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视角下美声课堂基础研究

2017-01-30 10:43
北方音乐 2017年17期
关键词:音域真假腔体

章 迪

(黄淮学院音乐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教研视角下美声课堂基础研究

章 迪

(黄淮学院音乐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美声唱法作为一种极具科学性的传统声乐歌唱技法,最突出特点在于“混声区唱法”的广泛运用。本文结合教研视角下美声唱法的艺术特色探析、美声课堂中歌唱艺术的声乐规律研究与美声课堂声乐教学基本要素的实践思考三个层面,给予系统研究探讨。

美声课堂;基础教学;教研思考

一、教研视角下美声唱法的艺术特色探析

(一)统一下的宽广音域

通常情况下美声歌手能跨域唱到二个八度,特别相对于花腔女高音与一些优秀歌唱家而言,基本可以唱到两个半的八度音域,更有甚者可跨域三个八度。如此广泛的音域中均涵盖三个高、中、低的声区,同时,因人而异各声区自然发声各有不同,纷呈各自不同的音域特色,但无论如何,美声唱法均能达成平稳的协调过渡,并完美达到完整协调的统一。

(二)联合式胸腹呼吸

美声唱法的歌唱气息主要通过联合式胸腹呼吸法,就目前演唱技法而言,其呼吸法最具科学合理性,是众中演唱技法中的翘楚。这种方法极具弹性控制功能,既有伸缩性强的一面,又有气息存储量大的优势;倘若与声带巧妙配合,不仅实现音量的弹性伸缩,又可实现音阶的收放自如;且有极佳的声音弹跳性与连贯性表现。

(三)混合化的真假声互动

相形而言,美声唱法区别于其他唱法的最大特色,在于其“混声区唱法”的独到性。基于美声唱法声音角度考虑,其演唱技法是将一定音高混比的真假声完美融合起来,伴随音乐的渐升,实现真声至假声的完美过渡,使真假声随处可见、灵活自如,不仅是真假嗓子的揉合,也是共鸣状态下系统融合,从而形成一种统一的联结整体。因此在美声唱法课堂训练当中,我们往往着重强调真假声的混比所处哪种状态、将混合到何种程度、是以假声为辅还是真声为辅等等。

(四)腔体型的共鸣运用

单就共鸣而言,与众不同的是美声唱法类属全共鸣,属于混合声区,归属混合共鸣一类,通常情况下真假声音混合共鸣可同时出现,使得演唱者在纵情歌唱的同时,通过人体胸腔与喉咽腔、口咽腔与鼻咽腔、口腔与鼻腔以及头腔等多腔体共鸣,统一协调起来,从而达到独特的发声效果,成为声乐艺术中韵味十足的一朵奇葩。

二、美声课堂中歌唱艺术的声乐规律研究

(一)科学准确的歌唱训练

如同音乐演奏乐器诞生一样,无论哪种乐器均要有一个草稿设计、成稿绘制、选料加工、成型制作的整体过程,而声乐歌唱的“乐器”同样如此,尽管是长在我们身上,也是需要通过系统的训练打磨来重新设计制造出来的,成熟的歌唱方法的训练就是身体乐器制造的过程。通过规范科学的技巧训练所制造出的人体发声乐器,不仅要展现出所必要的音域与音高,还要将音乐唱出动听优美、诗情画意的意境,既要练成好嗓子不累、好的歌唱抒情方法,又要灵活自如地表达、展现韵味十足的生活情趣,进一步延续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二)系统的个性素质养成

学好音乐的基础前提在于节奏音准的准确把握,同时更离不了识谱能力与听音能力等基本乐理条件,还有一点,重在具备语言良好表达、情感丰富体验与艺术鉴赏表现能力。歌唱当中,往往要遇到不同语境的表现歌曲,而且要在不同语境中诠释独到的情感处理,要系统接受、理解并准确表达不同人物的特定情感,这就必须积累相应的生活体验与观察理解能力、艺术文学修养与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否则,个性音乐素质的养成难成事实。

(三)情感的歌唱体验与艺术表现

美声作为一种声乐艺术的再现与创造,重在讲究发声完美。因此,脱离相应的声乐表现技巧,即便再感人的声情并茂也难以传达给广大听众。在高校声乐训练与课堂实践当中,笔者感同身受,歌唱艺术归根结底就是“声”与“情”完美的协调表现。任何一首歌曲都不是“空穴来风”,都具有特定的故事情结与思想内容,表达的关键在于事前领会与理解。因此,歌唱之前必须将歌曲创作背景与创作内容理解于先,尽力掌握作者的创作思路与表现情感,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驾驭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歌唱起来才能感人肺腑,动情至深。

三、美声课堂声乐教学基本要素的实践思考

(一)歌唱训练的呼吸实践

美声课堂教学中,重点强调的是呼吸的协调支持,具体实践训练中就是要求腰部、两肋及后背对歌唱的吸呼气肌群支持。声乐教学当中,我们通常采用“闻花”、“打哈欠”等情景教学法,关键在于结合生活进行实践训练。如”闻花”,气吸进后,负责吸气肌肉群还要持续崩紧,不得放松,仍要保持其吸气的初始状态,相应形成呼与吸的一种气息对抗,类似这种对抗便是我们课堂中经常提到的“呼吸支持”。

(二)歌唱训练的发声实践

歌唱训练中,有关全域的真假声混比,要靠执教者的耳朵来分辨,更要靠训练者的自身感觉来体会。相于对不同的声乐歌唱方式,真假声混比也各不相同。全音域的高中低声区的具体唱法,理论与实践训练也是相通的,但其“乐器”本体使用与混比“配方”却各具特色。歌唱当中,尤其低音与高音在呼吸时,其气压差异性很大,嗓子用法也不相同,共鸣适应性更是千差万别。其发声、呼吸与共鸣等三种素互为作用,相互牵制影响,一个突出音高变化,余下两因素则同时随变化而做出改变。

(三)歌唱训练的共鸣实践

美声课堂中,教师通常强调的话是“靠后往上唱”、“走后边那条路”,所谓“靠后往上唱”就是强调声音沿循后咽壁向上、向下的腔体共鸣。而如何打开后边这条气息之路,关键在于打开腔体。如“打哈欠”腔体打开,深呼吸同时发生,伴随自然舒展的深呼吸与共鸣腔体的同时打开,那条后边的路也自然应刃而开。

[1]韩德森,著,程淑安,孙颖,译(美).歌唱艺术 [M].南京:南京出版社出版,2001.

[2]薛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

J61

A

章迪(1989—),女,河南驻马店人,艺术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黄淮学院,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音域真假腔体
真假大作战
真假大作战
真假大作战
真空腔体用Al-Mg-Si铝合金板腰线缺陷的分析
高铁复杂腔体铸造数值仿真及控制技术研究
高铁制动系统复杂腔体铸造成形数值模拟
三句话的真假
论民族唱法教学的基本结构
午晤念
午晤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