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英雄城绿色新南昌
——南昌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

2017-01-21 04:21刘倩玮
绿色中国 2016年23期
关键词:南昌市南昌森林

文|本刊记者 刘倩玮

红色英雄城绿色新南昌
——南昌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

文|本刊记者 刘倩玮

Green New Nanchang is A Red Hero City

南昌,是一座拥有着英雄情怀的红色之城,八一起义在这里打响,人民军队在这里创建;南昌,也是一座绿色之城, 这里河湖碧水悠悠,青山层林苍翠,城市绿意盎然,乡村鸟语花香。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的生态气息扑面而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南昌华美乐章正缓缓奏响。

2010年10月,南昌正式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自此,伴随着“创森”的脚步,550万洪城儿女迈开“生态立市,绿色崛起,科学发展”的铿锵步伐,谱写出“绿色家园,幸福南昌”的新篇章。

林水相依生态美 描绘绿色大格局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秋日,登上滕王阁极目远眺,森林公园、绿色长廊、景观花带……一道道具有鲜明南昌特色的绿色风景线跃然眼前。

“创森”以来,南昌人以自己独有的智慧创造性地将“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二者有机融合,确立了“一轴一心、两扇两翼、十核百廊千村”的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构建了“中心城区生态景观,近郊生态产业,远郊生态屏障”三大森林生态体系,在潜移默化中将“树有高度、林有厚度、绿有浓度、四季有景、连接城乡”的城市森林网络雕琢成型。

如今,行走于南昌的大街小巷,满眼皆绿,仿佛徜徉在无边的绿海中,好生惬意。“南昌近几年在大力搞绿化,现在有很多地方都焕然一新。到处郁郁葱葱,连空气里都是花香。我相信我们南昌以后会越变越美。”市民周舟高兴地对记者说。

南昌市林业局局长付新灿介绍,五年来,南昌全市的“绿量”和“绿质”有了大幅度提升。全市25条主要高速、国省道高标准绿化完成一千余公里,40余条城区主次干道完成绿化提质,主要交通干线绿化率达到95%,形成了“常绿与落叶并举,速生与慢生兼顾,林相与季相搭配,平面与立体结合”的森林景观。全市林业用地总面积达213.5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1.96%上升到目前的22.88%(剔除湿地面积后的森林覆盖率达35.04%),活立木蓄积量由522.1万立方米提高到目前的625.9万立方米,市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08%。

“七门九州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赣鄱”,南昌自古以来就是一座水城,城内外湖泊众多。全市水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9.78%,是名副其实的“鄱湖明珠,中国水都”。

穿城而过的赣江是南昌人的母亲河,为还一河碧水,南昌花五年时间对赣江两岸实施了大规模的绿化工程。在赣江东岸,南昌市启动了赣东大堤风光带景观绿化工程,绿化面积达95.7万平方米。并在绿树鲜花中建设了集健身、休闲、野趣为一体的活力运动广场,24小时免费向市民开放。在赣江西岸,一条从生米大桥到赣江大桥、总长13公里的滨江生态走廊已全面建成。绿地森林造就的市民公园中,拥有高达128米的音乐喷泉,被誉为“南昌之星”的摩天轮,赣文化集萃代表的傩柱广场等各类文化娱乐设施,令人心生向往。

“以前这里环境脏乱差,垃圾砂石成堆,经常交通堵塞,秩序混乱不堪。”家住赣东大堤附近的刘华回忆道,“经过多年整治后,这里已经是条美丽的沿江风光带了,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我和家人只要一有空就会来这里转转。”目前,南昌市遵循自然化、生态化、野趣化的理念,建设了8.1万亩长江防护林工程,并完成了以江河水系为载体的沿水防护林工程15万余亩,全市水体沿岸绿化率达80%以上。“林水相依、林水相连、依水建林、以林涵水”的森林生态建设格局基本构建完成,让临水而居、亲水而憩的南昌人真正体验到了水蕴涵的质朴与灵秀。

山水寄情,天地存爱。在“创森”过程中,南昌先后舍弃了数百亿的土地出让收益,只为保护艾溪湖、瑶湖、象湖等珍贵的市中心滨水湿地资源。“南昌全市始终坚持生态先行理念,我们不仅放弃了巨额的收益,而且反而投入了数十亿元资金来提升改造这些城市湿地,让南昌市民出门就能感受到生态优美的森林湿地景观。”南昌市绿委办专职副主任李昌阳说。

一处处荒丘、池塘精心修饰,一株株乡土树种、花草着意装点,曲径通幽处,鸟啼虫鸣清晰可闻。如今,总面积1500亩的瑶湖郊野森林公园,已成为南昌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之作。利用瑶湖水面、湖滩通过人工填沙打造的“黄金海岸”景点更是成为广大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众多“新人”拍摄婚纱照的首选之地。“早就听说瑶湖的黄金海岸有着‘东方马尔代夫’之称,如今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这沙滩虽然是人造的,但踩起来细软舒服,丝毫不逊色于一些天然的沙滩。”游客张文依赞叹道。

目前,南昌全市共建有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森林公园6个,市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04平方米。一大批凸显南昌人文、生态特色的森林湿地景观,如颗颗绿宝石般镶嵌在寸土寸金的南昌城内,彰显着南昌人“舍眼前利,建绿家园”的胸襟和气魄。

兴林富民 点绿成金

走进湾里区梅岭国家森林公园,犹如走进风光旖旎、人景益彰的山水画卷中:野趣横生的神龙潭,倚山抱石的竹海,声震神州的洪崖丹井……这里山、水、花、树……多种景观元素巧妙组合,大自然的天工造化发挥到了极致。“你看这遍地绽放的波斯菊,真是太美了!我还是第一次看到面积这么大的花海呢,怎么拍都拍不够啊。”在梅岭七色花海景点游玩的沈慧洁一边拍着照,一边赞叹着这里的美景。

湾里林业局局长杜章平介绍,湾里区是南昌市唯一拥有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生态区三块国字号金字招牌的县区,素有“小庐山”和南昌“都市花园”之称。全区森林覆盖率达高达73.94%,是南昌独一无二的“氧吧”和“绿肺”,吸引着市内外众多游客前来游玩。据统计,2016年1月—8月,湾里区森林旅游共接待游客535.8万人次,森林旅游综合收入达174951.36万元。

最美茶园——凤凰沟

近年来,南昌市结合林业生态建设,加大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的建设力度。通过改善森林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完善旅游产品营销体系,全市的森林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至2015年底,南昌市的森林旅游资源有国家4A级景区7家、3A级景区12家、2A级景区4家;省4A级景区13家、3A级景区20家,并命名了100家乡村旅游点。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至2014年年底,南昌市乡村旅游点接待游客4359万人次,平均每年接待1089.75万人次,年均营业收入达9.48亿元。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创森”造就的良好生态环境,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在南昌市以“休闲农业,秀美乡村”为平台,大力推进的都市农业建设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李桃花,湾里区太平镇上湾农家饭庄的老板娘。三年前,她在当地政府贴息贷款的支持下,经营起了一家农家乐。每年七八月荷花开的时候,是当地旅游高峰,那时每天到她家吃饭的游客能有200人之多,当地乡土特色菜品供不应求。“湾里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我们农家乐的生意是一年比一年好。”李桃花喜滋滋地说,“现在在家门口一个月挣的钱,顶在外边打好几个月的工。靠开办这农家乐,我前不久还买上了汽车呢。”像李桃花这样开办农家乐创收的,在南昌还有许多。挣钱不离家,收入也不差,李桃花他们成为了秀美乡村崛起最直接的受益者。

壮大森林生态旅游是南昌“创森”的一大特色亮点,也是林业产业崛起的重要载体。目前,全市共有上规模的休闲农业园区企业203家,依托特色小镇创办的小型农家乐、渔家乐突破1179家,年接待游客910万人次。

除此之外,南昌的经济林产业、林木加工业和油茶产业发展同样可圈可点。昌铜高速在南昌境内穿行26公里,依路而建的花卉苗木产业观光走廊,总面积达4000余亩,栽植各类苗木30余万株。从2010年到2015年,南昌市苗圃种植规模从不到8万亩发展到18.3万亩,全市的工业原料林达26658.71公顷,林木蓄积量超过100万立方米,油茶种植面积达22.07万亩。

庞大的工业原料林产业和雄厚的油茶资源,为南昌林木加工和油脂生产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南昌市有省级林业龙头企业21家、国家级2家,林业龙头企业总资产达58亿元,年产值达36.1亿,带动了50312户林农增收致富。在油脂制造产业,据统计,2015年度南昌全市油茶加工企业共出产茶油4000吨,总产值达3.5亿元。“高正”、“绿源井冈”、“正品坊”、“家旺好日子”等优质茶油品牌,正将脚步迈向全国。

全民共“创森” 打造和谐宜居城

在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一角,摄影爱好者张广明正用镜头捕捉着天鹅、大雁翩翩起舞的风姿。“我从今年7月份开始,经常到这里来拍鸟、拍人、拍景,目前已经拍了一千多张的照片了。我希望能用我的相机将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的好环境记录下来,并宣传出去,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这里的美。”张广明向记者展示着他汇编成册的相片集,激动地说。

林鸟择树而栖,“创森”以来,南昌市年均13万亩的常规造林面积,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栖息环境和丰富的食物。近几年南昌鸟的种类、数量逐渐增多,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卫着205种鸟类,每年有20多万羽的候鸟来此过冬;艾溪湖湿地公园、象湖湿地公园、渔舟湾等湿地公园频频出现珍稀鸟类筑巢安家的身影;天香园的留鸟增加到了32种,总数达30多万羽……南昌城俨然已成为鸟类的天堂。

“近年来,留在南昌的鸟儿越来越多。一些原本随季节迁徙的候鸟适应南昌的环境后,就不再随季节迁徙,成为这里的‘常住居民’。而这正说明了南昌的生态环境在不断变好,老百姓保护候鸟的意识不断提高。”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候鸟保护中心主任邹进莲说。

为了将鸟留住,满足候鸟生存的需求。南昌市特意保留并精心打造了一条跨越市区的空中“鸟道”,并建成了32处各具特色的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大力宣传普及观鸟、爱鸟、护鸟知识,全市人鸟和谐相处的氛围越发浓厚。“每天早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声都快成我的闹钟了,但我乐在其中啊。你想想,早晨被鸟叫醒,天晴看鸟飞翔,下雨看鸟回巢,这日子多惬意啊。”家住新建区的刘昌盛十分享受与鸟为“邻”,认为这为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致。

“森林城市全民建,花园南昌人人享”,这不仅是口号,更是行动。四年前,太平镇村梓木坑村村民邓贵生,联合其他三名村民,自发组成了义务护林队,看护着梅岭国家森林公园里大片的林子。“我家在这景区开了农家乐,平时空闲的时候,我就会带着镰刀进山转转,割下杂草,看看有没有火苗之类的。南昌要拥有好环境,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这些老百姓的行动,我觉得我现在做的这些都是身为南昌人应该做的。”邓贵生坚定地说。

近年来,南昌市公民的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8%。通过陆续开展“红谷绿海行动”、“个十百千”绿色行动、“绿化进社区、绿色飘万家”活动等一系列营造纪念林以及认建、认养树木绿地的活动,在全市上下掀起了一股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绿色新风潮。

如今在南昌,不管是驰骋于滕王阁文化弥漫的赣东大堤风光带,漫步在木雕艺术精湛的明清园,还是驻足燕鸣岛、渔舟湾、秋水广场,每一时、每一处,都会感到绿色的鲜活感、历史的纵深感、文化的厚重感、百姓的幸福感、社会的和谐感竟是如此交融。经调查,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满意度达95%以上。

在中心城区的天香园,看白鹭嬉戏,听候鸟变留鸟的故事;在绿树掩映的赣江西岸,乘坐小火车,缅怀南昌起义的壮举;在星罗棋布的绿地广场,随音乐起舞,尽享阳光蓝天的灿烂……或许,对南昌而言,红色是历史,更是光荣;绿色是现实,更是向往。交相辉映的红色与绿色,正是南昌最夺目的色彩。

艾溪湖湿地公园

猜你喜欢
南昌市南昌森林
模拟成真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江西南昌市1169个建制村实现通客车
考了个大的
吃两个
南昌护桥记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