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專門學問應下基礎工夫(下)

2017-01-28 15:35國立清華大學國文系教授陳寅恪本報記者乃天筆記
中华文史论丛 2017年3期
关键词:記者結果基礎

國立清華大學國文系教授陳寅恪 本報記者乃天筆記

問: 先生所言偏重中小學教育,關於大學本身影響於大學生讀書求學之處,可得聞否?

答: 我的意思當然不是將罪全放在中小學上。第一對於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的良否,也是有關係的。現在大學考取的人才,十之八九是中學的中下等學生,而有特出的學生結果反而不得取録。第二大學必修科的性質與必修科的多寡,也是有關係的。結果現在大學生讀書求學多流於浮淺與自欺。

問: 請先生更進一步解釋!

答: (1) 現在普通大學不是以學生程度作取録的標準,乃是先規定招收學生額數,不管末一名程度如何,只要在我額數之内便要。結果取録標準高低隨年而異,並且考取標準的計算法是取各科分數平均求得的,特出的人才多半是偏於專門,如果他考的只有幾門特出而其他的不好,很容易落榜。中等人是“全好全不好”則很容易及格。又因定額的關係與程度低下的人一個機會,使他到大學受苦。(2) 大學是專門的道路,所以有文理法各院之設立,而各院内又分門别系。但是各院各系的必修科的性質往往實不符名,名爲必修科,實不必修亦可者甚多。必修科因此感覺繁多,學生因繁多便無法細讀,更不能集中精力與注意力,只得東略知西略懂,要他不浮淺不自欺實不可能。以上所言,不過我個人一時感想所及。歸根結底,目前整個教育系統的問題,對於學生求學的影響很大,這點是我們應當注意到的。

輯佚者李孝遷跋: 《求專門學問應下基礎工夫》是陳寅恪的一篇答記者問,約一千五百字,内容涉及談治學方法的態度、批評學者讀書方法之不當,檢討教育體制的問題等。發表於北京《大學新聞》週報第3卷第9期(1935年4月30日)“讀書運動特刊”。該期發文七篇,除陳寅恪此文外,另有馬裕藻《五十餘年的治學歷程》、黎錦熙《有恒的自修是成功的要素》、劉志敭《從學律從政談到治學方法》、錢穆《苦學的回憶》、梁實秋《怎樣研究西洋文學》、劉世傳《談談往事》。鑑於陳寅恪文集及其他有關論著均未涉及陳氏此文,特予輯出以饗讀者。

猜你喜欢
記者結果基礎
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科技兴邦 创新强国
三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一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小记者齐聚焦
跟踪导练(三)2
合理表示“等可能事件”的所有结果
刷碗
记者
基础彩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