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钢琴家鲍里斯·扎哈罗夫对中国专业钢琴教育的贡献

2017-01-21 17:10朱静
卷宗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特点

朱静

摘 要:俄罗斯钢琴学派对中国早期的专业钢琴教育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联专家的来华,将俄罗斯的钢琴教学法带到了中国,帮助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钢琴专业人才,使我国当时较低的钢琴水平,迅速进入了正规有序的发展,钢琴演奏水平和教育水平步入了专业化轨道,并与世界水平接轨。苏联专家当中,鲍里斯·扎哈罗夫是最早来到中国的钢琴教育家之一,他培养出的我国第一代钢琴家,被我国老一辈钢琴家称为“中国第一代钢琴家的宗师”,形成了“上海钢琴学派”。

关键词:中国早期专业钢琴教育;俄罗斯钢琴家;教学特点;教学贡献

鸦片战争后,键盘艺术随着欧洲帝国主义打开中国的门户也传入了中国。起初,钢琴这种乐器出现在欧洲人开办的教堂和教会学校中,大部分钢琴教学由传教士来任教,由此形成了中国早期钢琴教育的雏形。1927年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和作曲家萧友梅先生在上海创立了国立音乐学院——中国第一个独立建制的音乐学院,萧友梅任校长,并于1929年9月,高薪聘请俄罗斯钢琴家鲍里斯·扎哈罗夫教授来主持已被降为“音专”的国立音乐学院的钢琴教育工作。

1 鲍里斯·扎哈罗夫的生平介绍

鲍里斯·扎哈罗夫(Boris Zakharov)1888年出生于俄罗斯的一个兄妹众多的大家庭,父亲是一个富有的木材商人并是世袭的荣誉市民。1906年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鲍里斯·扎哈罗夫与俄罗斯钢琴学派著名钢琴家、作曲家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相识在作曲家里亚多夫的大师班,之后他们一起跟随俄罗斯早期钢琴学派的创始人之一,钢琴教育家安娜·叶西波娃(Anna Esipova)学习钢琴。1915年起扎哈罗夫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钢琴系任教,1919年被评为教授。

1916年扎哈罗夫与小提琴音乐家汉森·塞西莉亚(Cecilia Hansen)(丹麦裔俄罗斯人,圣彼得堡里音乐学院著名小提琴家奥波里德·奥尔的学生)结为夫妻,并为1917年生下女儿塔基亚娜。1920年始,扎哈罗夫夫妻开始世界巡演,在日本巡演时扎哈罗夫厌倦了这种生活与妻子分道扬镳,之后扎哈罗夫独自来到中国上海巡演。

2 鲍里斯·扎哈罗夫在中国的钢琴教学

1929年9月由当时工部局乐队首席小提琴家富华先生的引荐,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校长萧友梅多次登门拜访鲍里斯·扎哈罗夫教授,希望他担任国立上海音专的特聘教授兼钢琴组主任,主持上海音专的钢琴教学工作。起初由于扎哈罗夫对中国的钢琴教育并不抱有希望,并予以拒绝,但在萧友梅先生三顾茅庐、真诚的邀请下扎哈罗夫教授最终被感动而应聘。

2.1 扎哈罗夫钢琴的教学特点及方法

恩师安娜·叶西波娃是一位非常有能力并且在教学中非常细致耐心的老师。鲍里斯·扎哈罗夫的钢琴教学法传承了她的教学特点。他的钢琴教学除了对技术的训练严格要求,对于音乐表现力的加强也非常重视。钢琴教学中由传统的钢琴演奏方法开始训练,从手型及手指的独立性开始结合掌关节及手臂肩部,使身体的力量通过手臂平稳的手掌以及结实的掌指关节可以畅通无阻的到达指尖弹奏出具有穿透力的音响。注重演奏技巧:指尖是发力点,肩、肘、手臂、手腕都要放松从而使身体的力量流畅的聚集到指尖,任何一个部位出现僵硬紧张的情况,都会阻碍力量的传达,弹奏出的声音干涩、枯燥、苍白、缺乏歌唱性。

而音乐表现力的训练则需要通过实践来提升。不但数次举办专业讲座及公开的大师班,并积极举行各种专业性的音乐会。专业性的教学讲座,从理论上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层面。而举办音乐会则大幅度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应接不暇的演出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及钢琴表演能力。

在扎哈罗夫任教之前,我国的钢琴教学教材仅限于《拜厄》、《小奏鸣曲》等初级钢琴教程,扎哈罗夫将巴赫的《十二平均律》、古典主义时期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浪漫主义时期的舒曼、肖邦等钢琴家以及苏联本国作曲家的作品运用到在上海音专的钢琴教学中,增加了不同类型的乐曲类教材,如:复调作品、奏鸣曲、变奏曲、协奏曲等,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学习层面,丰富了我国钢琴专业教学的教材。

2.2 扎哈罗夫培养的学生

扎哈罗夫专家班,成就了中国第一代钢琴家:吴乐懿、丁善德、易开基、江定仙、巫一舟、李献敏、李翠贞等等。这些钢琴教育家长期工作在我国的钢琴教育领域,在钢琴教育事业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并成为了非常有影响力的钢琴演奏家和钢琴教育家。2005(11)的《音乐生活》期刊中王鹤霏的文章《中国钢琴家素描》中,对这些钢琴家是这样评价的:“丁善德——中国音乐史上的两个‘第一(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位录制唱片的钢琴家,第一个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的中国钢琴家);李翠贞——神速毕业的钢琴女才子;顾圣婴——薄命的钢琴演奏天才;周广仁——坎坷中走出的杰出女性……”

3 结语

俄罗斯钢琴艺术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世界钢琴教育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俄罗斯钢琴学派以其独具特色的演奏风格与教学风格、先进的教学理念引领着世界钢琴艺术不断发展并且为其做出重要的贡献。中国与俄罗斯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从最初的专业音乐院校的建立以及发展到现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钢琴教育体系,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教材上,无不体现俄罗斯钢琴学派对我国的深远影响。大批受俄派教学理念影响的中国钢琴家为我国的钢琴教育事业各个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使中国的钢琴教育在俄派教学理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独具一格的教学风格,并且对世界钢琴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可以为我国钢琴教学略尽绵薄之力。近年我国的钢琴教育一直在不断的飞速发展,在中外友好交流局面下,中国钢琴教育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为国家乃至世界培养更多优秀的钢琴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金桥.萧友梅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D].上海音乐学院,2003.

[2]卞萌著.卞善艺译.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M].北京:华乐出版社,1996.

[3]周为民.中国钢琴教育的历史与发展[J].中国音乐,2010(02).

[4]王鹤霏.中国钢琴家素描[J].音乐生活,2005(11).

猜你喜欢
教学特点
探究高校英语类课程教学特点及慕课的设计理念
谈俄罗斯声乐学派的教学特点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小学英语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生物教学特点分析
基于数控机床联网后教学特点的研究实践
论韩国大企业的汉语教学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