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异同之比较

2017-01-30 08:40
北方音乐 2017年7期
关键词:美声唱法学派唱法

高 威

(哈尔滨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异同之比较

高 威

(哈尔滨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本文通过对比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共鸣腔体、作品演绎要求、声部种类、咬字行腔以及理论框架等方面的特点,分析比较二者的异同。建议参考美声唱法的科学理论的同时,民族唱法要有原则地对民族思维特征予以保留,强调民族声乐的可识别性,倡导民族声乐文化与国际接轨的科学化、规范化。

声乐理念;共性基础;理论框架;国际接轨

二十世纪初,西洋美声唱法传入中国。凭借其科学统一的理论体系与数量庞大的经典歌剧﹑艺术歌曲等体裁的音乐作品,成为中国音乐院校﹑文艺团体竞相学习的声乐艺术,打破了以民族声乐艺术为主体的中国声乐界格局。

中国传统的地方曲种对早期的民族声乐影响力尤为巨大。该唱法强调风格与韵味,以突出作品的浓郁地方特色为重点。代表人物有郭兰英﹑王昆﹑郭颂等老一辈艺术家。他们在作品的处理上都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风格特征,严谨程度可与中国传统戏曲派别相媲美。

新派民族唱法的产生起始于我国美声唱法的普及与西洋管弦乐队的广泛应用之后。以金铁霖先生为代表的声乐教育家们结合美声唱法的科学发声技巧:改变内部共鸣腔体的扁平打开动作为与美声唱法相同的竖直打开;在气息的运用上,摒弃胸式呼吸法,提倡胸腹式也就是横膈膜式呼吸法。从而使声音音色较早期民歌宽厚许多,声音共鸣以及歌唱持久力均大幅增强。以上种种表明,新派民歌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相似之处显而易见。

多年来,在各类学术著作中,针对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异同点的对比分析都较为全面。总结起来,基本包含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二者共鸣腔运用的不同

民族唱法要求局部共鸣,声音追求明亮靠前。整体喉位打开度相对偏小。甚至亦可在演唱诸如山歌﹑小调等音乐作品时喉头适度上移;美声唱法要求全身共鸣,也就是把人体所有可以参与歌唱的腔体都运用上。强调高﹑中﹑低三个声区的统一,强调声音的穿透力与共鸣的完美结合。

二、演绎作品的要求不同

西方各时期的作品音乐风格不尽相同。古典主义时期作品风格严谨而典雅。要求声音力度的控制,强弱的幅度不能过分悬殊;浪漫主义时期作品风格强烈自由而奔放,崇尚感性,突出主观意识;民族声乐作品包括山歌﹑号子﹑小调,和学院派民族唱法所主推的当代与现代艺术歌曲﹑原创民族歌剧。值得注意的是,后者无论从创作还是演绎都融入了大量的美声元素。

三、声部种类的不同

民族唱法只有男﹑女高音两个声部。所以在演唱现代民族歌剧时,我们经常看到剧中的中低音角色由美声演员来客串担任。美声唱法声部划分为男女高﹑中﹑低音,按音色又划分为抒情性﹑戏剧性。可见,如果没有美声唱法的推广,我国拥有中低音条件的众多声乐人才都将怀才不遇,成为沧海遗珠。

四、呼吸法的不同

美声唱法讲究的是胸腹式呼吸法,亦称横膈膜呼吸法,要求气息通畅饱满,以气行声;民族唱法要求“气沉于底,声始能贯于顶”。并根据曲目风格的需要,上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交替使用,讲究“吸气一大片,呼气一条线”。

五、咬字行腔方式的不同

民族唱法讲究字正腔圆,以字行腔。符合民族审美习惯。强调声音线条的质朴亲切,以期达到雅俗共赏的最终目的;美声唱法的咬字要求以腔行字,在保证腔体管道正确运行的基础上,追求咬字的艺术性。

六、理论框架的不同

美声唱法经过几百年的研究积累,已经拥有成熟的技术理论体系与评判标准。也就是说,美声唱法的歌者只要拜入一流的声乐专家门下,经过努力都可以学习到正宗的﹑与国际接轨的声乐技术;中国民族唱法的专业知识框架还没有一定之规,目前的学院派与传统原生态的不同专家在教学时各执一词,有些理论甚至是大相径庭,南辕北辙。毫无疑问,这种状况会让所有该唱法的学习者无所适从。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已经处于瓶颈期。如何让它的艺术生命与时俱进,延续曾有的辉煌?确定中国民族唱法的发展方向已是刻不容缓。笔者建议:

首先,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唱法学派,力求被主流声乐理念所认同,而不是独辟蹊径地固步自封,要让中国民族歌剧走向世界。中国学派可以有民族个性,但应建立在美声唱法的共性基础之上。例如国际声乐界所认同的法国学派﹑德国学派﹑俄罗斯学派等,都是具有本国声乐艺术显著特征的美声学派。与我国同在亚洲的韩国美声艺术,经过几代声乐人的努力,无论是国际比赛还是歌剧演出活动,均成绩斐然,成功建立了兼具该民族特点的美声学派,堪称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其次,循序渐进地改变音乐学院声乐教学大纲,有计划地在教学大纲中加入中国歌剧选段与民族色彩浓郁的艺术歌曲。并针对民族声乐系男﹑女高音的抒情性,在教学大纲中适当加入西方艺术歌曲和抒情高音歌剧经典唱段,发展学院派民族唱法的技术与作品,中体西用,构建中国特色歌唱艺术学派;在音乐院校中尝试成立传统民歌系,对我国各民族曲风浓厚的山歌﹑号子﹑小调进行传承与发扬。定向培养各族声乐人才,最大限度地保留传统民族声乐的可识别性与思维特征的原生形态。

[1]刘雅丽.民族声乐概论[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7.

[2]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J616

A

此文系黑龙江省文化厅艺术规划课题成果,课题名称:《中国民族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异同之思考》(项目编号:2016A022)。

猜你喜欢
美声唱法学派唱法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先上马,后加鞭——中国戏曲的演化路径与“前海学派”的深度阐释
对“京都学派”元杂剧曲词评点的诠释
美声唱法多元化发展的思考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谈当代民族唱法如何演唱传统粤曲——以《昭君出塞》为例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美声唱法中国化的研究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浅谈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及特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