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形成的现实路径

2017-01-24 16:38万庆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理念发展

万庆

(新乡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形成的现实路径

万庆

(新乡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指明了我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发展的方向。我们要培育发展新动力、确保社会平稳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全球发展过程中掌握主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它不仅是我们主动应对后经济危机时代的结果,也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五大发展理念”要符合市场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

“五大发展理念”;科学内涵;形成机制;实践规律

一、“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行动以理念为先导,国家的发展理念关乎全局、关乎根本、关乎长远,从根本上决定了未来发展的去向。我们党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也明确了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们将要发展的方向和思路。可以说,“五大发展理念”是贯穿于“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逻辑主线和活的灵魂。只有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才能够保证在实现第一个百年规划的重要阶段方向正确、步伐稳定。

(一)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也同样付出了高污染、高能耗、高浪费的巨大代价。随着改革开放进入到新的阶段,原来那种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和巨量资源投入驱动经济车轮转动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发展的换档变速已变得迫在眉睫。能够在未来引领发展的主动力,唯有创新。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明确地放在第一的位置,这突出表明了其在未来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定要打造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框架,要以科技创新为龙头,激发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活力。只有培育出发展新的动力,才能够顺利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才能够为社会在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

(二)协调发展——确保社会实现平稳转型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从一元社会到多元社会,这是我国目前面临的巨大转变。”我们用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实现着西方国家用数百年实现的转型,必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我们在民生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楚我们在发展中的短板。协调发展的理念,明确地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总体布局的重要性。我们要实现的小康,是全面的小康,不是局部的小康。我们要始终注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要始终注意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要始终注意兼顾发展的成效与代价、公平与效率。

(三)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党站在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主动承担对世界生态文明负责的历史责任,积极响应人民对绿色发展的期盼,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工业化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但从大自然中无节制的索取,必然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有些时候,这种破坏需要很长时间进行修复;有些时候,这种破坏甚至无法逆转。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与自然的失衡,最终危害人类社会。我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而需要又非常迫切,赶超的速度可谓空前。从一穷二白的工业基础,到一百七十多项工业产品产量的世界第一、构建成完备的工业体系,我们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取得成绩的代价是巨大的。目前,我们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问题非常严峻,人民对清洁、安全、优美的环境的需要日益强烈。我们强调绿色发展,就是表明我们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是发展的前提,低碳循环可持续是发展的方式。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格局,是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小康社会。

(四)开放发展——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掌握主动

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是与全球化双向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国经济的发展得益于我们对全球化过程的主动参与,从而赢得了广阔的市场和舞台。同时,近三十多年来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我国的贡献可谓居功至伟。从微波炉到镍铬电池,中国的民族企业为全世界人民提供了种类繁多、优质低价的产品;当世界经济整体陷入低迷时,又是中国经济开足马力,拨开前进的迷雾。明确提出开放发展的理念,说明我们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内外联动作用。为了更好更快地实现开放发展,我们必须从制度到环境、从硬件到软件实现全面升级。中国企业,要能够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中游刃有余,灵活适应不同的游戏规则,从而在新的竞争与合作中掌握主动,占据高点。我们要有更广阔的胸襟和更充足的胆量,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和高素质人才。同样,我们还要以“一带一路”的建设为契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为世界人民提供公共产品。我们要革除掉一切不适宜的约束,推动中国经济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中位置的逐步升级。我们要站在全球视野的高度,推动世界各国的战略互信、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格局的形成。

(五)共享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改革开放这以来,人民生活的提高有目共睹。归根到底,这是全国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们共同努力,把“蛋糕”做大的结果。虽然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各领域的人民群众都从“蛋糕”的分配中获益,但分配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的确存在。总体来讲,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人们的收入差距、公共服务的基础水平差距较大,而且存在着越拉越大的趋势。我们党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要由人民共享。强调共享发展,预示着在未来,公平和正义将成为制度设计的首要考虑要素。“十三五”规划建议对于实施脱贫攻坚工程阐释得特别详细和到位,说明扶贫的整体工程有思路、有步骤、有抓手,是一个脚踏实地、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相信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收入分配布局,会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逐步成型,人人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五大发展理念”的形成机制

(一)外在机制:在后经济危机时代的主动应对

世界刚刚进入到21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就面对着一场积蓄已久、来势凶猛、病去抽丝的经济危机。从欧盟到美国,尽管各国政府想尽办法来进行挽救,尽管许多国家的经济呈现出些许复苏的迹象,但就整体而言,世界经济仍然处于深度调整的过程之中。对我国而言,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这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是在各国经济体分工合作中准确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充分发挥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凭借低廉的人工成本,中国制造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占有着惊人的优势。然而时过境迁,这种以出口导向带动国内制造业,以代工获得利益的模式难以继续下去。

困难往往与机遇并存。伴随着第三次科技浪潮,新的历史机遇正蕴藏在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从加快发展速度到转变发展方式,从规模驱动到质量驱动,从跟随模仿到自主创新。只要抓住这个新历史机遇,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后发优势,成为创新型国家的一员。发达的工业国家也逐渐认识到,原来那种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废弃物充斥环境的做法已经不可持续,绿色发展是后工业时代发展的指向。贫富差距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生产的逻辑前提。只有劳动者一无所有,才必须出卖劳动力;只有发展中国家受制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才始终拥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主导优势,才能在国际事务中拥有话语权。然而资本主义生产的运转要依靠消费主义的刺激,这与劳动者的贫困构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发达国家对贫困落后国家持续的掠夺,又是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此次经济危机再次验证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历史局限性的科学判断,也提醒各个民族国家只有协调、共享发展,才能够真正实现共赢。我们始终坚持互相尊重、独立发展,始终坚持不结盟、和平交往。历史证明了我们的正确,中国式的发展模式也得到越来越国家的认可与肯定。后危机时代呼唤新的外交格局,我们在这个历史节点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巨大贡献。

(二)内在机制:全球范围资源配置的需要

今天我们与世界各大经济体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们有一百七十多项产品的产量高居世界第一,这些产品从品牌、管理、技术、原料、人员,都内含着遍布全球的资源配置。同样,我们的资源在全球的配置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从物流来讲,我们现在是世界最大的产品出口国和第二大的产品进口国;从资金流来讲,我们既是世界投资最热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经济体。

经济危机过后,中国更是成为稳定世界经济最重要的基石。近几年来,世界经济增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由中国在贡献。中国的健康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需要,而是世界和谐发展的需要。“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五大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我们开放包容的态度,更是追求各国间互利共赢的说明。唯有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我们才能保证开放态度与独立自主发展的协调统一,才能不断提高改革开放的内在品质。世界是普遍联系与发展有机统一的整体,走向协调、开放、共享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五大发展理念”正是我们立足于唯物史观,顺应历史潮流的科学抉择。

三、“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践规律

(一)“五大发展理念”的实现要符合市场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迅速提高,秘诀之一就是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知道遵循市场规律的重要意义。在经济运行进入到新常态阶段,我们面临的环境、任务、内在要求等都有了新的变化和要求。“五大发展理念”对新常态要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最根本的就是要尊重市场规律。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一旦政府的“有形之手”对市场这个“无形之手”干预过多,总是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下一个五年是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进入新常态的开局阶段。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激活存量,更是创造增量,而市场是创造增量的活力源泉。只有尊重市场、符合市场规律,“五大发展理念”才能够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二)“五大发展理念”的实现要符合自然规律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工业革命以来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一味地向大自然进行索取,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不可取的。“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协调,强调的是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之间的协调;强调绿色,更是正确指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自然就是人无机的身体,人的发展内在地包含着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牺牲环境换来的发展,只能是发展的异化。人与自然协调共处的外在环境,就是给人民最直接的福祉。“五大发展理念”告诉我们,绿色转型是方向,生态环境是指标,这直接决定我们产业升级成功与否、经济转型成功与否。

(三)“五大发展理念”的实现要符合社会规律

马克思主义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发展的终极目标,以人的福祉增加为现实要求。“人的主体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是因为科学认识了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五大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方向,以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为目标,真正关注人民生活的改善,为社会的发展寻找到了真正的动力源泉。

[1]本书课题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问答[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134.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北京:人民日报,2015-11-04.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9.

(责编:许淑贤)

D616

A

1008-8431(2017)02-0040-03

2017-03-06

万庆(1973-),男,新乡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博士。

猜你喜欢
五大发展理念理念发展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推动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创新发展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