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患者根管治疗的护理干预教学体会

2017-02-02 03:10李艳茹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35期
关键词:考核成绩根管牙周炎

李艳茹

长春市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吉林长春 130000

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慢性感染疾病,累及牙龈、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骨质等四种牙周支持组织,会引起牙周支持组织的炎性破坏,患者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口臭等症状。多数研究表明,牙周炎大多是由厌氧细菌感染所致,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根管治疗是临床上治疗牙周炎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如果术后口腔护理方法不当,患者易引发细菌感染,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合理有效的护理教学方法在临床带教过程中非常重要。该文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3月在该院口腔科实习的24名护士生为研究对象,研究护理干预在根管治疗术中的教学效果,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口腔科实习的24名护士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名。对照组实习生中,男 2名,女 10名,年龄 21~23岁,平均(22.0±1.25)岁,其中大专生8名,本科生4名,实习前护理知识考核成绩平均分为73.5分,口腔护理操作能力考核成绩平均分为75.4分;观察组实习生中男1名,女11名,年龄20~23 岁,平均(21.5±1.12)岁,其中大专生 5 名,本科生7名,实习前口腔护理知识考核成绩平均分为72.3分,口腔护理操作能力考核成绩平均分为74.5分。两组护士生在性别、年龄、学历、护理知识及操作能力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护士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由带教老师按照实习大纲进行口腔科护理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方法的讲授,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及教学反馈。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护士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教学法,具体方法如下。

①课前预习。将护士生分为4个小组,每组3名,上课前下发预习任务,可通过观看教师自制微课视频等形式由护士生对课上要学的内容进行预习;课上组织护士生分别进行小组授课,根据自己所预习的内容,和大家分享学习心得和疑惑之处;带教老师根据牙周炎的临床特点讲解相关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方法等,并为学生解答课前预习遇到的问题。

②实践训练。由带教老师指导下,观看医师在为患者做根管治疗术前、手术时及手术后,临床护士的护理方法及技巧,带教老师在旁指导,使学生不断巩固课上所学护理知识,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提高护士生的护理能力。

实习结束后,对两组护士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并调查护士生的护理能力的提高程度及对教学满意度等情况。

1.3 评价方法

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实习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护理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采用百分制;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护士生护理能力的提高程度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口腔护理操作能力、与患者沟通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文关怀等;并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进行调查[2]。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生考核成绩比较

经过护理干预教学后,观察组护士生对护理理论知识和根管治疗术后护理操作的掌握程度好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生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士生考核成绩比较[(±s),分]

组别 口腔护理知识 护理操作技能对照组(n=12)观察组(n=12)t值 P值82.41±3.59 91.21±2.36 14.58 0.033 83.24±1.67 93.72±1.91 19.16 0.027

2.2 护理能力调查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教学后,观察组中护士生的护理操作能力、与患者沟通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文关怀等调查结果也好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实习生护理能力情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实习生护理能力情况比较[(±s),分]

组别 护理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患者沟通能力 人文关怀对照组(n=12)观察组(n=12)t值P值16.94±1.27 22.54±1.16 5.46 0.026 17.16±1.02 22.13±2.06 7.82 0.024 19.06±2.47 24.19±2.19 5.35 0.026 19.79±2.11 23.91±2.27 5.79 0.027

2.3 两种教学法满意率比较

经比较,观察组中有11名护士生对教学法满意,而对照组中仅有8名,满意度分别为91.67%和66.67%,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6,P=0.041)。

3 讨论

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慢性感染疾病,累及牙龈、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骨质等四种牙周支持组织,会引起牙周支持组织的炎性破坏,根据发病情况可分为慢性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坏死性牙周炎和反应全身疾病牙周炎等。患者在牙周炎早期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口臭等,但随着炎症的不断扩散,则会出现牙周袋、牙周溢脓、牙齿松动等症状,患者会感觉到牙齿咬合无力、牙齿钝痛,牙龈出血严重,有些患者会出现体温升高、颌下淋巴结肿大,甚至会引起全身不适。不良的口腔习惯不仅会引起牙周炎,并且还会影响牙周炎的治疗效果,加速牙周炎的发展,如偏嚼习惯、偏食、夜晚磨牙、紧咬牙、咬嘴唇、咬指甲、咬笔、吸烟、张口呼吸等,此外,菌斑、牙石、创伤性咬合、食物嵌塞等因素也可引发牙周炎[3-4]。

一旦患有牙周炎,则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牙周炎的治疗目标为:①去除病因,消除炎症;②恢复牙齿软组织及骨的生理外形;③恢复牙齿功能,保持疗效长久;④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等。当患者出现急性牙龈脓肿、急性坏死性龈炎、急性牙周脓肿等,应立即进行根管治疗,根管治疗是临床上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最常用的方法,是针对牙齿、牙髓和根尖病变的治疗过程。根管治疗是通过机械及化学方法去除根管内的大部分感染物,通过根管充填、冠部封闭,防止根尖病变,促进病变的根尖愈合。但是如果术后口腔护理方法不当,患者易引发细菌感染,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合理有效的护理教学方法在临床带教过程中非常重要[5]。

该文研究护理干预在根管治疗术中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经过护理干预教学后,观察组护士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护士生的护理操作能力、与患者沟通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文关怀等调查结果也好于对照组,并且两组护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也有显著性差异,满意度分别为91.67%和66.67%;经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牙周炎根管治疗术后,患者易引发细菌感染,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干预教学模式应用于口腔科护士生的临床带教中,不仅可以提高护士生的护理考核成绩,增强护士生的护理操作能力,还可以提高对教学法满意度,值得在教学中应用。

[1]刘松芹.探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0):199.

[2]闫磊,王新迎,万娜,等.汉族与维吾尔族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根管治疗后疼痛差异及口服布洛芬后镇痛效果比较[J].上海口腔医学,2017,26(2):217-221.

[3]陆兰芳.对行根管治疗术的根尖周炎患者使用两种根管充填糊剂进行根管消毒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4):49-50.

[4]全茂伟,杨香菊.不同封药方法根管治疗老年根尖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4):444-445.

[5]陈淑仪,简燕萍,钟秀娟.针对性护理在牙周炎患者根管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11):69-70.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根管牙周炎
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感染的效果探讨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口腔护理干预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采取根管填充氢氧化钙糊剂+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炎的疗效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Design Method of Equipment Optimiz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Standardization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