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

2017-02-01 11:12曲淑清
保健文汇 2017年10期
关键词:伤人保护性精神科

●曲淑清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

●曲淑清

目的:探究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精神科收治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伤人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伤人事件发生率为2.5%,对照组的伤人事件发生率为15.00%,观察组患者的伤人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科患者实施约束保护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伤人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精神科保护约束;临床应用;护理措施

由于精神科患者比较特殊,为了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必须要制定多种护理措施。约束性保护干预就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方法,主要通过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限制患者的精神紊乱,从而减少患者对他人以及医院环境的破坏,进而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如果约束保护措施不恰当,就会引发各种不良后果,因此必须科学的制定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护理措施.为了探究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的临床应用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部分精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精神科收治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性患者有45例,女性患者有35例,年龄范围在23—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01±3.44)岁,其中,有狂躁症患者45例,精神障碍患者有25例,另有10例为精神分裂患者;对照组:患者男性患者有46例,女性患者有34例,年龄范围在25—4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02±4.23)岁,其中,有狂躁症患者46例,精神障碍患者有26例,另有8例为精神分裂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观察组实施约束保护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按照医嘱给予患者服药,密切关注患者的精神状况,若有不良情况主动与临床医生报告等。

观察组:(1)选择适合的约束部位,一般而言,主要在肢体关节部位,尤其以上肢腕关节和下肢踝关节部位为主;(2)使用医院统一提供的棉制布带进行约束;(3)在进行约束之前,给予口头性的告知,若发生紧急的情况,可以先予以约束之后再告知;在约束完成之后,对约束效果进行评价,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波动,在症状得到缓解之后,可予以解除约束带,让患者得到休息;(4)在进行约束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注意约束带的松紧程度,观察患者是否发生肢体血液循环障碍等不良情况,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对夜间进行约束的患者,还应该关注患者的衣物和被褥是否在干燥的状态下[1]。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出现伤人事件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的伤人事件为2例,伤人事件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出现的伤人事件共12例,伤人事件发生率为15.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伤人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约束分为躯体约束和化学药物约束,躯体约束国际上没有通用定义,美国医疗财政管理局(HCFA)将躯体约束定义为:使用任何物理或机械性设备、材料、工具附加在或临近于患者身体,使患者不能轻易将其移除,限制患者自由活动或使患者不能正常接近自己身体[2]。精神科保护性约束实质就是躯体约束。主要利用约束用具保护精神疾病患者及周围环境免遭损害。故称为保护性约束,是精神科一项特殊护理操作技术,不是一种简单捆绑技术,它包含着一定的医疗风险。保护性约束是辅助治疗与安全管理有效措施之一分析表明,保护性约束不仅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还可避免患者伤害他人、物品或自伤、自杀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3]。保护性约束的应用原则为:(1)患者当时有伤害自身或者危害他人的危害性;(2)为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3)有其他较少限制的措施,但在当时无法提供或使用后无效。适应对象:精神症状如妄想、幻听、幻视、情感高涨、情绪低落等导致的行为障碍患者,如精神运动性兴奋、攻击他人、损物、自伤、自杀以及药物或躯体疾病所致意识障碍、平衡能力受到影响者。

在实施约束护理干预的同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降低使用约束带的频率,由于患者的病情还可能受到护理人员工作态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患者的发病情况是十分不稳定的,对患者进行身体约束一般在较为紧急的情况才应考虑;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大大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做到培养出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思想,让护理人员了解患者在进行约束的同时,其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的众多负面影响,应该多为患者设身处地的着想,而护理人员也应该对患者的发病行为进行专业培训,以便更好的应对;可以定期对病房安全问题进行护理小组探讨;(2)对约束流程进行规范,若经常对患者进行强制性的约束,可能会大大引发护患矛盾,进而造成医院形象受损,因此,在使用约束干预的同时,应严格遵循相关的制度程序,并与患者的家属进行经常性的密切沟通,以此得到患者家属的理解;(3)在进行约束的过程中,也应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为患者创建良好的病房环境,减少患者的敌对情绪,尽量缩小患者的约束时长,以此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

本研究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伤人事件发生率(2.50%)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由此说明了,约束保护护理干预可以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让患者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得到休息,大大保障了患者和周围人员的安全,并有利于评估患者的风险行为,以便进行更好的临床治疗,该种护理干预措施实施优势性明显。综上所述,对精神科患者实施约束保护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伤人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神经精神病医院)

[1]张丽华.临床保护性约束对精神科患者及家属的影响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8):21-22.

[2]张红.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患者中的使用特征及护理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07):62-65.

[3]杜艳.精神科住院患者使用保护性约束带护理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2):1626-1627.

猜你喜欢
伤人保护性精神科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莫让网评伤人心
伤人的火锅
宠物伤人要赔偿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