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报社资料室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有效参与

2017-01-28 02:01常明明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7期
关键词:资料室晚报秦皇岛

□常明明

(秦皇岛日报社,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探究报社资料室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有效参与

□常明明

(秦皇岛日报社,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本文旨在通过对报社资料室现状及前景的分析,从公益性文化服务和自身资源优势等方面详细地剖析了该科室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

资料室 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面向大众的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报社作为传统媒体,虽然在近年来新兴媒体的冲击下呈现颓势,但在文化传播服务、文艺精品创作服务、文化传承服务、农村文化服务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报社资料室作为资料的存储部门,不但为采编人员查证稿件名称、数字和事实提供重要依据,还为社会读者提供相关内容的查阅服务。有些报社资料室还为新闻撰写提供资料性专栏、出版内部刊物等。这些重要的传统功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各省市报社设置资料室的必要条件。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深刻改变了报社资料室的生存环境,不断有被降级、合并甚至撤销的消息传出。以河北秦皇岛日报社资料室为例,几年内从资料室到新闻研究室再到资料室的转变过程中,科室级别由正科级降为副科级,人员编制由早期的10人减到了如今的3人。

究其原因不难理解,在互联网普遍应用以前,资源障碍、时间障碍、地理障碍使资料室在开展内部资料服务时占据垄断地位,服务无忧。但随着全球信息化速度的加快,电脑桌面、手机屏幕成为离用户最近的资料获取渠道,在资源品种与数量上更凸显着资料室无法比拟的优势。强压之下,资料室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并借鉴先进经验,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一技之长,是值得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延伸报社对全社会的公益性文化服务

晚报的特性奠定了其公益性文化服务的基础。地方性晚报以城市市民为主要读者群,除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外,还大量采集、发布市民身边的大事小情。当部分群众需要社会伸出援助之手时,最希望通过权威媒体向社会发声,并在短时间内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从而达到个人求助的最终目的。这些鲜明的特性都为晚报向全社会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皇岛晚报社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现状分析:2011年3月1日,《秦皇岛晚报》在创刊15周年之际,联合秦皇岛市慈善协会成立了“秦皇岛晚报爱心基金”,为爱心城市增添了又一抹亮色。截至2016年年底,累计接受各界爱心捐款约140万元,实施爱心救助30余次,余额62万余元。慈善活动的开展给很多陷于困境中的人们带来了生活的希望。但目前由于求助者尤其是贫困大病的求助者过多,资金募集渠道有限,支出远远大于投入。我们在通过报道呼吁社会爱心捐助的同时,只能有选择性地给予力所能及地帮助。面对种种困境,晚报爱心基金开始积极探索、创新资金募集渠道。2012年3月推出的号召市民“每月捐十元”活动,为爱心基金注入了新鲜血液。晚报编采人员更是自发地每人每年捐出120元善款来支持这项活动。2017年4月,秦皇岛日报社画院联合秦皇岛市文联、河北华辉拍卖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慈善艺术品拍卖会以“让我们用爱心滋养艺术,用艺术回报桑梓”为主题,吸引了大批热爱公益事业的书画家、企业家、书画爱好者并纷纷献出了爱心。以上活动只是晚报爱心基金面向社会公益性文化服务的一个良好开端,公益之路漫漫,我们需要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未来的发展良方,进一步提高爱心基金的社会影响力。

资料室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可操性走向分析:一是建立公益性文化活动发布平台。为进一步提高公益性文化活动在市民中的知晓率,让更多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可以开设公益性文化活动发布平台。目前,秦皇岛日报社除了有日报、晚报两种公开发行的报纸外,还有秦皇岛新闻网、ZAKER端以及日报、晚报微信公众号。资料室可以以报社名义,联合秦皇岛市相关部门(单位)组成工作机构,每月定期汇总秦皇岛市各界举办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并及时通过报纸、电视、网络三方权威媒体公开发布这些信息,方便市民按时参与活动。二是开设通讯员公益培训班,为两报壮大通讯员队伍。党报历来就有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光荣传统,历来就重视通讯员的培养教育,这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但目前通讯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通讯员提供的内容需要采编人员花费大量时间去改写。报社资料室办公面积较大,与采编人员又联系密切,完全可以组织经验丰富的记者编辑,定期为通讯员培训新闻写作知识与技巧。这既是对报社新闻事业的有力支持,也是对通讯员队伍的关怀与鼓励。三是争做文化志愿者,“送文化下乡”。报社资料室有着充足的报刊资源,每年都会订阅一定数量的报刊。这些报刊对于报社内部采编人员来说时效性很重要,读过看过几本就处于闲置状态。但对于广大乡镇群众来说,近一两年的报刊资讯依然很新鲜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资料室可以将这些闲置的报刊资源整理起来,定期送到交通不便利的乡下,供村民们阅读学习。以赠阅的方式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无疑在为拉近城乡文化差距贡献着报社资料室的一份力量,有助于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提供特有内容的多种查询渠道

衡量媒体资料室好坏的重要的依据就是收集的资料是否发挥了作用。论馆藏资源及软硬件设备投入,报社资料室都比不过其他专业图书资料管理机构,那么我们的优势究竟在哪里?我们该如何发挥这些优势为大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呢?

把握特色馆藏资源。秦皇岛日报社资料室的主藏刊物有:

①自创刊以来的《秦皇岛日报》(1983年 6月至今)、《秦皇岛晚报》(1996年至今)合订本;

②《秦皇岛日报》前身:《唐山日报》、《新唐山日报》、《唐山劳动日报》(含农村版)、《唐山农民报》;

③古线装书:《百子全书》、《康熙字典》、《孔子圣迹》、《国语》、《河北地方志》等二百余本古线装书;

④《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河北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近年合订本。

这些资料无论对于内部采编人员还是社会读者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查阅价值。

资料室对外开放现状。由于日报、晚报每期中缝与少量版面位置都会刊登各种遗失声明、公告等内容,因此,资料室工作时间常年对外开放,供社会读者查阅历年日报、晚报合订本,并提供复印工作。但早期的日报只保存一份合订本,中缝位置又恰逢装订处,想查询其中的信息就很难,只能破坏性地将其拆开查阅。拆损就面临着保管不当的风险。

加快数字报建设势在必行。数字报是期刊的采、编、发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平台软件,配合发布系统,可实现数字报纸的在线阅读以及离线阅读方式。目前,各大地市级报纸都拥有自己的数字报,用户查阅信息非常的便捷。由于纸媒经济形势逐年下滑,加之报社并没有充分重视资料室的工作,多年来秦皇岛日社无力投入数字报的建设,这着实不利于资料室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作用。期待政府能够给予报社技术资金支持,让秦皇岛日报社数字报早日与公众见面。

老报刊亟需实现电子化。由于年代久远,保存环境不够专业,一些珍贵的老报刊纸质脆弱发黄,每整理或查阅一次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毁,这就需要尽快将这些老报刊实现电子化。过去的文字没有电子文档,只能通过扫描或高清相机将其完整地还原。这一过程通过人工来完成会耗时很长,尤其在资料室人手短缺、资金投入欠缺的情况之下,但为了稀有资料的妥善保管和有效利用,这一举措是必须的。

在新的数字世界里,纸媒或许仍然是一项重要的传统业务,但它只是一种新闻的发布渠道,它同样需要提供网络服务和视频音频服务,使用各种平台来接触读者,并通过新渠道的读者增量来弥补纸媒销量下滑的损失。同样的,报社资料室更需要与时俱进。在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阶段,我们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发挥现有的资源优势,跟上数字化的脚步,尽可能地为读者提供高效便捷的资料查询途径,持续在公共文化领域服务好大众,为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

[1]方志辉.文化体制改革中报社资料室的困境分析与探讨

[2]田英萍.拓宽图书馆服务领域,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杨艳君.论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有效参与

(编辑:古缘)

猜你喜欢
资料室晚报秦皇岛
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的建设与管理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2019《中华诗词》第16届秦皇岛·金秋笔会在秦皇岛举行
《圣诞夜》晚报
高校院系图书馆资料室的管理模式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体育院校资料室发挥主要作用方式的探讨①
——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孙婷婷
精耕本土新闻:地市晚报自强的法宝——《上饶晚报》探索与实践
香港圣保禄幼儿园的资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