连作障碍,特别在根肿病发生区域,注重用地与养地结合,品种结构调整、土壤调酸补钙,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应用先进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有条件的区域推广轻简高效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以达到产品提质增效的目的。

3.4 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强化品牌创建

加快推进高山蔬菜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要发展高山蔬菜订单直销、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农业流通方式。注重拓展和开放高山地区农业的生产、休闲及文化价值。加强高山蔬菜质量监管力度,强化品牌创建,针对不同消费地区和消费群体需求,加快中高端产品开发,拓展消费市场。强化资源保护,加强生态建设,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促进高山蔬菜可持续发展。

3.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要加大高山蔬菜科研、基层推广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企业经营管理人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3.6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的信息共享平台,促进相互学习交流和提高;进一步加大对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切实解决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的问题,为农民脱贫增收作贡献。

唐丽,研究员,专业方向:蔬菜栽培,E-mail:tangli-999@163.com

*通讯作者:李跃建,博士,研究员,专业方向:蔬菜育种与栽培,E-mail:yuejian_li@163.com

2016-08-30;接受日期:2016-12-05

四川省“十三五”科技支撑育种攻关项目,四川省财政蔬菜(花卉)研究专项(044184)

猜你喜欢
高山海拔四川省
我国在珠穆朗玛峰架设世界最高海拔气象站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高海拔的甘南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高山从何而来?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