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急诊观察室患者特点的急诊特色管理强化研究

2017-02-02 02:56孙双林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35期
关键词:急诊科病情特色

孙双林

内蒙古乌海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内蒙古乌海 016000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边缘学科,而急诊科与各个临床专科之间有着直接的管理,急诊观察室的患者是急诊科护理人员和医师的主要服务人群。为了进一步提高急诊治疗、护理的有效性,实现安全管理、科学管理和高效管理的目标,特别是提高急诊管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关注急诊观察室的患者病情特点、进行人流量的统计具有重要意义。该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12月在该院就诊的1 300例急诊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式调查进行急诊特色管理的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实验选取了在该院就诊的1 300例急诊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式调查进行急诊特色管理的分析。其中,男性754例,女性546例,患者年龄在6~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5±3.6)岁。患者病情涉及到各个方面,在疾病的诊断上采用ICD-9编码为标准,一共涉及到15类305种疾病。而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

该次试验中疾病观察室的纳入标准有如下几个方面。①患者病情重,需要在急诊观察室里进行密切的关注和连续性的监护。②患者经过相关检查后,在临床上仍表现出剧烈的疼痛,需要进行短期的观察。③患者存在高热、脱水等症状,且病因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检查。④患者病情符合住院部的相关标准,但暂无床位。⑤经过急诊内科、外科联合诊断,并需要进行疾病特征详细观察的患者。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对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n(%)]进行表示,并分别行 t检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就该次实验结果来看,在该次回顾式分析的1 300例患者中,最终抢救无效死亡的患者共有52例,占比为4%。前5名分别为:脑出血的有12例、猝死9例、外伤6例、呼吸循环衰竭的例5以及脑梗塞4例,其他2例,而各种疾病类型的晚期癌症死亡人数为14例,占总死亡人数的26.92%。从各类疾病的死亡因素上分析,见表1。此外,从死亡的季节性因素上来看,多集中于6月,其次为11月、10月和1月。与此同时,该研究进行了各个季节就诊人数和急诊科室的对比情况,见表2。

表1 死亡患者死亡原因统计分析

表2 各个季节就诊人数和高性能死亡人数分布

3 讨论

急诊科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是针对重症患者的救治和突发事件患者的抢救工作,也是医疗服务过程中风险最大的科室。与此同时,急诊科的工作具有不可控、随机性高的特点[2],提高治疗有效性,优化服务质量,处理突发事故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改善急诊科室的工作执行标准,建立有效的质量推进法,结合患者病情特征进行救治十分必要。该次实验将基于急诊观察室患者的特点进一步实施急诊特色管理的强化。

在具体的救治服务过程中,首先要完善门诊管理体制,并逐步优化急诊流程。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在,已经无法适应患者的实际要求,必须改革、优化急诊工作的具体建设,并根据急诊患者的就诊特点进行删选,依照病情的缓急程度及时的给予就诊治疗的安排。该模式具体可分为4个等级,即第一级指危急的患者,当未得到及时救治时则会导致患者生命健康受到威胁,且需要在2 min内进行救治措施的协调,具体情况包括:心跳呼吸停止、严重心律不齐等[3];第二级指符合急诊条件,但暂无生命威胁的患者。与此同时,该类患者正在承受着极度的痛苦,生命体征有异样,需在10 min内进行处理,具体情况包括:急性腹痛、呕吐等;第三极指符合急诊条件的患者,但不归于二级,需要在30 min内进行处理,常见情况包括吐血、咳血等;第四级患者不符合急诊条件,生命体征无大碍,可指导患者进行门诊处就诊。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以良好的服务态度为患者进行指引,从而更好地展现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除此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急诊医学的学科建设以及急救水平的稳固提升。具体而言,急诊患者的就诊人数呈现出每年递增的趋势,而急诊观察室收住质量的患者人数占急诊患者总人数的10%以上,也是治疗急症、危症患者最主要的场所。据相关资料显示,全年急诊就诊的高峰在 8 月,而就诊时段在 15:00-23:00 之间[4],因此,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开放大厅就诊服务机制,能够有效地提高急诊服务的速度。此外,规范急诊抢救的流程,做好人员配备的相关安排,特别是高峰时段的人手紧缺问题,能够更好地服务患者,为其生命健康负责。从实际情况来看,夜间值班医生相对白天较少,且受到疾病构成的影响在医师专业上难以做到全面性,而一专多能是现阶段最需要的。对于重大疾病、常见疾病,例如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将其设置为急诊科室的主要建设方向,加强突破性规划,能够将急诊科的服务提升到患者更为需要的方面。急诊科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以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病痛为出发点,有效地、及时地、准确地为患者提供治疗方案,特别是抢救方面。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过程中,需要紧抓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在较短时间内分析病情,制定急诊就诊方案,提高科学性、安全性,能够高效地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救治支持。

综上所述,加强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确定学科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更好地完善、优化急诊特色管理方案,根据患者病情特色进行调整,有利于医疗工作质量的提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展开和深入。

[1]王淑兰,鲁云鹤.分析急诊观察室病人特点强化急诊特色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8,3(5):98-101.

[2]徐敏.急诊留观病人调查分析及应对[C]//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2012,6(9):135-138.

[3]彭莉莉.温馨提示牌在急诊病人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3,12(31):412-419.

[4]蒋琳.华山医院急诊内科就诊者疾病谱和就医行为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4):69-73.

猜你喜欢
急诊科病情特色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特色种植促增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