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护理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

2017-02-01 11:12赵换珍
保健文汇 2017年10期
关键词:精神状态血管性康复

●赵换珍

综合康复护理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

●赵换珍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护理对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具体的应用方法。方法:笔者选取了2015.01.20-2017.04.20期间于本院就诊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性的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一组采取药物治疗+常规护理方法,为对照组;另一组采取药物治疗+综合康复护理办法,为研究组,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和采用巴氏指数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病情的变化信息进行采集和对。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在护理前后其MMSF评分和BI评分都有了积极的改善,研究组患者的变化比对照组更为明显,研究组患者经护理后MMSF评分为21.32±3.54,BI评分为85.11±4.83;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后MMSF评分为18.01±2.71,BI评分为76.24±1.44。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采取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护理具有积极意义,可以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

综合康复护理;血管性痴呆;心理干预;日常活动能力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加之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得血管性疾病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有了逐渐年轻化的趋势,血管性疾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小。血管性疾病会导致神经性问题,从而引起痴呆,对于痴呆患者的护理是一项艰难且长期的任务,常规的护理办法在临床治疗中起不到良好的护理效果,为了探索新的护理方式,加快患者恢复,笔者对综合康复护理办法进行了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选取了2015.01.20-2017.04.20期间于本院就诊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血管性痴呆,排除了其它因素所致痴呆案例,比如智力障碍、非血管性疾病所致以及精神障碍,同时排除80岁以上难以确定痴呆原因的患者。将患者随机性的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一组采取药物治疗+常规护理方法,为对照组;另一组采取药物治疗+综合康复护理办法,为研究组。

对照组基本情况: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在62-76岁之间,平均年龄67.8±3.5岁。采用精神状态量表和采用巴氏指数评价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日常行为能力,治疗前其MMSF评分为13.45±2.44,BI评分为 68.04±3.26。

研究组基本情况: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在65-78岁之间,平均年龄69.5±4.3岁。采用精神状态量表和采用巴氏指数评价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日常行为能力,治疗前其MMSF评分为12.97±3.64,BI评分为 67.37±3.85。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药物治疗+常规护理方式,主要是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营养状态等进行控制,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状态,注重机体微循环与脑细胞营养,部分患者需采取持续吸氧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包括:

1.2.1 心理干预

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情绪是多样化的,比如傻笑、无端伤感、哭泣、疑虑等等,这些情绪长久持续下去就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焦虑和抑郁,因此,在护理过程总,必须要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将患者情绪带入一个平稳的情景当中,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更为积极的事物上,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陪伴。

1.2.2 智力训练

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理下降严重,加之情绪问题的干扰,使得这类患者对外界任何事物的接受程度和学习能力都非常低,这给护理人员的智力训练带来了很多的困扰。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智力训练要循序渐进,从简单的能力训练开始,比如向患者展示一些色彩艳丽、明亮的图片,图片内容要尽量简单,而后引导患者阐述图片中的事物,或向患者提问关于图片的问题;然后,可以让患者识别一些色彩或者事物,例如瓜果、车辆等等;最后,训练患者的肢体控制能力,引导患者拿取一些就近的物体,不断的提升其肢体动作能力。[2]

1.2.3 功能训练

一些血管性痴呆患者会有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功能障碍,比如语言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等,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行为功能进行评价之后,依据患者的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比如针对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可想患者描述一些简单的物品,这些描述会逐步在患者脑海中形成记忆,然后护理人员可以鼓励患者将这些记忆用语言表达出来,逐渐的让患者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情感等等。

1.3 观察指标

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智力情况进行评价分析。比如识别记忆能力、定向力以及语言能力等等。采用巴氏指数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定。MMSF与BI评分均取平均值,平均值越高,说明患者的智力情况也高,其日常活动能力越强。[3]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患者的所有试验数据录入SPSS18.0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在护理前后其MMSF评分和BI评分都有了积极的改善,研究组患者的变化比对照组更为明显,研究组患者经护理后MMSF评分为21.32±3.54,BI评分为85.11±4.83;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后MMSF评分为18.01±2.71,BI评分为76.24±1.44。

3 讨论

传统的常规护理方式对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护理效果并不明显,只能保障患者机体尽量不发生病变,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则有效针对了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各类临床表现,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采取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护理具有积极意义,可以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

(作者单位: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精五病区)

[1]郭祥艳.综合康复护理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6):182-183.

[2]薛小侠,王莹.综合护理在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S2):204-205.

[3]杨秋菊,袁婉欢,黄惠君.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19):135-136.

赵换珍(1990~),女,护士,研究方向为精神病护理。

猜你喜欢
精神状态血管性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还不都一样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体育教学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重要性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
通络止痛方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