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说史

2017-01-28 13:10熊明明
陕西档案 2017年6期
关键词:兰台档案管理工作

文/熊明明

学者余秋雨曾经说过,“档案是一种无声的历史,她真实的记录着历史的存在,她是各民族文化活动的物质承载。如果一个民族遗弃了她,就等于宣告自身的灭亡。”“历史是白纸黑字的记录,档案是默默无闻的收藏”,它在身后悄悄收纳我们的脚印,默默陪伴着我们度过每一天。

从大学毕业开始,我便一直从事档案管理工作,至今已经6年有余。可时至今日我仍然清楚的记得,刚到单位上班,被领导分配负责档案管理工作时,那种深深的失落感萦绕在心头。每天和陈旧的故纸堆打交道,单调、枯燥而又乏味,甚至觉得这份工作没有一点点价值,心里沮丧极了。直到发生了一件至今都让我感触颇深的事情,彻彻底底地改变了我对档案工作的认识。

那是2014年的春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位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人,面带愁容地走进我们的办公室。我赶紧扶他坐下,递上一杯热水,只见他双目混浊,神情庄严而又凝重地向我们倾诉。原来,老人姓何,是上世纪70年代原旬阳县种子公司经理,由于受到“右倾翻案风”的运动影响,让本不属于精简对象的他,年纪轻轻就被清退回家。直到后来和他同时代受到牵连迫害的人员均被平反,恢复职务。唯独他当时被冤枉处理,一时负气远走异地他乡,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现在日子过得很好,儿女也争气,大学毕业也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老人讲自己不愁吃不愁穿,但就是心里愈发感到憋屈,已近耄耋之年的他渴望在有生之年得到组织平反昭雪,以正本清源,对儿孙们有个交代。所以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我们。

面对事隔久远,原单位已经撤并重组,相关证明材料查阅相当困难的实际情况。我们依据老人提供的线索,先后走访了20余位其幸存的同事,收集到了足足有6寸多厚的证人证言,但每次在县政府信访联系会议上,都被一一否决了,原因是缺乏原始的事实依据,口述历史证据不予支持。

当我们把这一结果告诉他的时候,他嘴上说着“算了吧,算了吧……”可是那种透露着失望甚至带些绝望的眼神却深深地刺痛了我们在场的每一位工作者。所以即便如此,也丝毫没有使我们退缩,想还给他一个公道的坚定信念在我们心里生了根发了芽。于是,我们5个档案管理人员殚精竭虑地对档案进行一遍又一遍、一张又一张的重新查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近一个月,终于在一张皱皱巴巴,完全发黄,还卷起了毛边旧烟盒纸上,发现了一串用毛笔小楷记录的平反人员名单,查找到了共有7人由于受到运动牵连被清退回家的记录,老人的名字赫然在列,很显然他确属无辜。由于80年代信息技术不发达,政府无法准确联系到他,才导致此事搁浅至今。

当他用那双粗糙而又削瘦,还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血管的手,颤抖着接过恢复职务文件的那一刻,情绪几乎完全失控,老态龙钟的身躯几次欲跪倒在我们的面前。声音哽咽着说,“我此生除了给父母下跪,我还应该给你们下一次跪。活到现在,我终于盼到了这一天,现在就算是死也能瞑目了。你们真的是我的大恩人啊。谢谢,真的太谢谢你们了!”他不停地呢喃道,边说边用袖口擦拭着眼角。就在那一刻,我望着眼前老泪纵横的他,被深深的感动与震撼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充满了心头,档案工作竟然可以如此光荣而有意义!

工作中诸如此类利用档案解决问题的事例不胜枚举,核准工龄、医疗报销、工伤处理等等,真正验证了老档案人一句话,“档案用不着时是张纸,用得着时是个宝”。我也深刻体会到:一张微薄的纸在关键时刻能够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的命运。更觉得责任重大,下决心一定要把档案工作干实、干好、干出成效。

我是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人,今生有幸成为兰台一朵初放的兰花,倍感骄傲与自豪。我愿用我的青春,为兰台增添一丝秀色;用芬芳,为兰台奉献一缕幽香;用至诚,为兰台筑起一道围墙;用热情,为兰台撒下一片阳光。愿我们是惠兰、箭兰、墨兰,各尽色泽,争相芬芳,把这神圣的兰台点缀的风生水起,春意盎然,让更多的人在这悠远醉人的兰香中生活的更加幸福安康。

猜你喜欢
兰台档案管理工作
吉林省各地驰援长春工作队
——兰台人名录
如何规范档案管理
宝鸡市:档案局(馆)“兰台讲堂”正式开讲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不工作,爽飞了?
四季兰台
选工作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奉献兰台 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