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业宜居城市建设的伦理考量
——以怀柔区建设高品质宜业宜居示范区为例

2017-01-24 16:38祝传佳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怀柔高品质宜居

祝传佳

(中共北京市怀柔区委党校,北京 怀柔 100086)

宜业宜居城市建设的伦理考量
——以怀柔区建设高品质宜业宜居示范区为例

祝传佳

(中共北京市怀柔区委党校,北京 怀柔 100086)

宜业宜居是地区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注重自然生态、经济发展、社会秩序、人的发展的和谐与统一,注重人文道德与居住环境的构建与影响,关注区域和人的长远价值和利益,合乎伦理的人本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理念。高品质宜业宜居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生态保护、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本土、突出特色的原则。

高品质宜业宜居;伦理考量;怀柔

“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一直以来,宜业宜居是注重自然生态、经济发展、社会秩序、人的发展与自然和谐与统一,注重人文道德与居住环境的构建与影响,真正体现了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它不仅是衡量区域发展的尺度,更是中国人追求的生活方式。“宜业”“宜居”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过程,宜业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宜居是区域各项功能提升。只有当区域“宜业”到一定水平,奠定了一定经济基础时,人们就会追求生活品质,把“宜居”作为区域的发展理念;只有“宜居”的区域环境,才更能促进区域“宜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宜业宜居概念的伦理维度

(一)尊重生态伦理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解读,深刻说明了人要认识并尊重自然,正确理解“自然价值”,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类栖息的区域不仅是赖以生存的地方,更是一个生态系统工程。人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特定的伦理价值理念与价值关系,人类作为生态环境中的一部分,与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获取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人类自身发展也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发展,人类给予自然生态尊重的道德关怀,就是对自身的道德关怀,这种关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宜业宜居的建设正是体现了这种对自然生态的道德关怀。

(二)尊重人的发展伦理

“人的规定是思维着的理性;一般思维是他的单纯规定性,他由于这种规定性而与兽类相区别。”人同动物一样有自然属性,但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主观意识的思维能力和主观能动性,能进行物质性生产。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经过工业化的危机,深深认识到如果跳不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模式,最终伤害人自身。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本位不仅在于自然生态,更在于个人权利和社会正义,尊重人的自由发展;不仅追求当代人发展的价值利益,更追求子孙后代长远的整体的价值利益。人的发展与自然发展相协调,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宜业宜居的建设着眼于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感受,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尊重。

(三)尊重经济伦理

人类靠经济活动而生存,企业作为经济组织者,不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还要把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的发展作为必备的伦理理念。在发展过程中,遵守正义原则、公益原则、和谐原则、节约原则,克服实用主义态度和唯利是图价值观,把企业发展转型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作为企业的价值取向,把有利于协调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的关系列为企业的伦理目标。让经济发展和人类的道德完善同步,从而促进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宜业宜居对经济发展充分尊重并体现了经济伦理的要求,考虑到的是整个区域发展的全局性建设。

(四)体现城市伦理

城市伦理着眼于“城市社会的特质、城市社会结构的特点去研究城市社会的价值目标、城市社会特殊的道德关系、城市社会道德的特征、性质和机制、城市社会道德的规范体系、城市社会道德建构的方式和途径等等”。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社会交往和社会联系越来越密切,价值主体呈多元趋势,这就要求要从城市自身的结构、功能、定位中提升和概括出具有区域特色的城市伦理道德,通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契约为保障,通过普世道德,用思想和行为上的整合一致,构建城市伦理发展新思路,为城市发展和城市道德建设提供理论和大众心理支撑。宜业宜居特别注重人文道德、社会文明的影响,突出一种城市的人伦精神和市民的德性精神。

二、怀柔区向高品质宜业宜居示范区的伦理转向

怀柔,作为北京市的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从追求产业发展转向追求宜业宜居,彰显怀柔发展中的自然价值和人文价值。怀柔有着悠久的历史,怀柔区出自《诗经·周颂·时迈》中有“怀柔百神”之意,唐朝就已经有了“怀柔”地名,公元1368年明朝在今怀柔区设置怀柔县。怀柔境内多山多水,“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这句诗词概括了怀柔山明水秀的美丽风景。怀柔区域内生物多样性、林木绿化程度、大气污染治理程度、生态镇(乡)、村建设、群众性绿色系列创建活动等都在全北京处于领先位置,“生态怀柔”的意识深入人心,建设“高品质宜业宜居示范区”的提出,更能使生态文明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维护生态环境。绿色生态是怀柔财富、优势、品牌,怀柔在发展中注重巩固绿色发展的核心优势,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强化水资源管控,深化大气环境治理,细化垃圾处理管理,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使怀柔绿水青山释放出生态资源的价值红利,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探索出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打造了生态中国的“怀柔样板”。

第二,健康居住环境。大力实施绿化美化,林木绿化率达到78.9%,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6.4%;实施河道治理工程,完成南水北调相关工程,为全区补水400万立方米;严格落实垃圾、污水处理建设计划,重点治理城市垃圾分类,强化居民环保意识;全面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完成农村煤改电计划,淘汰老旧机动车2.4万辆,全面加强环境综合执法,PM2.5累计浓度平均达到58微克/立方米,蓝天天数、空气质量位居全市首位。

第三,稳定社会环境。结合城区发展新特点,怀柔创建了“融合式”村级社会管理服务的新模式,形成了由社会服务管理、城市管理、社会治安和非紧急救助等模块构成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在全市率先实行了“一村一警”的警务工作新模式,群众安全指数升至96.4%;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有效提升了市民幸福指数。

第四,注重人文环境,突出怀柔特色。特色文化是区域发展的灵魂,也是区域发展的内在动力。怀柔地区的长城文化、板栗文化、满族文化富有特色。近年来怀柔区围绕文化特色做足文章:以“休闲怀柔”为品牌,不断推进文艺作品创作,发展休闲旅游品牌;培育了红梨文化节、大枣文化节、板栗文化节,吸引了音乐节、电影节、摄影节、马拉松等具有怀柔特色的京郊休闲文化、会议会展文化、影视文化、康体健身文化等来怀柔举办,在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同时,打造出怀柔的文化特色,增强怀柔的美誉度。同时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实现文化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在交流、互动中打造与怀柔相匹配的文化氛围、人文气息,形成“智慧怀柔”的文化生活圈,提高了怀柔的软实力和人民满意度。

近年来,怀柔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区域经济呈现出结构优化、动力转换、质量提升的新局面。同时围绕疏解非首都功能调结构、转动能,工业、农业、旅游业等传统产业全面升级。民生事业蓬勃发展,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普及提质,文体设施逐年增长,有效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体需求。启动并深入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怀柔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始终立足于生态涵养发展的功能定位,走出了一条与首都新时期城市战略定位充分契合的发展之路,奠定了怀柔实现高品质宜业宜居示范区的坚实基础,已成为北京市一座新的发展的活力新城。

三、高品质宜业宜居示范区的伦理构建

高品质宜业宜居示范区的建设要解决的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它以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为基础,实现一种人文生态,重新回归城市的人本定位。”怀柔区建设高品质宜业宜居示范区的尝试,恰恰就是一次深刻的区域发展的伦理实践,体现了对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协调均衡发展的重视,对生态、社会及人的发展的整体关怀;体现了重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注重经济利益与生态保护、注重社会效益与人的发展的和谐统一。这正合乎了社会现代发展的伦理要求,催生区域在生态伦理、经济伦理、城市伦理等方面的建构,为建设高品质宜业宜居示范区催生内在动力。

(一)加强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就是“从全局的视角出发,对城市发展进行总体架构设计,对城市的各个组成要素、各个层面、各种参与力量,以及各类影响因素一并进行统筹考虑”。“高品质宜业宜居示范区”的顶层设计就是以宜业宜居为价值导向和伦理目标的区域顶层设计,强调区域整体的战略性、规划的系统性、前景的清晰性、执行的有力性和流程的可控性。在顶层设计时要紧密围绕高品质宜业宜居的战略定位,考虑区域主体的实际需求,全方面、多维度、立体化的对区域运行的交通运行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文化科技支撑体系、制度保障体系等进行协调规划,把自然生态、人居环境、文化氛围、建筑空间等进行整体规划,使人、自然、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来确保宜业宜居的区域发展。

(二)以生态建设为突破。高品质宜业宜居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生态建设为突破口。在高品质宜业宜居示范区建设中必须充分认识并尊重自然生态系统,处理好发展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中“除了合理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生产方式,要有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高循环、高效运行的生产系统和控制系统”。在社会管理方面注重宣传生态知识,形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规范环境执法,促使区域生态环境健康发展,为高品质宜业宜居打下良好的生态基础。

(三)以人为本。高品质宜业宜居应该是公平正义、创新活力、和谐安宁、人性美好、责任义务并存。“高品质宜业宜居示范区”的构建,不仅要着眼于大局规划、生态建设,更要从每个公民入手,关注区域内人的发展。人才是区域发展的行为主体,建设高品质宜业宜居示范区需要人的建设,同时高品质宜业宜居示范区的建设就是要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区域和人的发展,所以在建设高品质宜业宜居示范区的过程中要突出“人”的因素,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创造力、执行力,以“人”的满意度和幸福度作为衡量高品质的标准。

(四)立足本土,突出创新。高品质宜业宜居示范区的文化应该是多元的,但必须保持自身特色,不断创新文化科技引领。一方面要传承传统文化遗产,包括有形的历史性文物、生产工具等,更主要的是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语言文字、曲艺表演、传统民俗、宗教艺术等。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同时形成向心力。在立足本土文化时又要不断突破创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打造既立足本土又放眼世界、既着眼于传统又积极创新的区域精神,融入到高品质宜业宜居示范区的建设中去。

[1]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3679.

[2]盛荣华.一个幸福的城市应是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EB/OL].http://travel.news.cn/2014-10/31/c_127163312.htm.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

[4]杨秀香.关于城市伦理的几个问题[J].伦理学研究,2004(4):73-78.

[5]曹明德.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伦理观的转变——兼论道德共同体范围的扩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3):41-46.

(责编:许淑贤)

C912.81

A

1008-8431(2017)02-0067-03

2017-03-08

本文为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论公民道德意志品质”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ZXBO13)。

祝传佳(1989-),男,中共北京市怀柔区委党校四科教师。

猜你喜欢
怀柔高品质宜居
提升组织工作整体效能 助力怀柔展翅腾飞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北京怀柔:工会工会动员干部职工参与消费扶贫
北京怀柔科学城创新小镇投用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跟着明星感受高品质的吃喝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