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7-02-02 03:12杨林芳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35期
关键词:危重运转品管圈

杨林芳

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科,贵州贵阳 550002

近年来有报道显示,在我国危重患者转运中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达67.8%[1]。因此进一步深入探讨此阶段患者安全转运具有重要意义。品管圈即我国临床新型护理策略,由相同、互补工作性质的人员自发组成数人的小圈团体,通过集思广益、互助合作解决面临的问题或课题,其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该次研究将品管圈护理策略引入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应用中,抽样选取该科(急诊科)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2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其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样选取该科(急诊科)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2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1例,其中对照组男33例,女28 例,年龄 50~85 岁,平均年龄(63.7±11.7)岁,根据转入科室分为:心血管内科13例,消化内科10例,神经内科23例,重症监护室11例,其他4例;试验组男31例,女 30 例,年龄 50~85 岁,平均年龄(64.0±12.0)岁,根据转入科室分为:心血管内科12例,消化内科11例,神经内科22例,重症监护室10例,其他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经验性运转护理,观察组给予品管圈护理策略合理运送,具体方式为:①组建品管圈:自2016年3月于急诊科内组建品管圈,由7名护士、3名护师、护士长1名。由护士长担任“圈长”一职,主要负责日常活动计划的拟定与分配,伦理会领导担任监督人员,责任在于对组内成员操作进行监督。小组主旨为“规范、安全急诊患者入院转运”。②遵守规章制度:对危重症患者转运流程均严格遵循急诊科内相关规章制度,在第一时间接触患者时,给予全面评估(病情程度、患者资料、物品等),同时给予患者与家属入院宣教,转运前备好相关抢救物品,如氧气袋、插管箱、转运箱,转运时加强管路管理,规范标记输液管与其他导管,并妥善固定,方式出现扭曲、滑脱等情况的发生,若中途出现导管脱落应当即给予应急预案处理,此外在运转中需时刻注意患者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变化等;③优化转运策略:时刻关注国内外相关转运指南与新型转运措施,不断改进转运模式,此外当前对当前使用的转运策略给予严格质量控制,如运转前与所接收科室人员积极沟通,评估运转风险、预见性干预生命体征不稳定者气道安全与循环稳定等、分析需准备仪器、设备、药品等,确保运转后可立即给予抢救,同时检查相关设备功能状态,调整为备用状态。在运转中应与后勤保障人员协调为患者建立“绿色通道”,确保患者运送中时效性;④定期培训,加强风险意识与安全知识掌握:对运转部门成员给予定期开展相关知识讲座,除涉及简单、常用医学知识外,运转方法、应急情况处理、心肺复苏等技能培训也是重要环节,使运转员工具备一定认知度,当意外情况发生,可行简单抢救处理,为临床治疗提供时间。落实贯彻以预防为主的转运管理原则,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不仅针对会里人员安全转运全新理念的转换,同时仍需不断强化风险意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堵塞或脱落情况、急救物品不全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转运至病房与导管室时间等指标。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n(%)]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其中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χ2检验,对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以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经对两组患者转运后统计显示,试验组患者管道堵塞或脱落、急救物品不全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转运至病房与导管室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转运时间比较

试验组转运至病房与导管室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转运时间比较[(±s),min]

表2 两组患者转运时间比较[(±s),min]

组别 转入病房时间 转入导管室时间试验组(n=61)对照组(n=61)t值P值11.80±5.39 18.28±7.45 6.54<0.05 4.79±0.76 7.56±0.83 3.46<0.05

3 讨论

急诊即紧急救治与抢救,此科室的成立主要满足在患者受到突发疾病、意外伤害后,可在最快时间得到专业、正确的救治[2]。据相关调查显示[3],急症患者死亡中,超过99%的患者因错过急诊抢救的黄金时机,导致预后效果差,最终失去生命。特别针对危重患者而言,抢救时间把握、安全转运等情况是患者生存率的重要保障。

另外通过该次研究,该研究对现临床急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为如下几点,以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①护理人员转运安全意识不足,且缺乏实践经验,其中表现最突出集中在年轻护理对运转中危险预见性不足,且应急能力不足等有关,而导致此情况发生的因素肯可能为日常安全培训较少,护理人员对安全转运认知度不足,加上急诊部门日常工作量等因素;②转运期间药品准备不足,在抢救物品、药品等放置、摆设杂乱,导致在取急救物品或药品时出现遗漏等;③对患者病情评估不充分,且转运与交接部门有效沟通欠佳;④急救管道疏漏,此因素与急诊时间端、任务量大有关,易导致疏漏。品管圈应用于急诊优势主要体现在多方面,以患者角度与医疗机构角度笔者简述如下:其一品管圈管理策略最大程度保障患者转运时期的安全性,通过采用针对性必要措施,有效减少或预防了不良事件情况的发生[4]。其二品管圈管理策略对护理人员服务质量意识给予强化,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形成了问题意识与质量管理参与意识,助于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工作效率、质量均得以提高,从该次研究结果中可见试验组患者管道脱落、急救物品不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情况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转运至病房与导管室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效果确切。在刘小敏等人[5]通过开展护理品管圈活动,分析急诊患者现存风险问题因素,并制定与实施相应对策,从其结果处可见品管圈落实后,突发抢救事件得以明显改善(P<0.05),发生率自0.41%降至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员综合素质提升(P<0.05),由此提示品管圈的开展有助于降低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品管圈管理应用于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移中效果确切,可针对性对患者进行安全转运,有利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为临床抢救提供重要基础,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1]田卫江.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7(1):70,79.

[2]李宏,姜金霞,杜云海,等.品管圈在急诊患者入院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J].上海护理,2016(6):46-49.

[3]徐湘蓉,张玉,邓定芝,等,李枝国.JCI标准下儿科急诊危重患儿行检查时院内安全转运[J].全科护理,2015(10):946-947,951.

[4]李斌,曾艳,吴伟.品管圈在推进急诊患者安全转运交接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0(17):1924-1925.

[5]刘小敏,李敏玲,宋晔,等.护理品管圈活动降低急诊留观患者风险的效果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6,16(8):886-890.

猜你喜欢
危重运转品管圈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例的护理体会
品管圈活动在普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用品管圈活动方法提高急诊生化检验及时率
复旧运转
《狮来运转》萌翻石狮
时来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