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專門學問應下基礎工夫(上)

2017-01-28 15:35國立清華大學國文系教授陳寅恪本報記者乃天筆記
中华文史论丛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學基礎小學

國立清華大學國文系教授陳寅恪本報記者乃天筆記

陳寅恪先生,江西義寧人。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德國柏林大學研究院研究。於民國十五年七月來清華大學主講“文學專家研究”及“佛教翻譯文學”“晉南北朝隋史”“唐史”等學程。

問(記者問,下仿此): 先生從事教育有年,對於治學方法及經驗,深望不吝指導後學!

答(陳先生答): 説起來很慙愧,我的經驗實在没有什麽値得談的,並且我也没有什麽特别方法。我想討論此等事體,很難一概而論。如果籠統講,也没有什麽用處。況且經驗與方法也都是因人而異用的。

問: 前者所講實過於寬泛,關於現在一般大學生讀書之方法與態度,誤入岐途者甚多,望賜教正。

答: 關於我治學之方法及經驗,所以不敢道者,一來因自己本不足以談;二則談的人已經很多,無庸勉强再説一遍雷同的話。不過對於現在一般大學生讀書之方法與態度,就自己觀察確有缺點。但缺點的來源並不全在學生本身,而是關於整個教育系統的問題。

問: 願聞其詳!

答: 今日之大學生讀書,缺少良好方法與正當的態度,其原因不外: (1) 求學的下層基礎的不實在;(2) 求學應有的工具不足;(3) 末一點是與1、2兩點有聯帶的關係的,就是缺少了解(To understand)的能力。第一下層基礎的不實在是要由中學教育負責的。譬如一個喜歡工程的人,到了大學因爲代數三角在中學没有學過,或學的不成,在大學又因爲時間不允許補習,他就只有幹脆地把牠放棄。大學是走進專門的道路,可是走這條路的車馬没有預備完好當然不行。第二工具的不足也是一樣,就我所知有些大學生看不通英文本子,寫不通中文。看不通當然不生興趣,寫不通便不能遂意,於是功課便吃力不討好。有些性情喜歡學外國語的,因爲中學的程度不啣接便不敢念。第三“了解”是正當的態度的來源。“了解”因爲以上兩個原因變成“不了解”,一個對於某事某物“不了解”的人,又焉能談到“態度”。對於先生説什麽是什麽,完全接受的學生,十分之七八是對於先生所説根本未曾了解透澈的緣故。所以我説一個不能或不喜在大學讀算術的人,一定是受他的小學甚至幼稚園的算術先生的害。在幼稚園的時候亞拉伯字不會寫,到小學當然比會的要吃苦。在小學先生没教清楚四則分數到中學又要吃苦。如果他因爲算術苦惱他十幾年,他當然不喜歡在大學再幹,或者也不能幹。歸根起來的錯是很遠種下的。我説算術不過是一例,其他功課亦然。

問: 先生所言,實道出大學生讀書的病源,但應當怎樣補救?

答: 根本辦法須從小學、中學入手,至少在小學、中學應當將基礎的工具、常識認真的弄好。

猜你喜欢
中學基礎小學
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三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一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跟踪导练(二)
江蘇省興化中學
不用担心等
跟踪导练(二)
难忘的生日
基础彩妆
儿歌喜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