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疆维吾尔族青年饮食习俗在民族文化融合中的变迁

2017-01-25 09:03王才道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9期
关键词:维吾尔族青年人习俗

王才道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浅析新疆维吾尔族青年饮食习俗在民族文化融合中的变迁

王才道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本文主要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根据调 研报告总结了新疆维吾尔族青年饮食习俗在民族文化融合中的变化情况,饮食类型更加多样化,饮食方式和礼仪更加简单化,饮食禁忌减少,更加自由化,饮食观念更加科学化,民族食品走向市场化;从中分析饮食习俗对民族文化融合和社会发展的意义。饮食习俗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整合,而且可以加强社会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强化文化认同感。

饮食习俗;文化融合;民族文化;文化涵化

饮食习俗在民族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安排自己的饮食,它是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新疆这样一个民族众多的地区,饮食文化也是丰富多彩,饮食习俗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在一个民族中,青年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是引领民族文化潮流的主导力量。因此笔者以新疆维吾尔族青年的饮食文化现状为主要研究对象,力求以此来分析新疆维吾尔族青年饮食习俗在民族文化融合中的变迁现象及其社会意义。

一、饮食习俗在民族文化融合中的变迁

(一)饮食类型更加多样化

乌鲁木齐是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人口结构中掺杂着其他多个民族,在各民族相互交往的过程中,饮食文化也相互产生影响。一方面,是新疆越来越多的主食、副食、饮品被打上清真标记,极大地丰富了维吾尔人的饮食结构,同时清真食品也被其他民族所接受。另一方面,正如在此次调查中所显示的那样,在接受调查的维吾尔族青年人中有81%的维吾尔族同胞只饮食清真食品,但还有19%的维吾尔族青年却不仅限于饮食清真食品。①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民族交往的日益密切,维吾尔族青年人在饮食结构的选择上虽然大部分倾向于继承传统,却也有突破传统、选择更加丰富的趋向。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维吾尔族青年人在多民族的交往中,受到了来自非伊斯兰信仰民族的影响。

(二)饮食方式和礼仪更加简单化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不论是维吾尔族还是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饮食方式和礼仪。当代中国人一般是一日三餐制,但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无论哪个民族,许多年轻人正在省略早餐或者使早餐简单化,维吾尔族青年也不例外。现代维吾尔族青年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用餐方式,与当地的汉族和其他民族一样,在多数情况下使用筷子、碗等餐具。维吾尔族传统的用餐礼仪“都瓦”在青年人中也趋向于被简化甚至是省略。总之,在多民族文化融合中,在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中,当今的维吾尔族青年人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变化,舍弃了传统的许多繁文缛节,开始变得简单化、现代化。

(三)饮食禁忌减少,更加自由化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饮食文化禁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背景的变化,各种禁忌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当今的维吾尔族青年人中,其饮食禁忌与老一辈的维吾尔族人相比减少很多。这种变化的原因,一方面是现代社会中饮食科学知识的普及被维吾尔族青年人所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是因为当代中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每一个中国公民都享有信仰某种宗教和不信仰某种宗教的自由,维吾尔族在信仰的选择上也可以突破传统,相应地在来自宗教信仰方面的饮食禁忌也就可以减少,更加自由。

(四)饮食观念更加科学化

维吾尔族的饮食思想总结起来就是: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开朗乐观、享受生活、讲究卫生、注重健康饮食、合理搭配饮食,注重饮食疗法。这些理念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各民族的相互学习中总结而来。在12世纪以后维吾尔族逐渐从游牧的畜牧业转向为定居的农业,开始了与内地的“互市”。同时饮食思想也开始由畜牧业的逐草而居、看天吃饭逐渐转变为更为科学的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饮食思想。

(五)民族食品走向市场化

馕是维吾尔族食品的代表,特色小吃食品之一。对它的调查可以从中窥探出维吾尔族食品的走向。馕是维吾尔族的主食,每日必不可少,一般情况下都是自己制作以供全家之需,市场经济却改变了这种传统的做法。在当今社会,新疆维吾尔族的美食正以全新的姿态走向市场化。笔者在乌鲁木齐一十字路口对维吾尔族芝麻馕的销售情况做定点跟踪调查,每天上午11点时进行一个小时的数据收集,通过四天调查发现:虽然芝麻馕是维吾尔族的传统饮食,但在销售中非维吾尔族的顾客与店铺收入金额成正比。当非维吾尔族顾客增加时其销售金额也逐渐增加,当非维吾尔族顾客减少时其收入金额也随之减少。也就是说维吾尔族的饮食不仅为维吾尔族人所食用,并且在民族文化交流中被其他民族的广大消费者接受,成为了民族文化融合中的一个积极元素在发挥着作用。

二、饮食习俗对民族文化融合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当代维吾尔族青年人的饮食习俗的变化体现着民族文化融合的影响,同时,饮食习俗在不同民族中的交流交融也对民族文化的进一步融合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饮食习俗有利于促进社会整合

按照社会学家帕森斯的观点,社会整合亦称社会一体化,是社会不同的因素、部分结合为一个统一、协调整体的过程及结果。饮食习俗通过规定人们的日常饮食,不仅把族群内的不同个体凝聚起来,而且通过社会交流和民族食品的社会化,把各个族群都联系起来了。在长期的相似的饮食习俗影响下,多民族的社会整合度将不断提高。新疆维吾尔族的传统饮食被新疆的其他民族所接受,而新疆维吾尔族青年人的饮食习俗也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在某些方面呈现与当代其他民族青年人一致的特点,这也从饮食习俗的角度反映了新疆多民族社会的一体化倾向。

(二)饮食习俗有利于加强社会教育

饮食习俗本质上也是一种规范,对社会成员产生着教育的作用。饮食禁忌规定人们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饮食礼仪向社会成员传递文化礼仪,教化成员成为一名真正的社会成员;同样,饮食思想也不知不觉地影响社会成员思想,然后不断调整饮食行为。总之,饮食习俗就像法律、文化知识一样,对社会起着不同程度的教育作用。新疆维吾尔族青年人改变传统饮食习俗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一个接受新的社会文化教育的过程,而其他民族对维吾尔族饮食的接受,也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维吾尔族社会的文化教育。

(三)饮食习俗有利于强化文化认同感

饮食习俗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在人们饮食方面提出一系列的规范。人们对此产生认同,觉得就应该这么做,共同的饮食文化认同产生了共同的饮食圈。饮食文化也与环境息息相关。当这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人们能吃饱穿暖、更幸福时,人们便会对这个社会认同,对国家政策产生认同,国家将会因认同感而更和谐。总之,饮食习俗在产生饮食圈的同时会增强饮食文化认同感;饮食习俗增强对社会政策的认同感,增强对党的信仰,营造一种和谐的环境,民族文化最终在饮食圈和和谐的社会中传承与融合。

(四)饮食习俗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②饮食习俗是人类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饮食习俗对本民族的饮食文化认同产生重要影响。现在饮食习俗不仅得到本民族的肯定,而且对其他民族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其文化得到其他民族的认同。一种文化被广泛接受和践行,持有这种文化的民族的文化自信度便不断提升。随着民族文化融合的加快,民族食品市场化加快,饮食习俗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其生命力愈加强大,对饮食文化的自信也愈加强烈。总之,饮食习俗有利于增强对饮食文化的自信。

三、总结

新疆维吾尔族青年饮食习俗是在社会物质生活不断提升和长期的民族文化交流中不断形成的。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维吾尔族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同时饮食习俗自身也不断地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新疆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自治区,由于跟不同民族的接触,受到外来民族的影响,共同导致其饮食习俗发生文化变迁。反其论之,这些习俗也将会对这个民族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积极的反作用。总地来说,这些习俗的变迁不仅反映了这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更体现了这个社会的发展。

注释:

①本文所有数据来源于2017年作者毕业论文《新疆维吾尔族青年饮食习俗调查研究》。

②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文化自信——习近平提出的时代课题》.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8/05/c_1119330939.htm。

[1]艾克拜尔·吾拉木,买力克·买买提,伊利迪尔.维吾尔族[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5.

[2]罗会光.简论维吾尔族饮食文化[J].中国穆斯林,2008(4).

[3]热扎克·买提尼亚孜.论中世纪维吾尔族饮食文化[D].新疆大学学报,1998.

K892.4

A

王才道(1991-),男,汉族,四川广元人,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维吾尔族青年人习俗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关于对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研究
为啥找不到女朋友
维吾尔族传统知识的民族生态学分析
青年人痤疮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
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的关爱情愫
他富起来之后……:记维吾尔族“老关工”克力木·依莫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