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特色疗法》选修课中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应用

2017-02-02 02:56方刚张曼李晶晶张青槐薛丽飞范小婷林基勇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35期
关键词:壮医医药考核

方刚,张曼,李晶晶,张青槐,薛丽飞,范小婷,林基勇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001

自国家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以来,高校特色课程建设改革不断深入,优势特色选修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1]。当前该校中医院校关于中医学专业选修课程中民族医药课程是该校优势特色课程,随着壮医课程体系的完善,除了原有《壮医药药线点灸疗法》《壮医药学概论》等经典课程外,又新增了《壮医特色外治》《壮医筋经疗法》等多门壮医药选修课。

当前,在中医学专业学生在选修壮医药类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原有灌输式的授课方式,教学方法单一已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致,更加难以让学生学以致用[2],因此,探索新的教法在壮医药类选修课教学中刻不容缓。其次,广西壮族自治区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及壮瑶医振兴计划,学校中医学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培养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型人才。中医学专业在掌握该课程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如何学习好选修壮医学课程,以达到凸显中壮结合的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这也是该校中医类院校培养适合现代社会需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校2016级选修《壮医特色疗法》的同学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研究方法,各抽取中医学专业2个班级,将其中1个班级予以微课与翻转课堂,为观察组(共计89名学生),另外1个班级予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对照组(共计92名学生)。观察组男生42名,女生47名;平均年龄(19.21±0.56)岁。 对照组男生45名,女生47名;平均年龄(19.25±0.61)岁。两组研究对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好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在授课前,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设计进行微课设计,以《壮医特色疗法》中的某个难点或者重点为主题,如壮医药线点灸,每章节可根据学时不同设计1~3个微课(8~10 min/微课),主要内容涵盖主题导入、知识点讲授、作业布置、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及拓展知识,共计6部分,以PPT形式呈现,可借助录屏软件制作,一般应控制在15页左右,界面以干净整洁、色彩简洁、文字精炼、结构合理为特色,尽可能重点突出、层次分明[3-4]。

任课教师在上课前,将微课及PPT课件以及学科网址一并发至学生,采用学生自学,在微课中完成布置作业,根据引导提出问题的方法,上课中由学生进行随机分组,推举出组长、记录员,围绕课前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由记录员进行汇总,形成小组意见进行汇报,任课教师可根据学生课前作业完成情况,结合课堂汇报情况,发现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并结合《壮医特色疗法》中所讲述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实践、临床思考,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课后,学生可以根据课前、课内学习情况自主调节学习进度,根据任课教师分发的微课进行学习或拓展知识,并完成课后作业、测试,在线与教师交流。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用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效果评价指标

自制简易教学效果测评表已在该校应用多年,主要用于考察学生对于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以及对自身的帮助,以100分为满分,根据分值分为很满意(≥90分)、满意(76~90 分)、一般(60~75 分)以及不满意(<60 分)。同时,学期末,通过自制的“理论及实践考核”对学生进行考核,其中理论及实践考核则主要由壮医教研室组织理论与实验能力考核,每项50分,共100分,实践考核由3名经验丰富副高级职称以上的壮医学专任教师进行考核。

表1 两组教学效果相关指标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教学效果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教学满意度、对自身帮助的满意度均为98.88%,相较于对照组均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见表1。

2.2 两组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考核均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考核比较[(±s),分]

表2 两组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考核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理论考核 实践能力考核观察组(n=89)对照组(n=92)44.5±7.1(26.7±7.7)▲43.2±5.0(25.1±5.2)▲

3 微课与翻转课堂在《壮医特色疗法》选修课中的效果分析

壮医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30多年的不懈挖掘、整理和研究,壮医药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建立了壮医药学术和学科体系,推广了壮医临床应用,开展了壮医药高等教育,确立了壮医药在我国民族医药的地位[5]。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壮医药的发展与国家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很大的差距,实施“壮瑶医药振兴计划”,解决人才培养的短板,在中医学人才培养中更多、更好的传授壮壮医药知识、技法等将有助于解决壮医药人才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发展我区壮瑶医药服务。

壮医药类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普遍授课教师仍采用教条式及灌输式的授课方式,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激情,在教学模式上忽略了对学生潜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必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利于壮医药类课程培养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学生的兴趣对于学习好一门课程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壮医药类的课程学习中,传统模式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微课及翻转课堂作为新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微课形式解放出来的课堂时间可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了契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为传统课堂忽视学生差异与教学缺乏针对性的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6-7]。在选修课程壮医学上使用微课及翻转课堂的新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选修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变被动为主动掌握知识,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教学满意度、对自身帮助的满意度均为98.88%,相较于对照组均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可能由于微课与翻转课堂的结合应用,可更好地将知识溶于实践之中,与既往重视理论教授而忽视学生体验的教学模式相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在既往教学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多是属于被动接受,而在该模式中则是属于积极的参与,甚至是组织者,可对于知识进行主动构建。已有研究证实:通过阅读的信息可学习到10%,而体验过的知识却能学习到80%[8]。加之,在既往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单向的,而体验式教学则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可获得较为丰富的体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1]刘超,蒲丽娟,肖建英.教学改革背景下提高医学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5):2-4.

[2]童渐,张亮,都文霞,等.医学院校医学类非医学类专业公共选修课现状与需求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3):2059-2062.

[3]缪静敏,汪琼.高校翻转课堂:现状、成效与挑战—基于实践一线教师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5):74-82.

[4]张陶勇.高校“翻转课堂”教学的审视与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7(2):208-210.

[5]刘培.翻转课堂研究综述[J].教育现代化,2016,18(2):168-170.

[6]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21(4):46-51.

[7]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

[8]马佳佳,刘淑娟,陈必良.翻转课堂模式下临床实践教学教师角色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6):528-532.

猜你喜欢
壮医医药考核
《医药导报》第十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基于培养壮医临床思维的壮医五诊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云南医药》杂志征订启事
壮医六方藤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白介素-6、TLR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古代医药文化大众传播方式概述
我国蒙医药法律保护的意义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基于ISNTCM的壮医诊断术语英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