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 彩云之南的绿色明珠

2017-01-21 04:21张志国
绿色中国 2016年23期
关键词:普洱森林

文|本刊记者 张志国

普洱 彩云之南的绿色明珠

文|本刊记者 张志国

Pu'er is the Green Pearl of the South of the Clouds

潭边小城 李振宇 摄

彩云之南,一直向南,有一个被誉为“世界茶源”、“中国茶城”的地方,这就是普洱。普洱有着蓝蓝的天空,暖暖的气候,茫茫的森林,清清的水流,润润的空气,还有看也看不够的茶园和享也享不够的舒适。

今年11月下旬,记者深入普洱秀美大地,用心发现普洱,充分感受普洱的民族风情和文化魅力,希望通过我们的采访让读者清晰地认知这人间少有的伊甸园。

普洱,被誉为“世界的天堂,天堂的世界”

普洱是上苍撒落在人间的一座伊甸园,是中国乃至世界气候舒适指数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空气洁净度最好、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天赐普洱”的城市品牌定位,突出了普洱地理区位、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的先天优势,彰显了普洱茶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和边地口岸文化的无穷魅力,是普洱各族人民“崇尚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理念的真实写照。

普洱茶因产于普洱而得名,普洱因普洱茶而名扬天下。记者没有来普洱之前,只是听说这里的普洱茶非常知名。听了普洱市林业局局长李钊的介绍,才知道普洱当地有“三宝”,不光只有普洱茶,还有咖啡和石斛。

普洱栽培咖啡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988年开始产业化、规模化种植。如今,普洱已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咖啡主产区和咖啡贸易的主要集散地。

石斛为兰科石斛属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以及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全世界约有1000多种。我国约有76种,大部分分布于西南、华南、台湾等地,云南分布有42种。野生石斛是国家重点二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人工种植已成为保护野生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

李钊是个热情开朗的人,讲起话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面对记者,他自豪地说:“绿色是普洱最大特色,生态是普洱最大优势,是中国乃至世界生态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低纬度、中海拔地区,以山地地貌为主体。普洱市林业用地3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8.7%,分布着哀牢山、无量山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威远江、太阳河等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普洱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山地面积广,山高、湿热、雾大,有利于动植物生长繁衍,境内生长着5600多种高等植物,1500多种动物,每立方厘米含负氧离子高达1万个以上,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北回归线上保存较为完整的一片绿洲。普洱被誉为“植物的宝库”、“动物的天堂”、“绿海明珠”、“天然氧吧”和“茶林里长出的城市”。 2007年,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环境署、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专家团队称普洱为“世界的天堂,天堂的世界”。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的是一块牌子,又不仅为这块牌子。我们的努力是希望通过创森,给普洱的老百姓创造一个更加幸福、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环境,让普洱各个民族和地区都富起来,过上更好的生活。”李钊告诉记者。

普洱市林业局党委书记于成刚说,自201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始终把保护好生态环境作为第一政绩,把兴林富民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维护群众利益实现林区和谐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全力推进创森工作。

普洱创森注重外在形象打造,更注重内在灵魂升华。普洱通过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农村能源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三防”体系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强力推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通过加快后续森林资源培育,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调整结构、强化服务、扶持龙头,持续快速发展林业产业。3年的时间,普洱已完成原料林基地建设,累计完成营林造林400多万亩,义务植树3200万株,尽责率97%;通过继续深化森林分类经营改革,积极推进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努力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和对外交流合作水平,不断破解发展难题……通过这一系列努力,普洱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森林经济”四增长。

在普洱,一不小心就走进了森林

与绿树红花相伴,呼吸清新空气,抬头可望蔚蓝的天空,这样的感受在冬天的普洱显得很平常。如果您有休闲时间,从城里出发,10多分钟,就可融入城区边的森林、茶山、湖水。

倒生根公园

“斜倚木榻,遥望天空,白云蓝天,映入眼帘,于是满心惬意”。 黄雁是普洱本土的哈尼族女作家,近30年来,黄雁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作品,是知名的中国少数民族女作家之一。对于普洱的美,黄雁从不吝惜笔墨和激情:湛蓝如洗的天空,辉煌灿烂的夕照,如钩的新月,碧青的茶园。一群良朋知己,走婉转百迴的茶山栈道。一半是城市,一半是茶山,一边是日落,一边是月出。这样的日子,无处不充满闲适。

阳光灿烂梅子湖

梅子湖栈道是沿梅子湖修建的一条长长的木栈道,全长4公里,一面靠山,一面沿湖,弯弯曲曲,望不到头。在栈道的人群中,记者发现了从四川成都来普洱旅游的黄女士,她是和家人自驾游来这里的。黄女士说,这次来到普洱,觉得普洱很美。在普洱的梅子湖栈道里走走看看,感到心旷神怡。

普洱市林业局副调研员马千里介绍,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给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健身场所,普洱城投置业有限公司建设了梅子湖栈道。梅子湖栈道工程项目于2012年7月开工建设,2013年1月投入使用。梅子湖栈道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室外场所,极大的满足了市民有氧运动需求。

倒生根公园位于普洱市中心,因有一棵长有倒生根的奇特大榕树而取名,榕树的东边硕果满枝,榕树的西边青枝绿叶,呈现出“一树春秋”的景观。每年秋天,生长在东边的三枝榕树,便结满一串金黄色、粉红色的榕树果,引得不少小鸟飞来啄食、栖息;而生长在西边的两枝榕树,却是一派青枝绿叶。这种在同一棵树上同时呈现春秋两季的景象,实属罕见。

此树为细叶榕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经历几百年的风雨,现已形成五棵相连的榕树,最大一棵主干需要六人才能合围,最小一棵也要三人才能合围,整棵榕树占地约300平方米。作为主城区地标性古树名木保护的重点,城市发展规划也以树木保护为中心在进行,为了不影响树木周边环境的保存,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公安局都规划搬离,为古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大榕树下,75岁的老奶奶罗庭英在打太极拳,67岁的徐志云在拉手风琴,66岁的杨家贵在唱歌。三位老人见到记者来访非常高兴,马上就唱起了蒋大为的歌曲《最美的歌儿献给妈妈》,接下来又给记者演唱了一曲普洱当地的《敬茶歌》。老人们从小在普洱长大,他们说,离家一公里就有这么一个环境优美的公园,简直太好了,而且这里非常干净,建了公园之后绿化也比以前好了,所以他们特别喜欢来倒生根公园唱歌。

普洱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地处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森林覆盖率达94.5%,总面积35万亩,保存着中国面积最大、最完整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是北回归线上自然生态景观和生物资源宝库。

园区内有野生动物41目159科812种,其中兽类102种,鸟类222种,两栖类40种,爬行类51种,昆虫397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7种。较为典型的野生动物有长臂猿、小熊猫、大鲵、白鹭等。

普洱国家公园管理局长、太阳河森林公园管理处处长张登林介绍,尽管只完成了一期计划,但年均入园游客从开业时的不到1万人次,快速增长到2015年的44万人次,其中外地来的自驾旅客占了四分之三。游客的热情高涨,让张登林看到了希望。

张登林说,除了作为游客能够享受到大自然的“福利”外,在这6000多公顷的天然氧吧中,还有不少附近村的村民来工作:“一是他们可以出售自己的农副产品。第二,通过参加森林公园员工的培训,自己可以提高素质。第三,也促进了当地的就业。当年太阳河周边的老百姓都是非常贫困的。自从建了国家森林公园,周围的百姓生活都变得富裕了。”

在普洱国家公园,记者见到了一个20多岁的哈尼族小姑娘。她就住在附近的村子里,大学毕业就来这里工作。她告诉记者,在这里工作离家近,一天80元钱且时间灵活。

在普洱,记者还参观了斛哥生物庄园,了解了药材的林下种植。走进思茅区南屏镇南岛河村的云南斛哥庄园有限公司,顺着路线进入园区,一片片、一排排或嫁接于树上或在搭建好的棚子中自由生长的石斛正焕发出绿色的生机。

云南斛哥庄园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有弟是浙江义乌人,在云南普洱已经生活多年。他说,在全国20个林下经济的试点中,云南就他们这一家。公司投资15000万元完成了林下仿野生石斛种植3500亩,林下仿野生中药材种植黄精、滇重楼、白芨、大黄藤等将近2000亩。公司计划在2018年底前完成仿野生石斛种植5000亩,在2018年底前完成种植仿野生中药材种植3000亩(含药王谷)和“60个普洱地道中药材林下仿野生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的实施计划。范有弟说,2016年3月,斛哥庄园有限公司种植的仿野生铁皮石斛、黄精、重楼取得国家《有机认证证书》,2016年被普洱市认定为市级重点扶持龙头企业。

据范有弟介绍,他们将根据普洱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及森林优越环境,投资打造集生物创新产业及旅游休闲养生度假一体化的庄园,为普洱发展绿色产业经济、旅游经济、休闲养生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而不懈努力。

在普洱,绿与别处不同,每个角落都尽显精致和用心

“普洱创森,注重生态,更注重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普洱为的是打造‘天赐普洱·世界茶源’的城市品牌。让普洱人生活得更好,让来普洱的人喜欢上普洱。”李钊对记者说。

“普洱98%以上是山地、山林。可以说,满山是宝,遍地是资源,但由于受长期生活习惯和文化程度不高的影响,这里的老百姓不知道如何将这些资源变成提升生活质量的‘法宝’。我们要帮助老百姓跨越这一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就是跨越迈出的第一步。”普洱市创森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步迈出,步步为营。普洱的努力已见回馈。如今的普洱,居民出行500米即步入公共绿色空间、步行5分钟可以到达一块绿地。截至2014年末,普洱市各县区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671.1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22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3.17%,乔木种植面积占绿地面积的65.18%,街道树冠覆盖率达25.97%,地面停车场内乔木树冠覆盖率达43.46%。

“最近几年,来普洱拍电影取景的人越来越多了。”普洱人自豪地说。诚然,这得益于普洱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美丽别致的景致。

李钊说,我们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打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满城山水满城绿”的精品城市,把城市建设成为全体市民共同的美好的幸福家园。

普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是普洱市256万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植树造林不仅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也有社会效益;绿地、树林、花木不仅是城市的品质标志,也是全体市民的“生态红利”,而且是最重要的“生态红利”。

李钊说,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一步,我们将以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新的要求为起点,持续推进森林城市生态建设和保护,进一步巩固普洱市“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成果。森林城市建设以“让城市拥抱森林,让森林走进城市”的城市生态格局,统筹城市森林覆盖率、森林生态网络、森林健康、公共休闲、生态文化、乡村绿化等建设,建设结构合理、功能完整的城市林业体系,以彰显普洱的森林城市形象。

猜你喜欢
普洱森林
既要GEP也要GDP 普洱的绿水青山正成为金山银山
普洱市夏季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
哈Q森林
哈Q森林
迷失在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