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2017-01-21 11:08石晶
卷宗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计算机教学

石晶

摘 要: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是目前最适合学员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模式之一。我院从2010年开始使用该模式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提高了学员学习的效率,还培养了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员的授课水平和自身素质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计算机教学;任职能力

1 背景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我院大中专学员必修的考试课,是一门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的课程,一般开设在入学后第一学期,通过60学时的学习,使学员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等常用软件。

在我院开展基于任职能力的教学改革之前,该课程一直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即先在教室完成理论讲授,再到机房实践操作。经过长期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越来越多地显露出来,理论和实践的脱轨使教学效率低下,经常出现理论课上听得很明白,操作课却无从下手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2010年开始,我们针对试点专业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进行了教学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目前已经在全部专业中展开,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做一体化的内涵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把课程内容与实训内容组合成一个个教学项目,一般采用项目教学法或任务驱动教学法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做三者的统一,不仅充分发挥了学员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增加了教学中的直观性,还有利于教员的因材施教,真正做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员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的实施要以一体化教室为依托,同时从“教”“学”“做”三个环节全面深入幵展。

(一)“教”

教的过程是在教员引导下学员主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不只是教员“教”,而是教员恰当地、正确地组织学员的学习活动,来促进学员自主发展。所以, 教实质上是一种引导。 “教”的核心是自主学习,最大程度地调动学员内在积极性,激发学员学习的欲望,通过教学活动中的“教”来提升学员的方法能力。

(二)“学”

学员学的不仅是理论性的知识还有实践性的技能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的“学”应该是自主性的学、应用性的学、合作性的学。为了完成项目,自始至终学员主动学习,在学习与工作的过程中能不断搜阅相关知识与经验资料,做好记录,并将相关资料有效地应用到工作中去,还能主动向教员和组内其他成员寻求帮助。

(三)“做”

“做”是基于任职能力的做。学员要做的是贴近专业、贴近生活的任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知识点融入做的过程,实现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习,学习的即是工作和生活。学员需要认清,自己为什么做,做什么,然后在教员的引导下探索怎么做。最后,通过做提升专业素养,达到岗位任职需求。

3 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

(一)建设“教学做一体”的计算机专业教室

硬件设施是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基本保障。2012年,我院将计算机中心改建成多个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专业教室,从此,“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才在全院所有专业中全面展开。计算机专业教室不仅要满足机房的功能还要具备一般教室的控制能力。我们在局域网中安装了海光多媒体网络教室管理平台,通过软件的方式用教员机控制学员机,可以把教员机的屏幕演示内容投射到学员机的屏幕上,也可以把一台学员机的作品展示到所有学员机上,还可以进行文件批量下发和实时监控等,这些功能都为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创造了条件。在这样的计算机专业教室里,教员就可以随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穿插进行,这种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将知识与技能紧密联系,增强学员的直观体验,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处在一个真实互动的环境中,有助于促进学员对知识的建构,有助于帮助学员实现对自我学习行动的反思。教员在这样一个学习情境中针对学员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以及失误能及时地做出积极反应,帮助学员修正自我建构的路径和方向,真正实现课堂气氛活而不乱。

(二)开发教学项目,编写一体化教材

像计算机基础课程这类操作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适合在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贯彻 “教学做一体化”。我们针对学员在工作和生活中普遍遇到的问题设计了一批贴合实际的项目和工作任务,不仅将其应用在教学中,也编写在教材里。我们采用项目式教材的写法,使用这些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和情景的项目,将学员带入到实际工作过程中去。项目设计必须典型,要能涵盖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并且把相关知识点作适当的描述和解释;教材中的配图要与项目相结合,最好还具有系统性,尽量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大部分任务之间相互联系,前后连贯,由易到难地编排。为了提高学员的技能水平,除了精心编写教学项目以外,还要设计大量供学员进行上机操作的习题库,让学员在大量的上机练习中不断强化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技能。

(三)组建“双师”型教员队伍

在传统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有一个误区,认为计算机基础课就是教学员基础知识和简单的操作技能,没有必要对教员队伍进行深层次的培训。但是,教员是课堂上一个重要参与者,他们的经历、素质和专业技能与教学效果紧密相连。所以任课教员不仅要拥有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娴熟的操作能力,能够处理绝大多数计算机相关问题,以便为学员的具体操作进行指导。因此,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也需要培养“双师型”的教员队伍,从而为“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开展提供师资力量。

(四)改革考核方式,创建一体化评价体系

目前,绝大多数计算机课程已经摆脱了纸上闭卷答题的考核方式,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在这一基础上又自主开发考试软件进一步实现了多元化无纸化过程考核。即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都在计算机上进行,考核成绩包含理论、实践、单元测试、作业、平时表现等多个部分,只有这样,才能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学员的学习效果,促进学员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淑英.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7(14).

[2]乐颖,陈芷.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实践教学之浅探[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2).

[3]戴建法,金扬凯《电子线路》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6(9).

猜你喜欢
教学做一体化计算机教学
项目引导及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设计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实例研究微课程模式下的高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与产教融合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的租船实务课程改革①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