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2017-02-01 11:12曹彩霞
保健文汇 2017年10期
关键词:抢救室亲属家属

●曹彩霞

心理护理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曹彩霞

急诊病人多数起病急、病情危重,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最有效的措施进行救治,以保存生命、缓解急性发作的症状,最大限度地解除病人的痛苦。但是受旧有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使得部分医护人员只重“疾病”不重“人”,认为“急诊工作就是争分夺秒抢救病人生命”,对心理护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觉得心理护理无关紧要。事实上,急诊病人由于发病急,或病情危重,使得他们的问题更多、心理更加脆弱。如强烈的负性情绪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的应激反应,表现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肌肉紧张、手足发冷、睡眠障碍等,让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带来不利影响。情绪过于激动,常常会使病情加重[1],有时还会让患者或者家属不配合而延误抢救,妨碍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如何在急诊抢救中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亦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笔者通过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在急诊抢救中心理护理的几点体会,供同道参考。

急诊抢救;心理护理;体会

1 初入抢救室的心理护理

(1)对病人的护理。进入抢救室,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对自己病情的猜测,病人感到紧张不安。如何让患者消除不安和紧张的情绪,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相关诊治尤为重要。此时,护士应针对不同情况,给予解释安慰,使病人保持镇静。如接诊因心脏病发作而心慌气短的病人,给予病人吸氧的同时,告诉他“现在给您吸氧气,把这个鼻塞放进您的鼻孔,请您不要紧张,呼吸尽量平稳一些”,“如果您平躺着感觉气短,我可以帮您摇高床头”,一两句关切的话语,都有助于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对发生意外事故而无亲属在场的病人,躯体的痛苦加上内心的不安,使他们更加焦虑、恐惧,常常脸色苍白、呼吸加快、浑身发抖,感觉过敏,会不时地喊“大夫,快救救我,我不行了”。护士一方面应有条不紊地进行救治,如观察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同时安慰患者“目前来看,您主要是外伤,没有生命危险”“我们会全力以赴对您进行治疗,并尽快通知您的亲属,请您不要担心”,以减轻病人心理负担。

(2)对病人家属的护理。急诊病人常常陪护人员很多,因为担心病人的病情而不愿离去,过多的陪人会影响抢救室的工作环境和秩序,也会防碍其他重病人的休息。这时,护士应给予耐心的解释何劝告,如“我们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会给予病人精心治疗,请你们放心”,“陪人太多,会影响病人情绪,太激动对他的病情不利,请大家配合”。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家属大多都会理解、主动离开。切不可因陪护过多对患者亲属有厌烦情绪,甚至发生争执,产生纠纷。

2 抢救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1)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危重病人的诊治过程中,常常需要做一些化验、检查、监测及特殊治疗,病人对这些陌生的诊疗手段感到恐惧不安,甚至拒绝配合。护士应根据病人不同情况,讲明所做检查、治疗的必要性及方法,教给他怎样配合会减少痛苦,使病人打消顾虑。如急诊抢救中常会遇到一些服毒后拒绝治疗、洗胃的病人。有的神情绝望、紧咬牙关,有的嚎啕大哭、求死不求生。对这些病人来说,因为受到很大打击,使他们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远比身体的治疗更重要。而且,心理问题不解决,他们再次自杀的可能性极大。护士应同情理解病人的处境,用和蔼的态度、真诚的语言来开导病人,同时尽可能争取亲属配合,共同关心病人,使他们珍视生命、面对现实、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对待这些病人决不能歧视他们,或者因为工作繁忙而表现得极不耐烦,甚至说出一些伤害病人自尊心的话,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多与他们交流,密切观察病人情绪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注意维护病人的隐私权,减少闲杂人员围观、议论。还有,在急诊抢救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严重创伤的病员,有的全身多处骨折、出血;有的腹部开放性损伤,甚至肠管外露,这对其他重病人来讲,都是一种恶性刺激。在对这些危重病人进行抢救时,如实施心肺复苏措施、气管插管、胸外按压等,会对其他病人造成不良暗示,加重其心理负担。护士应注意到这些病人的心理需求,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如用屏风遮挡,并给以适当的语言安慰;条件许可时,将这类病员隔开抢救,以避免对同室病人的不良情绪刺激。

(2)病人家属的护理。病人病情危重,家属十分焦急,我们应尽可能及时地将病情及治疗情况向亲属如实通报,耐心回答他们的疑问,使他们心理有所准备,协助我们做好病人的工作,取得最佳疗效。对有些平时身体健康的人,如果在短时间内猝死;或者重病人的病情反复,濒临死亡等等,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亲属常常难以接受,否认事实,甚至认为是医务人员没有尽力救治而横加指责。此时我们应该体谅亲属的心情,不与之争辩,以温和的态度,实事求是介绍病情发展及抢救经过,对他们的不幸表示同情、理解,允许其通过哭泣、倾诉等方式发泄不良情绪。有时也需要进行一些明知无效的“感情抢救”,以使亲属的心理有一个适应过程。

3 病情平稳后的心理护理

对于经过抢救,病情平稳,需要搬出抢救室的病人,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心理支持。特别是自杀未遂的病人,应教给他们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如与亲友聊天、写日记、做运动等,鼓励他们勇敢面对挫折、压力,做生活的强者。需要转入专科病房进行系统治疗的病人,因为感觉抢救室仪器设备齐全、医护人员24小时在旁值守,病情变化可随时抢救,对即将要去的地方有时会心存疑虑,护士应给病人及亲属介绍病区专业优势特点及医护人员配备情况,使他们感觉到住院后仍能得到精心治疗和优质服务。另外,搬运途中专人护送,也有助于消除病人及亲属的不安心理。

4 体会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对患者的认识亦发生了深刻地变化[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现代疾病是多种综合因素致病,要进行全方位诊断治疗,注意情绪、个性、不良行为、心理应激这四大因素。无数研究已充分证实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均起到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在急诊抢救中,做好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

虽然急诊抢救病人病情危重,有时无法正常交谈,而且病人在抢救室停留时间较短,不可能进行深层次的心理护理,但是我们护士可以通过对病人行为、表情的细致观察,发现其主要心理问题,灵活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进行及时的心理护理,使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压力减小到最低程度。在抢救工作中,护士整洁的仪表、关爱的神情、体贴的语言、沉着冷静的态度、娴熟的操作技术,以及迅速有序的抢救措施,甚至一个小小的动作,如握住病人的手、扶着病的肩、抚摸患儿的脸,对病人和亲属来说,都是有效的心理安慰,可使他们产生信赖感、安全感。运用语言艺术进行心理沟通可随时进行,在治疗操作中、病情的巡回观察时,均可因人而异地给予病人及家属以心理支持,使他们情绪稳定。及时有效的沟通,还可以避免病人及亲属因对医疗护理工作的不理解而产生的误会,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创造和谐的医疗环境。从而有助于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病人的抢救治疗,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病人和亲属心目中树立一个全新的护士形象。所以我们护理工作者在繁重的抢救工作中,时时要以爱心、耐心、同情心去关心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同时还要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进取之心。如此,在平凡的工作中,才会真正体现我们护士自身的价值。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51医院急诊科)

[1]郝玉玲,方秀新,薄本芝等.老年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03,9(2):148-150.

[2]王晓林,鲁灵.现代医学模式下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J].齐鲁医学杂志,2003,18(3):347.

猜你喜欢
抢救室亲属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限制抢救室人流量对急诊医疗质量的影响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急诊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与实践
急诊抢救室封闭式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我爱瑞金之温情抢救室
English Abstracts
狗也怕醉汉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认知功能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