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内容研究

2017-01-31 12:33张航瑞
农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内源农业产业山区

张航瑞,李 茜

(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基于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内容研究

张航瑞,李 茜

(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内源式发展理念作为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基础,决定着其发展内容,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是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为全面提升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基于内源式发展理念,本文以武陵山区、福建山区、云南山区、贵州山区、河北太行山区和吕梁山区为分析对象,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不同地区特有的农业产业发展条件,对其农业产业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及实证分析,为其制定出了切实有效的发展策略。

山区县;农业产业;竞争力;内源式发展理念;发展内容

0 引言

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核心在于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发展农业产业竞争力,可以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形成产业聚集、规划调整产业空间布局等策略使得农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使农业能够长效发展,稳固获得收益。内源式发展理念要求依托地区资源禀赋来谋求发展,为当地发展创造价值。内源式发展理念是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基础,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是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王运奇[1]针对江苏省常州市的农业发展特点,运用统计数据实证分析农业产业结构效益和竞争能力,提出解决路径。李丰玉等[2]以中国休闲农业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路径。张佳卿[3]根据中国资源分布条件,通过分析中国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现状及其整合的可行性,提出了整合模式及空间布局构想。赵玉颖等[4]立足于黑龙江省的资源、企业、市场等区位条件,分析黑龙江省农业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指出进一步推进黑龙江农业竞争力发展的有效策略。目前,专家学者立足于中国及浙江、黑龙江等诸多典型地区的区位优势,已经从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结构、产业集群、农业生产布局等方面对农业竞争力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但在运用内源式发展理念发展农业产业的研究上尚且空白。因此,本研究以内源式发展理念探讨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内容。

1 符合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山区农业产业发展条件

1.1 内源式发展理念

内源式发展理念强调发展的动力主要从内部产生,其对各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为关注,尊重原有的社会经济条件、当地文化个性,注重与当地文化生态相适应的内生性动力机制的培育。内源模式强调发展要以地区自身发展为中心点,不能仅仅单纯地追求提高GDP,要依托地区的资源禀赋,重视并利用当地居民的乡土文化资源,实现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福利及教育文化水平等方面的综合提高。

内源式发展理念是提升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有效途径。山区县的农业资源条件极具特征,要针对不同山区的自然条件,从自身内部出发来寻求发展,发展方式要与山区内部的自然生态条件相匹配。内源式发展理念是提升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内源式发展理念决定着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内容和策略,具有很好的有效性和实践性。摆脱资源环境条件劣势的发展,是寻求发展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内容决定着相对应的不同的发展策略。

1.2 符合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山区农业产业发展条件

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条件是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的基础。中国拥有6.74亿的山区人口,规模巨大,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55.7%。全国的县区有43%是山区县,592个贫困县中有384个是山区县。武陵山区、福建山区、云南山区、贵州山区、河北太行山区和吕梁山区分别形成不同的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条件。其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条件可以概括为以下四大类型。

1.2.1 “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气候恶劣”型 武陵山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但同时武陵山区位于中国华中腹地,涵盖巴蜀、两湖、贵州等地,是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5]。武陵山区的农业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但也不可忽视其存在的多个问题:一是武陵山区的自然资源分布零星、散落,给建立大规模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带来很大困难;二是气候条件恶劣,旱涝灾害并存;三是农业耕地不断减少。

1.2.2 “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生态脆弱”型 福建山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也表现的十分明显。福州山区拥有丰富的水能、森林、矿产、生物旅游及人文资源,具有很强的民俗文化特点。但生态脆弱,当地旅游景观多建立在山地之上,易于被破坏而且一旦受损很难恢复[6]。

1.2.3 “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生物资源+生态环境退化”型 云南山区拥有全国最多的生物物种、植物种类,物种多样性丰富,但生态产业结构较为复杂。云南山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拥有白族、哈尼族等25个少数民资,具有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7]。但云南山区的开发存在混乱无序等问题,使得云南生生物资源态环境退化,生态补偿效果尚不明显,是中国的贫困省。

1.2.4 “生态环境脆弱”型

(1)贵州山区属于典型生态脆弱区。贵州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山区的环境容量有限,同时表现出人地矛盾尖锐等问题。受生态环境脆弱的影响,贵州山区的农业资源极为有限,农业经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最终导致整个山区农民生活水平较差,收入较低,经济脆弱性问题突出[8]。

(2)河北太行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由于气候干旱缺水,土层薄、肥力差等原因,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发展受到限制。河北太行山自然地理条件较为恶劣,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年降雨量甚至低于300 mm。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占有很大比重,而第二、三产业发展明显落后,从根本上限制着山区的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亟待解决[9]。

(3)吕梁山区山脉地形复杂,矿产资源丰富,但土地干旱贫瘠,缺水现象十分严重,同时存在着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吕梁山区属于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山区之一,城镇化率仅为15.56%,贫困问题严重,生态旅游资源较为缺乏,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能力低[10]。

综上所述,武陵山区、福建山区、云南山区、贵州山区、河北太行山区和吕梁山区形成了不同的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条件。

2 内源式发展理念下提高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亟待解决的问题

围绕武陵山区、福建山区、云南山区、贵州山区、河北太行山区和吕梁山区的农业产业发展条件,寻求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内容。

2.1 特色农业产业综合开发

山区县因其独特的山区地理特征、自然条件及资源分布,拥有独特的农业产业,特色农产品丰富。立足于武陵山区、福建山区、云南山区、贵州山区、河北太行山区和吕梁山区等山区的丰富资源,围绕特色农业,综合开发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内容,是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核心内容。

2.1.1 “特色农业+旅游”发展 武陵山区农业产业发展以“特色农业+旅游”为主。武陵山区特色种植业呈现出茶叶、蔬菜、食用菌、花生、烟叶等多种特色农产品更加趋于规模化、产业化的格局,特色畜牧品种结构表现为“猪、牛、羊”等齐头并进的态势[11]。围绕山区的特色农业和旅游资源来发展农业产业,是基于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又一具体体现。

2.1.2 构建特色农业产业带 福建山区农业产业发展以构建特色农业产业带为主。种植业是福建省山区县农业产业系统的主导产业,主要以竹笋、松脂、板栗等林产品和食用菌等优势农产品为主,构建福建山区的特色农业产业带[12]。结合山区自身特点,构建特色产业带,是基于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的一项具体体现。

2.1.3 延伸特色优势产业链 云南山区的三大特色优势产业为粮食、生猪、蔬菜(含食用菌),另外还有云薯、蔗糖、咖啡、橡胶、蚕桑等特色农产品。然而,目前云南山区的产业结构还存在问题,产业链也较短,有待进一步的延伸。以云南省保山市的山区县为例分析,调查发现保山市的山区村中,产业发展不平衡,有72.15%的村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存在产品类型单一、深加工程度低,技含量低等问题[13]。因此,在发展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时,要重点体现内源式发展理念,延伸特色优势产业链。

2.1.4 生态农业发展 贵州山区的农业仍以粗犷型为主,生态问题突出。贵州山区的农业发展仍沿用高收入低收益高污染的粗狂型发展方式,生产方式原始,规模较小,生产技术落后。宏观上看,贵州山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三产业发展弱;微观上看,农林渔牧业发展不平衡,工业以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工业为主。

河北省太行山山区的农业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但存在农业基础设施差、科技水平落后等问题。河北省阜平县主要的产业格局为:西部以核桃为主、东部以大枣为主,而西南部主要生产板栗[14]。2012年间新建优质核桃基地333 hm2,发展板栗基地66.7 hm2,“大枣十万亩示范基地”二期工程进展良好,无公害管理和无公害标准化管理示范面积显著提高,红枣产业协会也发挥出了一定作用。

吕梁山区的农业产业层次低,收入以第一产业为主,以粮食种植、生猪、家禽养殖为主要收入来源,仍停留在传统、粗犷式生产,没有形成规模。虽静乐、吉县等地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但农民并不能从中直接获益,而且严重损害当地生态环境。

因此,基于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同样体现在对于资源禀赋优异性不突出的山区,要结合不同山区的不同特点,通过重点发展生态农业来发展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

2.2 摆脱资源环境条件劣势的发展

摆脱资源环境条件劣势的发展,是寻求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内容的突破口。武陵山区的气候资源恶劣,使得山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落后,而同时,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又使得武陵山区的自然资源遭到更多破坏,资源更加恶劣,资源条件与社会经济发展二者相互矛盾[15]。福建省山区自然条件严峻,台风、洪涝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山区县的农业基础条件及发展,其农业的抗灾害能力较弱,农业生产条件受限,农民承担的不确定损失较大[16]。云南省山区县大都处在自然灾害高发区,洪涝、山体滑坡等灾害严重,造成山区县的基础设施严重受损,社会发育滞后,烟叶等产业的种植受到严重影响[17]。贵州山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伴随着农民教育、培训,农业生产方式等多方面的问题,农民综合素质较低,生产方式落后,产业化水平低等都成为制约贵州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的关键问题[18]。河北太行山区资源环境脆弱,交通建设欠发达,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科技发展受限等问题都制约了河北太行山区的农业产业发展。吕梁山区土地分布零星,土壤质量差,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程度低,生态环境差,气候干旱,给吕梁山区的农业生产带来诸多困难。因此,要基于内源式发展理念,正视当地的资源环境条件劣势,寻求摆脱劣势的突破口。

2.3 保证农业产业有效投入的发展

保证农业产业有效投入的发展,是寻求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山区县农业产业发展的物力、财力资本短缺情况严重,无法保证农业的有效供给。武陵山区、福建山区、云南山区、贵州山区、河北太行山区和吕梁山区等各地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农业生产的信息和技术欠缺,配套的金融设施服务不能满足需求,农业的科技含量相对也较低。武陵山区基础设施投入欠账这一历史问题难以解决,尤其是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上,至2014年仍有185座病险水库有待于整修加固[19]。福建省山区以长汀县为例,财政资金投入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缺少资金动力同时还影响了山区县劳动力和人才的投入,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的规模及效率[20]。云南山区急需建立农村金融风险机制。在调查中,有89.74%的农村存在资金短缺状况,缺口达到了1.39亿元。云南省永善县大部分高寒山区由于基础条件差,水利灌溉程度低,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群众意识淡薄,良种良法不配套,导致现代种植技术难以推广应用,以及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不高等问题。另外,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少且偏老龄化,知识更新不快,导致农业技术人员将先进的农业适用技术深入农村的推广力度不足[21]。贵州山区农业产业投入的薄弱,受制于当地的经济社会条件,人力、物力的有效投入难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资金短缺问题同时存在,使得贵州山区农业产业发展改革效果受限。河北太行山区农业产业基地资源利用还未达到最大化,生产水平仍停留在原来水平,科技含量较低,新的生产技术未能广泛推广应用。虽然河北太行山区已建立了几个示范点,但这些示范点都规模较小,示范作用不显著,带动力不强,有待进一步的发展提高[22]。吕梁山区收支差额大,财政赤字现象严重,吕梁山区农村金融机构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仍待提高。另外,吕梁山区教育资源不足、教育水平落后等问题也制约着农业的发展[23]。保证农业产业有效投入的发展,是寻求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内容中的重要保障。

2.4 推进农业产业竞争优势的发展

寻求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要推进农业产业竞争优势的发展。当前,山区县的特色农林产品深度加工综合开发技术研究不足。农产品加工企业共同存在的问题有很多,从基础条件来看,设备普遍落后,基地分布星散,机械化、标准化程度较低;从生产的农产品来看,品种单一,以初级产品为主,缺少精深加工,农业附加值不高,也鲜少有特色品牌打响。武陵山区的农业产业目前尚未形成规模化,缺少竞争优势,其制约因素表现在市场布局小,生产要素流通困难,规模化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缺失等[24]。福建山区以泰宁县为例,农产品以初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增值能力差,因此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也较低[25]。福建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效益较低,受益微薄,倘若遇到市场危机甚至会出现亏损。云南山区的蚕桑产业,丝绸仍以初加工企业为主,其科技创新综合水平较为落后,导致蚕桑产品的附加值较低,产业链短,影响了产业的发展水平与竞争力[26]。贵州山区尤其是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花椒、生姜等特色农作物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规模效益不明显,市场价值高的经济作物规模较小等问题[27]。河北太行山山区县的产业发展各自为政,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园区的经营水平、规模效益不高,整体发展特色性不强,难以形成较大的竞争优势[28]。吕梁山区拥有红枣、山药等特色农产品,但由于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条件差、物流仓储设施无法供应、市场信息滞后等问题,吕梁山区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29]。因此,推进农业产业竞争优势的发展对基于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至关重要。

3 内源式发展理念下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策略

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内容决定着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策略。

3.1 围绕特色的农业产业综合开发策略

基于内源式发展理念,要围绕山区的特色农业产业,开发具有区位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用现代工业、现代经营方式及高新科技来支持农业、帮扶农民。武陵山区根据当地优势来发展农业产业,主打绿色食品,培育精细特色农业产品,打造名、特、优农产品和武陵山区特色品牌。福建省山区可以走跨省招商引资的发展道路,加强与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的合作,运用好山区县丰富的自然、劳动资源,来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名特优农产品,推进休闲观光农业。云南山区要探索能够突出当地特色的农业产业方向,发展要突出特色,发展山区农业产业;突出精品,发展高产优质农产品;突出休闲,开发生态旅游农业。贵州山区的农业基础设施亟待改变,产业路的修建就是第一步,进一步加强土地整治建设,减少农业产业经营的成本。另一方面要加强灌溉用水,解决蓄水灌溉问题,为农民从事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保障。河北太行山区依托当地优势资源,结合传统产业习惯,多元化地发展具有当地的特色的农业产业,以发挥出主导优势,为生态、经济建设提供帮助。与此同时,应该注重科技支撑作用,加大标准化技术推广力度。吕梁山区应该改变原有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第二产业的结构升级,发展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第一产业要基于内源式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走生态农业的道路。

3.2 摆脱资源环境条件劣势的发展策略

要将摆脱资源环境条件劣势的发展策略作为基于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山区农业竞争力策略的突破口。建立产供销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为山区县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改善其封闭落后的思维习惯和自给自足的局面,实现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武陵山区可以开展生态移民,将山区居民从生态环境脆弱区整村异地搬迁,通过给予补助与扶持政策来提高农民生活条件。对山区的生态脆弱区进行封山育林,辅之以人工恢复,对人口进行劳务输出。福建山区县要转变原来粗放污染重的发展方式,节约能源,构建生态资源体系,走低污染、低消耗、高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的集约式农业发展路径,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水平[30]。云南山区应该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为基础,“一产接二连三”,用第二、三产业的推动农业发展,摆脱特色农业发展较为落后的现状。贵州山区生态环境脆弱,要走生态农业发展的模式,走农业生态化道路,探索不同山区资源条件下不同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发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美丽乡村、生态移民、退耕还林都是摆脱资源环境条件劣势的有效发展策略。完善河北太行山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摆脱山区原来水利建设薄弱、交通不便等困境,用科技推动山区农业发展,发展山区绿色农业,发展农业保险、农业企业、银行、保险担保公司,增强山区农业抵抗资源条件劣势的能力。吕梁山区要摆脱资源环境条件劣势,应走生态移民加生态建设的道路,通过生态移民给农民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通过退耕还林等措施恢复生态区。

3.3 保证农业产业有效投入的发展策略

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充足的有效供给,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政府机制建设十分重要。要加强山区县的财政供给、人才供给和基础设施供给,规范基层领导机构,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武陵山区根据发展实际,强化农业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有效投入,强化农产品市场信息及信息服务体系。同时,政府部门应出台扶持农业产业发展、规范规划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农民开展科技创新。福建山区要加强沿海地区农业产业向山区的转移升级,加强资金投入、人才投入、科技投入,引进项目,发展新型农业。同时可以学习中国台湾农业发展的先进模式来发展福建山区农业产业。云南山区要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投入制度和检查机制,使投资制度更加多元化,并继续整合各方资金,加大扶贫力度。提高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重点抓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教育水平,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另一方面,贵州山区要根据循环经济理论来发展生态工业,既能有效减少传统工业对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又能提高贵州山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河北太行山区应继续完善山区县农业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及政府引导,扶持龙头企业,加强科技投入,构建太行山区优势农业产业的科技创新平台。吕梁山区要摆脱资金问题对农业发展的制约,应该进一步多元化投资体制,加强生态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精准扶贫力度,扶持医疗卫生、公共教育等事业的发展。

3.4 推进农业产业竞争优势的发展策略

要基于内源式发展理念发展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就要推进农业产业竞争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同时,在农业技术、相关政策上都要注重改革与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市场特征。此外,科技创新力度也要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形成山区农业产业竞争优势。武陵山区要结合资源优势,优化当地的品种结构,抓好特色农产品发展工作,提升农产品效益。同时要提高产业化经营程度,走“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加强农业专业化、产业化发展。福建山区要加强内部产业结构提升,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云南山区应该带领农民走市场化道路,扩大村级市场建设,加强商品流通,使农民学会经营。加强农民协会、深加工企业的建设,走农企合作共同发展的道路。贵州省山区要大力发展“五大产业”,即生态畜牧业、茶、烤烟生产、无公害蔬菜栽培和经果林产业,使其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31]。河北山区要利用好区位优势,把握市场导向,围绕当地特色优势农产品,如葡萄、食用菌、核桃、错季蔬菜、药材等,建设块状规模化,培育产业带和产业基地,构建“一域一业”的山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及空间布局,提升河北太行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吕梁山区要做好“8+2”农业产业化振兴3年计划,抓住竞争优势,发展核桃、红枣、杂粮、畜牧、蔬菜、马铃薯、林下中药材、食用菌八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并抓好市场与企业建设,提高吕梁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

内源式发展理念是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基础,发展山区农业产业要结合各山区独特的农业产业发展基本条件。符合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山区农业产业发展条件决定着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内容和策略。

4 讨论

本文在研究相关学者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运用内源式发展理念提出了发展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研究基于内源式发展理念,对中国典型山区的农业产业进行研究,阐明了内源式理念对于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内源式发展理念出发,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分析不同地区特有的农业产业发展条件,从而制定出更为切实有效的发展策略。今后,笔者将运用内源式发展理念,对农业产业竞争力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及实证分析,以期能够提出更多提高地区农业产业竞争力的有效发展策略。

[1]王运奇.SSM分析法在农业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分析中的应用——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26):298-300.

[2]李丰玉,董子铭.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J].江苏农业科学,2014(12):484-486.

[3]张佳卿.交通枢纽城市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整合研究——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2):2954-2961.

[4]赵玉颖,于丹.基于GEM模型的黑龙江省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J].特区经济,2016(9):108-109.

[5]李碧宏.基于“钻石”理论的武陵山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107-112.

[6]方颖.福州市山地资源型休闲农业开发研究——以闽侯县鸿尾乡为例[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4.

[7]张一群.云南保护地旅游生态补偿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

[8]郭芹.贵州喀斯特山区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整合的路径探索[J].理论与当代,2013(1):10-14.

[9]贾献松.河北省太行山区主要果树种植适宜性与优化布局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5.

[10]张晓婧.吕梁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问题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4.

[11]邢美华,王荆州.湖北省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比较优势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4):6435-6443.

[12]代绍奇,伍博炜,林羽珊.福建沿海发达地区、内陆欠发达山区农业产业结构演变对比研究——以福清市和松溪县为例[J].山东农业科学,2016,48(1):161-167.

[13]汪楹.金融服务滇西边境山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以云南省保山市为例[J].农村金融,2013(386):73-76.

[14]牛晓敏,周大迈,张爱军,等.河北省阜平县特色农业产业的SWOT分析[J].北方园艺,2014(14):185-188.

[15]李理.生态脆弱性约束下武陵山集中连片贫困区扶贫模式分析以渝东南片区酉阳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4.

[16]曾强.宁德市山地农业发展规划与建设策略[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4.

[17]吕怀玉.边疆民族地区减贫战略研究——以云南省为例[D].昆明:云南大学,2013.

[18]杨秀军.贵州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14,8(18):141-143.

[19]商兆奎,邵侃.自然灾害胁迫下武陵山区农业发展:多重困境与突破路径[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3(2):51-57.

[20]罗锴城.长汀县童坊镇农业产业布局与规划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

[21]刘银东.浅谈永善高寒山区农业发展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 2015(12):51-52.

[22]彭金轮.加快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刍议[J].农技服务,2015,32 (3):7-9.

[23]李锦华.山西省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周活动创佳绩[N].农村工作通讯,2014.

[24]易兵,戴诗庭.武陵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85(3):37-38.

[25]黄天福,吴攀登.闽西北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以泰宁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2):9450-9452.

[26]陈啸云.云南山区蚕桑产业发展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27]邓显彬,罗海波,吴琳娜.喀斯特山区县域生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布局:以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为例[J].贵州农业科学, 2014,42(7):230-235.

[28]王增学,张秀芳.沙河市西部山区丘陵农业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基层农技推广,2014(5):59-61.

[29]程艳.山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师,2015(12):22-24.

[30]苏迎平.生态文明视角下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演变内在机理分析——基于福建省三明市的实证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2.

[31]赵文龙.贵州山区农业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初探[J].三农论坛,2015, 32(5):9.

Development Cont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in Mountainous Area Based on Endogenous Development

Zhang Hangrui,Li Qi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 030801,Shanxi,China)

As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ous agricultural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endogenous development concept determines its development content.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untainous agricultural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is a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the endogenous developmen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mountainous agricultural industry comprehensively,the paper takes Wuling mountainous area,Fujian mountainous area,Yunnan mountainous area,Guizhou mountainous area,Taihang mountainous area and Lvliang mountainous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different regions based on the endogenous development concept.Through the in-depth study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Mountainous County;Agricultural Industry;Competitiveness;Endogenous Development Concept;Development Content

F327

A论文编号:cjas16120009

张航瑞,女,1992年出生,山西文水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通信地址:030801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Tel:0354-6285000,E-mail:332877234@qq.com。

李茜,女,1963年出生,北京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农村区域发展。通信地址:030801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ail:liqian765@163.com。

2016-12-06,

2017-03-21。

猜你喜欢
内源农业产业山区
基于价值链的农业产业优化路径分析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四川美丰拟投资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山区修梯田》
植物内源RNAi抑制CRISPR编辑效率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山区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外源现代中的公正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源资本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