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服饰色彩的内涵体现

2017-01-30 07:32孙伟杰
山西青年 2017年4期
关键词:布朗族黑色服饰

孙伟杰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服饰色彩的内涵体现

孙伟杰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在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服饰中,色彩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服饰颜色不是随意选择,而是与其生活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这些颜色将他们的民族、宗室还有历史,全都投射、幻化在了服色上。

服饰;黑色;白色

一、近水的民族——黑色

傈僳族的主要聚集区主要是沿着怒江一线两岸分布其境内更是有我国著名的“三江并流”的地域景观。哈尼族居住于滇东南一带的红河,边江,澜沧江,哀劳山以及无量山即是习惯上称之为“三江两山”一带。拉祜族遍布于西南部的澜沧江两岸和元江下游沿岸的林海深处以及山岳地带。景颇族居住于德宏州的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大部分居住在海拔1400-1800米的山区,奔流于期间的盈江与瑞丽江使德宏成为一块巨大的扇形迎风坡,接受着来自印度洋的东北季风所带来的丰富雨量。总结起来说这些服饰崇尚黑色的民族中或多或少都跟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拉祜族男女的服饰多以黑色为主色调,男子喜爱用黑色的包头,黑衣黑裤居多,甚至有些地方是黑色的鞋子,妇女的衣服多以黑色为主在袖口和裙子开叉的地方用五色镶边,红色的包头为主。

景颇族中最复杂的最具有民族特点的服饰是从小姑娘到花甲之年的老太太的服饰各有所不同,一般四五十岁以后会包黑头布,上衣着黑色斜纹布或者黑色的丝绒布料的对襟衣服,腰上还会套着黑色的藤圈。景颇妇女很早就知道了就地取材染红、黑两色,所以景颇女子装饰中红、黑黑最突出。红、黑、白3色相间,最能显示出景颇民族的风格和特色。

布朗族的服饰中,男子穿花上衣,膝下系黑的藤条,妇女上身穿花衣下着黑筒裙,他们崇尚黑色和蓝色。布朗族的男子的装束比较崇尚黑色,上身的黑色或着青布的圆领,长袖的对襟,下身黑色的肥大的大长裤子,头裹着黑色的包头,在临沧、普洱市布朗族男子的服饰男子穿黑色的大面襟,西双版纳地区的布朗族男子服饰也是上身黑色的对襟短衫下身黑色的宽裆裤。

二、近山的民族——白色

服色不仅仅是民族的某种徽记,它还强化着特定人群的集体意识,例如,本身并无善恶贵贱之分的色彩,在加入各自民族有关于宗教信仰的习俗中把善恶的意识反映到色彩中,便具有鲜明的价值特征了。比如纳西族的守护神“三朵”着白衣白帽,手持白枪白剑,东巴经中的黑白战争中,白色为善,黑色为恶。

居住在滇北一带的纳西族人聚集在川、滇、藏诸省交界的地方,这里群山交错,风景秀丽,平均海拔在2700米左右,玉龙雪山与哈巴雪山是两道天然的屏障,保护着勤劳朴实的纳西族儿女,纳西族聚集的丽江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横断山脉东部的滇西北地区自古以来便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基本属于低纬度暖温带的高原山地气候,四季变化不大,干湿季节较为分明,气温在12.6-19.9℃,这样尤其是玉龙雪山的高海拔导致了山顶终年积雪,纳西族人服饰相比较于滇南地区的民族服饰更加注重防寒保暖性,这种常年在积雪的环境中产生了对于白色的崇拜。

白族聚集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气候属于高原季风季候,可分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六个气候带,一般情况下是河谷热、坝区、高山寒。东南部平均气温14.7-19.0℃,大理州地处横断山脉南部的西南端,主要属云岭山脉和怒江山脉,从西到东、由南向北依次为志奔山、三崇山、五宝山、雪斑山、老君山、罗坪山、无量山、点苍山、太极顶、哀劳山、马厂东山、九顶山、鸡足山、臭水南山、五顶山等。白族人崇尚白色孝要使用白布,以从头到脚全身披白麻着为大孝。

基诺族的男子服饰颜色以原色为主,是尊重自然的心态表露。间或以黑、红、蓝色条点缀。男子穿白色或蓝色肥裤,裹白绑腿,包青布或白布头帕。白色上衣的前襟和袖管上缀饰红、蓝色或红黑色花条。妇女服饰的颜色既漂亮又别致。女子习穿蓝、红、黄花条或白色上衣。在众多的色彩中间往往加进宽窄不同的黑、白中性颜色,使整个服装显得华丽而又协调。红布镶边的黑色短裙,和肩头浓重的黑、蓝色相映衬,使中间部位的条式花纹更加鲜明,美观大方。妇女戴黑、红色条纹或白布帽。

因此,在尚白和尚黑两大集团中,“衣饰选用崇尚的色彩;巫师穿对应色彩的法衣;选黑夜或白天做祭祀活动礼;祭牲选用对应的色彩;祖灵放置的地方对应装饰的色彩,巫师穿着的对应色彩的法衣。其意都在追溯自己的祖先是来自黑世界或白世界,在传统意识中其所崇拜的黑色或白色是神圣的、吉祥的,对自己具有驱邪避害的保护力量。

三、混居民族——其它色

对于大多的少数民族来说他们的居住地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这些临水而居,依山而存的民族不仅在地域上有着相近邻的关系在文化的沟通上更是相互吸收借鉴。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生存地域在他们的地域和文化出现重合的时候,这些民族也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容纳彼此。例如澜沧的拉祜族与傣族、布朗族与傣族、哈尼族与彝族等地居住的混居民族,他们在保有自己民族文化的同时更多的是吸收和利用临近民族的文化。

中国南方有许多的创世神话,在这些创世神话中,这些神话的载体大多数是以服饰来作为载体,而服饰的颜色也就成为了各个民族选择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特有民族的服饰中大多数是以黑色或者白色为主要色,但是我们在这些主要的颜色中还有其他的颜色作为辅助色出现。

由此可见,民族服饰上的色彩应用,具有复杂得多的文化内涵。而其中“辨族别异”的标识功能是明显的。在传统社会里,民族与民族,甚至同—民族不同支系不同等级的“别异”,都是意义重要的,在西南的千山万壑中隐匿生活着形形色色的民族,历史上有过无数的征服与被征服、兼并与同化、流亡与争夺等等记录,各自自足封闭的文化心理传统,使他们对异族或异文化有一种天然的戒备心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为了对异群体的人显示文化的区别,服饰即是一种最直观的标志。黑白两色为对比度最强的色,黑白争战也就代表着两个部族群体的对立,而相应的服饰,则代表着不同群体中人们的角色意识和文化认同。

[1]华晓林.中国古代民族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93.3.

[2]杨镇圭.白族文化史[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7.

TS

A

猜你喜欢
布朗族黑色服饰
《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作品研讨
《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新书发布暨作品研讨会成功举行
动物“闯”入服饰界
“文明上山”之后——《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读后感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黑色食品为什么受欢迎
黑色
布朗族音乐文化探究
漆黑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