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习者个人因素对外语习得的影响

2017-01-21 02:35闫秀霞
卷宗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个体差异学习动机年龄

闫秀霞

摘 要:外语习得是指习得一门不同于母语的另一种语言。学习者学习外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学习过程等。其中,个人因素又涵盖了年龄、学习动机,认知风格等方面,而这些因素之间会相互影响,最终影响外语习得。本文就从个人因素的三个主要方面着手,探究其对外语习得的影响。

关键词:外语习得;个体差异;年龄;学习动机;认知风格

1 引言

外语习得是关于学习除母语外的另一门语言,指学习者在本国学习的目标语,是一种经过指导的习得过程,一般由教师指导或通过教科书等资料进行的学习过程。然而,教育者通过观察,发现具有相同起点及外语水平层次的学习者,在一阶段的学习之后,他们外语语言能力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便体现了学习者的个人因素对外语习得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将对影响外语习得的一些个人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从而希望对教育者与学习者在今后的教学与学习中有所启迪。

2 影响外语习得的个人因素

(一)年龄

社会语言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年龄作为一种主要的个体因素对外语习得具有重要的影响。关键期假设理论由神经生理学家Penfield和Roberts提出。关键期是指在一个有机体生命中的一段时间,某些外部条件对其的影响超过在其他时间所能达到的程度。1959年,他们从大脑可塑性的角度,提出10岁以前,是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Eric Heinz Lenneberg则从医学临床经验,以神经生理学的观点有系统地解释语言学习关键期,他认为人的大脑从2岁开始出现单侧化,在其完成前,人是用全脑来学习语言;约在11-19岁左右,大脑会完成单侧化,从此,语言学习主要由左边大脑负责。人脑单侧化后的语言学习不如全脑学习时期来得好。因此,语言学习最好在大脑完成单侧化之前,这也就是所谓的“语言学习关键期”。这一理论表明学习语言越早越好。

显然,年龄对外语习得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至于是不是年龄越小,外语习得的效果越好,至今还是一个语言学界热议的话题之一,但普遍认为:学习一门语言的年龄还是尽早一点。

(二)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也被视为最重要的个人因素中的一部分,是影响学习成果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

科学家曾针对同一课程目标,对不同的学习者在一段时间之后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他们发现:在其他可变因素确定的条件下,学习者动机不同,直接或间接地对外语习得造成影响。首先,学习者的个体动机不同,则引发了不同的学习语言的动力和态度,从而学习的持久性和自觉性不同,最终导致外语习得的效果产生差异。其次,学习动机的强度也对习得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学习和保持。并且,动机的强度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效果。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动机的中等程度的激发或唤起,对学习具有最佳的效果。

既然学习动机对外语习得的影响如此之大,那么,教育者需要从三方面激发学习者的动机:第一,把启发式教学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习者不断思考;第二,保持学习者的动机程度在一个中等水平,有助于外语习得的效果;第三,给予学习者恰当中肯的评定,作为对其学习结果的反馈。

(三)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学习者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出的较为持久的特有风格,与智力零关联或关联不大,大多是自幼所养成的在知觉、记忆、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达方式。认知风格具有个体差异性、稳定性和一致性等特点,对外语习得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认知风格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冲动型与沉思型、同时型与继时型。

1.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性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认为有些人较多地受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有些人则较多地受环境信息的影响。他把个体较多依赖自己内部,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而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风格称为场独立性;相反,个体对自身所处的外在环境较多依赖,在环境的刺激下定义知识、信息的称作场依存性。场独立性学习者遇到问题时更偏爱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更多的听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具有较强的分析组织能力,但不擅于交际;而场依存性学习者的依赖性很明显,相比自己的想法,他们更偏向于询问、请教他人,并寻求解决方案,他们认为通过此获取知识,依赖性过强。

2. 冲动型与沉思型

冲动型的特点是反应快,精确性差。冲动型学生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他们不管正确与否就急于表达。他们的信息加工策略使用的多是整体加工方式,在完成需要做整体型解释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会更好些;而在面临具体细节等问题时,就会考虑不周,出现问题,因为阅读、推理需要细心分辨的能力。沉思型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这种学生先将问题考虑周全,再作反应,他们注重解决问题的质量,绝非速度。但当回答熟悉较简单的问题时,反应仍然较快;面临较复杂的问题时,他们沉思型的特点表现得更为明显。他们的信息加工策略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因此,在攻克需要对细节做分析的任务时,学习成绩会更好。冲动型学生会出现阅读困难,常伴有学习能力缺失,学习成绩不太好。

3. 同时型与继时型

达斯等人根据脑功能的研究,区分了同时性与继时性的认知风格。他们认为,左脑优势的个体表现出继时性加工风格,而右脑优势的个体表现出同时性加工的风格。继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同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同时性和继时性不是加工水平的差异而是认知方式的差异。

3 结语

综上所述,学习者的年龄、学习动机和认知风格对外语习得效果有着重大的影响,这也是本文主要分析、研究这三方面因素的原因所在。当然,仍存在着其他因素,如学习环境、学习过程等影响着对外语习得的效果。由此看来,外语习得过程相对比较复杂。然而,在学习者的实际应用中,很难改变客观环境来辅助外语习得效果,因此,更需要学习者从自身出发,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缩小与他人的差距甚至超越他人。随着语言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相信学习者的外语习得效果会取得一个质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陈丹凤.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 [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06( 11).

[2] 陈海燕. 个体差异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

[3] 郝爽.影响二语习得的个体差异因素分析 [J]. 安徽文学, 2011(10).

[4] 李小雪.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9).

[5]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5] Ellis, Rod.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nd Acquisition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 6

[6] http://baike.haosou.com/doc/1543195-1631403.html

猜你喜欢
个体差异学习动机年龄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算年龄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