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废旧地膜回收难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2017-01-22 20:14修翠波杨青贤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15期
关键词:即墨市农膜农用地

修翠波,杨青贤

(山东省即墨市农业局,即墨 266200)

浅析废旧地膜回收难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修翠波,杨青贤

(山东省即墨市农业局,即墨 266200)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应用并推广,对作物增产可达20%~30%,促进作物早熟15 d左右,地膜覆盖已成为农业增产的一项重要技术,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和农村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被喻为农业中的“白色革命”。文章就此展开论述。

地膜覆盖技术 废旧地膜 回收 途径

1 废旧地膜对农业的危害

据即墨市农业局调查,即墨市农业生产中地膜覆盖面积年均保持在2万hm2左右,每年产生的废旧地膜量达950 t,废旧地膜主要成分为聚氯乙烯或聚乙烯,在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有的残存期达200年以上,如不及时清理回收,土壤中的残膜量会逐年积累,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据专家分析,残留地膜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破坏土壤结构,影响耕地质量和土壤的透气性、透水性等。二是影响作物的出苗,造成作物减产,农田土壤含残膜量达58.5 kg/hm2时,将导致各种农作物减产11%~23%。三是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农作物苗期易出现苗黄、苗弱,甚至死苗,在中后期会严重影响作物根系的伸展和微生物的活力,阻碍作物根系的深扎和对土壤养分、水分的吸收。四是对牲畜有害,牲畜吃了带有地膜的饲料后,会引起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五是地膜中的增塑剂在土壤中挥发,对农作物造成毒害,阻碍作物体内叶绿素合成,影响作物的品质,造成化学污染。

2 废旧地膜回收难的制约因素及原因分析

目前,各地均未建立农膜回收体系,地膜回收率很低,农民基本上不予以回收。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地膜用量不断增大,土壤中地膜的残留量逐年增加,残膜清理回收难度加大,正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虽然现在有少部分农民已认识到残留地膜的危害,开始清除地膜,但处理方式方法比较简单,除了焚烧和填埋外,很少集中回收再利用。地膜使用量大,残膜污染面广,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既是整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环节,也是发展循环农业、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地膜回收率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民对废弃地膜回收意识不高。一方面农民对地膜污染危害的认识不足,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残膜回收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卖不了几个钱,农民的积极性不高。有时,为了赶农时抢播种,直接将残余地膜翻入土壤中。二是超薄地膜的广泛使用。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制定了农用地膜国家标准(GB13735-92),规定农用地膜厚度为0.008 mm,而目前市场上销售和农民使用的地膜大多为0.004 mm(而对于农民来说使用的地膜越薄,成本就越低),这种地膜薄、强度低,易老化破碎,一个种植季节下来,形成很小的碎片,难以回收。而国外农用地膜标准都在0.012~0.02 mm之间,地膜厚、强度大、不易破,更易于回收。三是缺少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回收和加工利用残留地膜。目前大多废品收购点不收购残留地膜,国家对废弃地膜加工企业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致使广大农民、地膜回收加工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废弃地膜的回收利用。四是各级政府部门对残留地膜产生的危害重视程度不够。缺少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把残留地膜回收利用没有真正纳入政府环境保护工作中来加强管理。

3 解决地膜污染的主要途径

当前,治理残留地膜污染应充分运用行政、科技、经济等手段,在强化宣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实行减少用量、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等多种综合治理措施。

(1)加强技术规范和市场监督。建议参照国外标准修改现行的我国农用地膜国家标准,制定新的农用地膜生产标准。加强执法监督,坚决杜绝超薄地膜进入农资市场,建议使用0.012 mm以上厚度的地膜,便于田间回收,可有效减少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回收和加工利用。实行农民捡拾交售奖励政策,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提高回收率。

(2)鼓励成立废旧农膜回收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组织广大农民积极捡拾、交售,提高农民参与的组织程度,探索对农民的补助方式。

(3)整合国家扶贫开发项目、农村环境治理项目资金,依托供销社农资销售网络,开展“以旧换新”、“交旧领新”,对农民进行实物补助。

(4)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废旧地膜加工能力。废旧地膜加工利用企业是转化废旧地膜的终端环节,只有培育壮大加工龙头企业,才能最终解决废旧地膜对环境的污染问题。采取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相结合的办法,加大对新建企业的支持力度,扩大生产规模。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开发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型产品,提高生产效益。对现有企业的技改项目、生产线扩建项目进行详细考察论证,从中选择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提高其加工利用废旧地膜的能力。

(5)加强新型农膜示范推广,降低农膜残留量。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成果试验、示范和推广,推广使用厚度大于0.012 mm、耐候期大于12个月且符合国家其它质量技术标准的农用地膜。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可降解和无污染的环保型地膜新产品,如可降解地膜、液态地膜等逐步取代传统塑料地膜;试点推广机械揭膜、拾膜机等新技术新产品;科学使用农膜,降低农膜残留量,减少白色污染。

猜你喜欢
即墨市农膜农用地
纾困与破局:国有农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制度研究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农户农用地转出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对策
全国农膜回收率年底前达到80%以上
我国发布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我国发布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即墨渔家乐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建设
选购农膜时的注意事项
即墨市现行“村村通客车”的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