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理县蒲溪乡羌族释比戏文化*

2017-01-30 01:06
黄河之声 2017年12期
关键词:理县羌族戏剧

李 静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225)

刍议理县蒲溪乡羌族释比戏文化*

李 静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225)

释比戏是集祭祀活动与戏剧故事表演为一体的,富有宗教色彩的羌族民间戏剧,音乐与文化相结合,表现了羌族独特的艺术风格,为羌族的文化遗产,在羌族文化传承中的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羌族;释比戏;文化遗产

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理县蒲溪乡生活的全是羌族人民,羌族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资源以及丰富的口述文化传统,重要体现之一便是戏剧,羌族的释比戏,是集祭祀活动与戏剧故事表演为一体的,富有宗教色彩的民间戏剧。羌族戏剧中最具代表的是释比戏,以口口相传传播,将羌族历史文化、信仰等流传至今,成为了羌族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

一、蒲溪乡释比戏的历史

释比戏的历史开始于何时,目前无确切的史料依据。由于羌族自身特殊的历史沿革,生活环境,造成了羌族原始崇拜和万物有灵的多神信仰。各神都有一定的祭期,羌族人民按时祭拜,从不懈怠。

在宗教上“释比”就是与神交流的执行人,释比是寨子上通晓羌族历史和传说,懂得释比文化且有威信的人。释比祭祀活动的主持时,经常会穿插一些羌族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唱颂,传播知识并活跃气氛。寨子里所有的活动都离不了释比,如请神、安神、祈愿、驱鬼以及婚丧嫁娶等等。由于羌族是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其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都需要靠释比和老人们的口口相传,羌族文化的传承释比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由释比主持演唱的释比戏也就应运而生了。

二、蒲溪乡释比戏现状

在理县蒲溪乡的休溪村、奎寨等寨子,都可以看到其表演,尤其在近几年,理县政府为了更好的发展本县,展示并保护理县魅力独特的原生态羌文化,羌族传统的夬儒节活动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蒲溪乡都会举办,使得这一面临失传的古老的戏剧品种得以保护。

三、释比戏的内容及艺术特点

释比戏的主题大都来自羌区广为传颂的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释比戏一般主要由释比担任剧中的主要角色,无固定场所,根据剧目的内容定演出的人数,人少时,由一人分饰多个角色,并配合与角色相符的唱调和舞步,人多时,释比全部参加,热闹非凡。

释比戏在其动作上不够完整,也不够规范,表演的肢体动作较原始及单调,以腿脚部为主,多以单脚跳跃,左右前后轮番交替,或者双脚跳跃。

释比戏大多为说唱体。释比拜师学艺,全以口传身授的方式。释比戏的唱腔,因师从不同的老师,或者不同的生活地域,所以导致了不同的唱腔。但其风格特点大都一致,表演坛戏酬神祭祀的剧目时,所用唱腔的旋律,高低起伏比较大,唱段之间还多加有语言音调皆夸张的道白,俗称神腔。释比戏演出中,除主要由释比说唱表演外,伴奏乐器也起了很大作用,有羊皮鼓、盘铃、唢呐、大鼓等,为释比演唱伴奏,起到渲染气氛,美化唱腔的作用。

四、蒲溪乡释比戏的功能、价值

蒲溪乡释比戏的功能、价值有社会教化、文化传承、娱乐三方面体现,从社会教化上:是在多种多样的传统祭祀活动中,让每一个羌族人民皆能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和遵从由“神”所引导的社会道德体系。“释比戏”在其他的羌族地区已失传或即将面临失传的危险,由于强势侵袭的外来文化,唯独在浦溪有良好的传承基础和广大的受众群体。

在浦溪乡所留存的以乡规民约为主题的小品剧“释比戏”宣讲着惩恶扬善,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夸张滑稽的表演以及即兴的现场互动,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每逢重要的节日或集会,“释比戏”用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形式将积极的、健康的、和谐的人生观、价值观根植于羌族民众的内心深处,现在,蒲溪乡通过继续丰富“释比戏”的表演形式,进一步宣传法律法规,在全乡范围内“巡演”,让老百姓在生产、生活能够更好的懂法、守法、用法,体现着其它活动无法替代的教化功能。

从文化传承上:释比戏是认识羌民族历史、社会、劳动、民俗等方面的宝贵资料,是羌族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理县蒲溪乡,释比们用渊博的知识、超强的技艺以及神秘的装束、法器,在祭祀活动的同时,用唱诵经文、口传心授的方式,来传唱自己民族丰富多彩的历史、史诗等内容,传承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教育子孙后代了解本民族的起源及发展等。

从娱乐上:保留着相对传统的表演形式,表演语言的生动、幽默,表演方式的风趣动人,再加上逗人的故事情节,很好的展现了释比戏的娱乐功能。

五、释比戏的传承保护

释比戏在蒲溪乡的羌族文化传承中扮演着相当重要角的色,音乐与文化的结合,表现了羌族独特的艺术风格。今后我们要不仅在挖掘、整理其蕴藏的审美特征、民族文化内涵、历史价值、现实意义及保护传统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方面,在其剧本、编导、唱腔、伴奏音乐等方面,都要做出努力,使这一传统戏剧艺术更好的延续其艺术生命,释比戏的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理县蒲溪乡也在为释比戏申请非遗做工作。

综上所述,释比戏是一种具有浓厚的民间信仰、民间宗教文化色彩的“神戏”,其丰富的文化以及艺术价值,我们需要深入挖掘、整理、分析及研究。为避免出现羌民族族群历史文化断层的情况,要更好的保护其文化传统,然而,对于保护和传承羌民族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于一.四川羌族释比戏[J].中华艺术论丛,2009.

[2] 严福昌.四川傩戏志.四川文艺出版社,2004.

[3] 李韵葳.试析“羌族释比戏”的六大特征[J].大众文艺,2012.

[4] 仁增旺姆,郑直.理县羌区释比戏初探[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

[5] 肖燕.羌族民间信仰及其社会价值功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刍议理县蒲溪乡羌族释比戏文化》研究成果(CX2017SP184)。

猜你喜欢
理县羌族戏剧
羌族古籍瑰宝《刷勒日》图经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遂宁援藏干部在理县
羌族作家谷运龙散文简论
十年后,是灾区亲人帮了我
理县民宿酒店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藏羌走廊 吉祥理县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