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评:科学,向前
——写在“土地管理业”入编《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标之时

2017-01-27 06:19冯广京
中国土地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国标土地

冯广京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 100035)

刊评:科学,向前
——写在“土地管理业”入编《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标之时

冯广京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 100035)

2017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以下简称为新国标(GB/T 4754-2017)),并从201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以代替原来的GB/T 4754-2011[1]。

这一新国标(GB/T 4754-2017)在“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门类下设了4个大类,即“76水利管理业”、“77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78公共设施管理业”和“79土地管理业”。其中“79土地管理业”为新增大类。值得注意的是,第一,“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门类明显具有公共管理属性,将“79土地管理业”纳入其中但又与“78公共设施管理业”相区分、并列,符合并准确反映了“土地管理”既具有公共管理属性但又明显区别于“公共管理”的本质[2];第二,“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门类明显具有综合交叉性属性,符合并准确反映了支撑土地管理行业的“土地科学是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综合性交叉科学”的本质[3]。新国标(GB/T 4754-2017)关于土地管理业的设置,符合土地科学学科共同体2014—2015年开展的有关土地科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的结果[4-5],是科学的必然。

新国标(GB/T 4754-2017)在“79土地管理业”大类中,续分了5个中类(也是小类),共同构成了“79土地管理业”:(1)791土地整治服务:指对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进行勘测、规划、设计、施工、检测监管、评估的活动;(2)792土地调查评估服务:指对土地利用现状、城乡地籍、土地变更等进行调查和进行城镇基准地价评估、宗地价格评估、地价监测、土地等级评定、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咨询活动;(3)793土地登记服务:指在土地登记过程中进行受理申请、登记事项审核、登记簿册填写和权属证书发放、土地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和应用等活动;(4)794土地登记代理服务:指接受申请人委托,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权属判别等工作,代为办理土地、林木等不动产登记的申请和领证等事项,提供社会服务等活动;(5)799其他土地管理服务:指土地交易服务、土地储备管理及其他未列明的土地管理服务。十分明显,这5个中类共同构成了土地管理行业,每一个中类都只是土地管理行业的一部分,每一个中类对于土地管理行业而言,既缺一不可,又不能相互取代,构成了土地管理行业的有机整体。新国标(GB/T 4754-2017)新增的土地管理行业,基本包括了土地管理的全行业链条,构成了相对系统的土地管理行业。这不仅是对客观存在并在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发挥出不可替代作用的土地管理行业的承认和肯定,也是对客观存在并已被科学学证明为独立(真)学科的土地科学的承认和肯定[4-5]。

新中国的土地管理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全面兴起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通过不断提升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保障并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的基础和不可替代的特殊重要性,土地管理行业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基础性行业,已形成了从中央到省、市、县、乡各级土地管理部门,从教学到研究、生产技术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和社会服务组织、机构等,包括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社会服务人员、教研人员等在内的数十万人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性行业,发挥了对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这一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这一行业的认知过程都符合于时空锥理论[6]的原理,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认识、不断完善的过程,最终完成了对土地管理行业的认知和肯定。

土地管理业成为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大类,也是对土地科学的尊重和肯定。土地科学已经被从科学学上证明了是一门具有独立性的不可被替代的科学,也被证明了是一门综合交叉性科学,其研究域由一个在纵向上由权籍基础研究层、租价制约研究层和地用主导研究层;在横向上由核心交叉区、稳定交叉区和不稳定交叉区;核心是由土地权籍理论、土地租价理论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组成的具有时空递进关系的核心理论轴构成的三维空间域[7]。这一空间域构成了一个特殊的“人地关系权籍时空系统”,在这一时空系统中,各种影响人地关系及其之上的人与人开展土地利用活动关系的因素和问题,都是其研究的内容和问题[8]。这就从理论上支撑了土地管理行业成为一个综合交叉性的行业和领域,即包括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多个方面的行业和领域。这使得新国标(GB/T 4754-2017)在新增的土地管理业下分设5个中类,得到了土地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支持,充分体现和反映了土地科学是一门综合交叉性科学的本质和内涵,体现和反映了土地科学独有的“人、地、权三位一体”理论[9]的特殊视角,再次证明了理论研究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理论创新引导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的辩证关系。

新国标(GB/T 4754-2017)实际上也终结了土地科学是一门什么科学的争论。新增的土地管理业,从正面肯定了土地科学学科共同体完成的有关土地科学是一门综合交叉性科学的研究结论。土地管理业包括5个中类,基本囊括了土地科学的整个体系,强化了土地科学的综合交叉性,即它不是单一方向的学科,而是一个多方向的综合交叉性学科。这为下一步有关学科分类国标的修订中有关土地科学学科的分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修订的基本逻辑。我们分析判断,下一步有关学科分类国标的修改,将会强化综合交叉性学科。因为,这既是科学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科学发展的一种必然。在当今世界里,几乎已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单学科了,这给土地科学这样的综合交叉性学科的崛起和发展带来了机会。

当然,在我们为土地管理业在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土地管理行业成为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大类而鼓舞的同时,还应看到,新国标(GB/T 4754-2017)有关土地管理业的分类还只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并不是学科分类。学科是有关独特研究对象的一种不可被替代的知识体系,明显区别于行业和产品体系[10]。土地科学学科界还需进一步深化土地科学学科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坚持土地科学学科建构的4个原则:(1)坚持体现土地科学学科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即要体现土地权籍、土地租价和土地可持续利用三个核心理论的主导性与土地权籍理论的不可替代性;(2)坚持体现土地科学三维空间研究域的系统性与其属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交叉学科的整体性;(3)坚持体现“人、地、权三位一体”系统研究土地问题的独特性与其独立学科理论的特殊性;(4)坚持体现学科交叉的本质性,即加快由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主要导向的交叉向以建构土地科学学科体系的专用理论和技术方法为主要导向的系统转化[11]。其次,土地规划管理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土地规划技术是实施土地管理的专用技术,并不是通用技术,具有明显的土地管理行业特殊性。因此,土地规划被社会各界公认为是土地管理行业的龙头,也是土地管理行业重要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而新国标(GB/T 4754-2017)将土地规划管理调整为土地规划服务,划到“M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门类“74专业技术服务业”大类中“748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中类之下,但却在“791土地整治服务”中列出了“对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进行”“规划、设计”。将土地规划从土地管理行业中分割出去的划分方法,既缺乏明显的科学合理性和分类的一致性,也损害了土地管理行业和土地科学的完整性。再次,新国标(GB/T 4754-2017)将“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服务”(7726)划入“772环境治理业”中类,与“水污染治理”(7721)、“大气污染治理”(7722)、“固体废物治理”(7723)、“放射性废物治理”(7724)、“噪声与震动控制服务”(7726)、“其他污染治理”(7729)并列。而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中实际上也包含了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工作。新国标(GB/T 4754-2017)对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划分,也会影响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的科学发展和全面发展。我们认为,在土地管理业中应当包含土地规划服务,在土地整治服务中也应包含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内容。

当然,对于土地管理和土地科学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渐认知、逐步完善的过程,按照时空锥理论,人们对土地管理和土地科学的认识正在沿着“不认识—初步认识—加深认识—准确认识”的发展逻辑,在不断深化和完善。新国标(GB/T 4754-2017)是这一发展逻辑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们深信,“从科学学层面完成土地科学学科独立性研究之时,一定就是土地科学成为真正学科之日。”[12]土地科学业已被“辩证证明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具备了独立学科的本质属性和特殊规定性”[13],因此我们也深信,随着对土地管理和土地科学认知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土地科学学科将会在新的学科分类国标调整中获得其应有的地位。

(References):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S] . http://c.gb688.cn/bzgk/gb/showGb?type=onlineamp;hcno=A703F0E23DD165A5A1318679F312D158,2017-06 - 30.

[2] 冯广京.土地科学学科独立性及学科体系研究框架[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4.

[3] 冯广京.土地科学学科独立性及学科体系研究框架[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16 - 121,193 - 194.

[4] 冯广京,等. 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建设研究[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5] 冯广京.土地科学学科独立性及学科体系研究框架[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6] 冯广京.时空锥理论研究[J] . 中国土地科学,2017,31(4):22 - 32.

[7] 冯广京.土地科学学科独立性及学科体系研究框架[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70 - 87.

[8] 冯广京.关于土地科学学科视角下“土地(系统)”定义的讨论[J] . 中国土地科学,2015,29(12):1 - 10.

[9] 冯广京.土地科学学科独立性及学科体系研究框架[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91 - 100.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标准(GB/T 13745-2009)[S] . http://c.gb688.cn/bzgk/gb/showGb?type=onlineamp;hcno=4C13F521FD6ECB6E5EC026FCD779986E,2009 - 05 - 06.

[11] 冯广京.土地科学学科独立性及学科体系研究框架[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94.

[12] 冯广京. 土地科学学科独立性及学科体系研究框架[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前言9.

[13] 王万茂.序——为《土地科学学科独立性及学科体系研究框架》一书而作[A] . 冯广京.土地科学学科独立性及学科体系研究框架[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序3.

10.11994/zgtdkx.20171025.151554

2017-07-06;

2017-08-11

冯广京(1957-),男,山西阳泉人,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经济与政策、土地科学基础理论。E-mail: fenggj@139.com

(本文责编:陈美景)

猜你喜欢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国标土地
我爱这土地
Review on the Development of Evidentiality and Analysis of Non-Grammatical Evidential Systems
唐红新:演绎产业扶贫“国标蓝本”
The Symbolism in Light in August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凝心聚力,共同迎接“新国标”时代
车辆碰撞预警系统有望进入国标
Gothic Elements in Wuthering Heights
Christian Concepts in A Tale of Two Cities
收视率新“国标”能否刹住行业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