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文化融合研究与实践
——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7-01-28 04:26刘福英程时用
中国轻工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校企融合职业

刘福英 程时用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300)

校企文化融合研究与实践
——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刘福英 程时用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300)

校企文化融合是校企合作的关键所在,文章从文化层次角度,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四方面论述了校企文化的融合的内容及方式,具有一定的范式意义。

校企合作;文化;融合

当前,企业与毕业生存在着这样两对矛盾:“用人荒”与“无工作”、“员工稳定”与“频繁转岗”。主要原因是,毕业生从学校走到企业(社会),未能很好地实现从校园文化到企业文化的转变,对企业文化不理解、不适应、不认同、不接受。因此,解决以上两对矛盾,需要在人才培养中从校企文化融合入手。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校企融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除了在教学设施、教学场地、师资队伍等方面共建共享外,更重要的是进行文化互动和融合,既能体现出有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又能顺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零距离”就业,还能为企业培养储备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科技兴企”。

一、校企文化融合是校企合作的生命线

1.校企文化融合是高职教育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根据社会需求,为社会输送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领域的技能型人才。我国高职教育规模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社会、家长及考生对高职教育还存在一定偏见,主要原因是高职培养的人才未能在各行各业岗位上表现优异。高职教育能持续发展,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必须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解决“员工稳定”与“频繁转岗”的社会矛盾,要求高职毕业生在行业与企业中“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需要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能不断满足现代人的各种层次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高职毕业生适应企业文化,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把现代企业文化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中,实现校企文化融合,使学生在课程学习、技能训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文化。也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社会赋予高职院校的任务与期望,才能改变当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或误解,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知名度、认可度,才能真正促进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校企文化融合是学生实现从学生到社会人角色转变的必然选择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高职院校非常重视技能教育,如果单纯从技能角度评估,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完全符合企业生产的需要。但因为高职教育有“重技能”而“轻素养”的倾向,毕业生从学校到企业,由“学生”转变为“社会人”,面对的环境由校园文化到企业文化发生改变,大批毕业生不接纳企业文化理念、企业价值观念,无法适应企业文化环境,无法迅速融入工作团队中去快乐工作和生活,频繁跳槽或辞职,出现“用人荒”与“无工作”矛盾。从目前在企业调研的实际情况看,毕业生与企业发生的纠纷和冲突,越来越多是因为价值观念和文化观念的差异。因此,只有做到校企文化的真正融合,通过企业进课堂或学生进企业等多种灵活方式,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可以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认同企业的管理制度,接受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转变中,就不会因为文化层面的原因而不适应,这样既利于毕业生成长,又利于企业稳定发展。

3.校企文化融合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抉择

当今时代是文化管理时代、文化致富时代。企业文化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管理的首要内容。不同的企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使企业具有生命的活力和不可取代的社会地位,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和壮大。而企业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特别需要一支稳定的员工队伍进行长期的沉淀。校企文化的融合,一是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让学生耳濡目染,接受、认可企业文化,为学生从校园到企业的转变奠定文化基础;二是为建设一支忠于企业、热爱企业的员工队伍提前作准备,节省了毕业生适应企业文化的时间,既为企业节约了新员工的培养时间及成本,也有利于提升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品位,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基于文化层次论的校企文化融合: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人类学家克拉克(C.Klukhohn)与柯罗柏(A.L.K)综述了学界关于文化的160种定义,此处不再赘述。人们对狭义文化的理解主要归结为四个方面或四个层次,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它们之间既有各自的特点,同时又有相应的关联性。物质文化具体实在,以具体可感的实物形式存在,构成了企业文化的硬外壳;行为文化是一种处在浅层的活动,通过员工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表现出来,构成企业文化的软外壳;制度文化是观念形态的转化,具体表现在企业的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上,成为企业硬、软外壳的桥梁;精神文化是观念形态和文化心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统帅。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下文简称 “广东轻院”)创建于1933年,植耕岭南“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文化特质,在“植根岭南文化,传承职教精髓,锻造技能英才,创建高职名校”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凝集成了“自强、敬业、求实、创新”的“轻院精神”,为各行各业培养出10余万名优秀人才。在校企合作的1000余家企业中,企业的主要精神都在不同的层面或侧面与“轻院精神”吻合,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聚焦、创新、稳健、和谐”精神,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忠诚、友善、勤奋、进取”精神,融合于“轻院精神”,共同打造了文化特色鲜明的“华为班”、“格力班”。

1.校企精神文化融合

不管是学校还是企业,精神文化都是核心和灵魂,虽然学校和企业所包含的内容不尽相同,但都包括有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思维意识、民主精神、科学精神、求实创新、诚实守信、团结和谐等共同精神层面,这为校企精神文化融合提供了条件。

(1)强化企业的创业精神

成立“创新创业学院”,通过层层考核,选拔专业学生进入创新创业学院学习。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自我兴趣,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辅导制,依托企业真实项目,着重在企业创新能力、风险能力、进取精神三方面培养学生。

(2)融合企业“客户至上”的理念

将学生、家长、企业作为学校的“顾客”,广东轻院连续十年来聘请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 “顾客”需求进行跟踪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措施,立足他们的需求,满足他们的需要。

(3)整合企业的团队精神

在整合专业(群)的基础上,各专业(群)成立教学团队、科研团队、服务团队,以团队的模式开展分工与协作,以团队精神聚合人心,共同克服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推动学校迅速发展。

2.校企制度文化融合

校园制度文化由国家有关的教育教学法规及保障内部正常运行的各种规章制度构成,企业制度文化由国家有关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的法律法规及保障企业正常运行的各种规章制度构成,两者都包含了对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守,包括了保障内部正常运行的管理制度、岗位制度、人事制度、社区习俗等,这为二者的整合提供了可能。制度文化建设是校企文化融合的机制建设,是维系校企文化融合的保障机制,不可缺或,对学校与企业都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面对社会和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不断需求,广东轻院与时俱进,探索建设了一套“政企行校多元联动”的文化整合机制,确立了“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创新,在创新中探索”的工作指导方针,围绕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总目标,借鉴企业管理中的标准,形成了具有广东轻院特色的制度文化。

(1)吸纳企业管理方法和模式,形成特色鲜明的教学管理制度

校内教学组织按照企业管理中的目标分解法,形成了“校-二级学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目标分层管理体系,保证校内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人才培养效果;校外顶岗实习按照企业管理中“关键点控制法”,通过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形成了“三点一线”的管理模式,即控制三个关键点(完整的岗位技能训练项目、顶岗实习答辩和校企共同签发《工作经历证书》),实现顶岗全线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上,借助第三方评估机构,形成了由社会、企业、家长、学生构成的“多元化评价模式”。

(2)借鉴企业管理理念,推动学生管理制度建设

借助企业文化中服务至上的理念,将学校学生管理做到制度公平、公正、公开,对学生奖惩一视同仁。一是健全学生管理人员(分管学生工作校领导、二级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岗位职责及岗位考核体系;二是借鉴企业管理制度,完善《学生违纪处分实施办法》《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等系列管理制度,用制度引导学生、制约学生、规范学生,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三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贯穿教育整个过程,从新生入学到顶岗实习的每个环节都举行定期的心理专题讲座,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3)借鉴ISO质量认证标准,推动学校制度落实

广东轻院推行大教育、大管理、大保障、强管理“三大一强”的管理制度,为了将制度实施到位,学校将企业管理中ISO质量认证标准引到校园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中来。一是建立二级学院、直属单位考核体系(12大项140余小项),从年初的责任目标到过程的实施及年终的总结,都围绕考核体系进行,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分岗位考核体系,二级学院院长、书记、副院长、教研室主任、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根据工作分工不同,建立不同的考核体系,促进评优表模公平公正,奖勤罚懒。

3.校企物质文化融合

校园物质文化与企业物质文化都是自身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各自为校园或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这些是人文精神的前提和物质基础。二者的共同特征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可能。它是维系学校与企业文化融合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具有支撑、导向作用,加强实训基地、实习基地、实训室等建设。

(1)校企物质文化融合,彰显高职的职业特征

高职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各类型人才,毕业生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上,所以高职的教育与实训设施要彰显职业特色,将教学设施布置与企业工作场所尽量相同或相近,实训室如工作室,工作室如实训室,让学生耳濡目染,处处体现职业特色。如广东轻院酒店管理专业建有中西餐实训室、茶艺室、葡萄酒实训室、咖啡厅等多功能实训室,室内环境设置与企业保持一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适应企业环境。同时,校企合作办学中,如与香港唐宫酒店共建的“唐宫酒店学院”,与深圳头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办的“电商物流学院”,与燕岭大厦的“燕岭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华为班”等,企业将真实的工作环境迁至校园,进行生产性实训或真实项目经营,收到了良好效果。

(2)学生进入企业,体验并适应企业物质文化

除了上述在校园内建立实训基地、实验室外,还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或进行创新创业。如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第五学期常驻深圳头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进行真实项目演练,直接与就业创业对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第五学期分散至白天鹅宾馆、唐宫酒店、燕岭大厦等酒店顶岗实习,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利用短期节假日到苏宁电器进行交替实习,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每周五下午走进社区参与社区活动。这些措施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实感受到行业或企业的职业氛围,实现了职业能力与素养的提升。

(3)校企物质文化融合,做到交融共生

校企物质文化融合过程中,通过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园、师生走入企业、校企共同举办技能比赛、企业文化论坛、企业文化讲堂等方式,搭建校企文化交流的平台,依托课堂和专业,将企业文化融入课堂和专业,一方面展示企业风采与文化,让学生脑海中接纳企业文化,理解企业文化,为未来校园文化到企业文化的转变对接做铺垫,节约了企业员工培训成本和时间。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多种企业文化活动的开展,凸现了高职教育特色,提升了高职院校物质文化的文化品位。

4.校企行为文化融合

高职院校的行为文化是师生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体现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规范和要求,包括师生员工的行为方式及由此产生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企业的行为文化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等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从两者的共性来看,校企行为文化都是通过其员工的内部、外部活动表现出来的现象,都是校企经营活动的外在显现,这为校企行为文化整合提供了条件。就目前来看,高职学生行为上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校企行为文化融合,如吃苦精神缺失、诚信意识不强、自我认知能力较差等,因此在校企业行为文化整合的过程中,广东轻院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强调教师主导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教师的“主导”尤为重要。教师要言传身教,教师的道德、品质、人格、学识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校企文化融合中,教师要加深文化融合的认识和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广东轻院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有“3+2”的经历,即在5年时间内教师要有2年的企业工作经历。这一举措强化了教师校企行为文化融合的主导性,在师生关系构建、课程行为设计、教学模式组织、实践技能培养等方面有意识地融入企业文化。这种有意识的主导行为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学生,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培养学生职业行为

职业行为包括职业创新行为、职业竞争行为、职业协作行为和职业奉献行为等。广东轻院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支援点,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在校团委、学生处等部门协作下,开展技能比拼、企业专家进校园、聘请优秀毕业生当导师等多种活动,将职业礼仪、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为人处世等内容渗入教学活动中,培养企业需要的、学生必具备的无私奉献、吃苦耐劳、踏实努力、诚实守信等优秀品质,让学生在学校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有意识地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

(3)注重校企合作管理行为模式的探索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必然会受到合作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广东轻院在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等方面依托人才培养目标和合作企业的需求量身定制,并结合学生特点发挥制度文化的导向作用。在学徒制、混合式办学、订单班人才培养中,学院灵活处理合作行为,如对即将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而又必须上中班或晚班的学生,安排其短期内在中午或晚上上课,以便学生适应企业的时间安排。

三、校企文化融合的再思考

校企合作在我国已进行近二十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1.国家政策需加大支持力度

国家层面上政策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不同部委之间需要跨界协同,制订相互融通的指导政策,作为校企合作的指挥棒,指导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

2.企业主体地位应体现得更加显著

在校企合作特别是校企文化融合中,校企双方的文化认同未能达到高度统一,从性质上来讲,高职院校是非盈利性组织,而企业是盈利组织。所以,采用“双主体”的办学模式,才能保证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相应权利和利益,才能体现企业的主体地位,才能让企业积极地投入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中来。

3.进一步推动校企协同创新

校企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不但要保持校企双方的文化特征,还要在文化上实现双向互动、优势互补、有机融合。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真正全方位地管理人才培养,实现每个培养环节的具体目标,在协同创新中培养出优质人才,推动校企双方的共同发展。

[1]龙冠海.社会学[M].台北:三民书局,1983.

[2]殷文娟.校企融合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7(11):45-48.

[3]巩汝训,张树礼,江红英.基于校企融合视阈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4):93-96.

[4]王殿安.校企融合文化育人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3(4):7-9.

[5]金根木,经莉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班班级文化建设实践[J].芜湖职业技术报,2010,12(4):62-63.

(责任编辑:王丽琛)

Culture Integration between Companies and Colleges:Taking Guangdong Industry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LIU Fuying,CHENG Shiyong
(Guangdong Industry Polytechnic,Guangzhou 510300,China)

Culture integration is the key i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mpanies and colleges.This pape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level and taking Guangdong Industry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discussed the contents and the methods of the culture integration.The culture here falls into four aspects:spiritual culture,system culture,material culture and behavior culture.

cooperation between companies and colleges;culture;integration

G647

刘福英(1975—),女,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语言学。

2015年广东省高职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项目(GDJG2015108)。

猜你喜欢
校企融合职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融合菜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