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学院校本科生对临终关怀职业认同感的调查与分析

2017-02-02 03:07杨娟侯磊王利群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35期
关键词:认知度认同感医学院校

杨娟,侯磊,王利群

吉林医药学院,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临终关怀是对临终患者和家属提供缓和性和支持性的医护措施[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疾病谱和死因顺位的改变,使临终关怀成为一种迫切的社会需求[2-3]。目前我国临终关怀的发展除需重视转变观念外,还应注重培养高水平的从业人员[4]。医学本科生临终关怀的储备人才,其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及态度,将直接影响临终关怀职业认同感和临终关怀质量[5]。该研究旨在了解医学本科生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态度及从事临终关怀工作的意愿和影响因素为加强临终关怀教育、提升职业认同感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随机抽取的80名该医学院校本科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97.5%。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中男生16名(20.52%),女生62名(79.48%);口腔影像专业10名(12.8%),预防专业6名(7.69%),护理专业 30名(38.46%),临床专业32名(41.02%);大学一年级9名(11.63%),大学二年25名(32.86%),大学三年级24名(30.77%),大学四年级20名(25.64%)

2.2 医学本科生对临终关怀的认知

调查中医学本科生回答临终关怀概念正确的28名(35.90%),临终关怀的目的正确的20名(25.64%),临终关怀适合的群体正确的18名(23.08%)。详见表1。

表1 医学本科生对临终关怀的认知(n=78)

2.3 医学本科生对临终关怀的态度

调查中对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得分(3.78±0.86)分,对个人死亡及濒死的态度得分(3.26±1.05)分,觉得有必要学习临终关怀知识的得分(4.11±0.52)分。见表2。

表2 医学本科生对死亡及临终关怀态度(±s)

表2 医学本科生对死亡及临终关怀态度(±s)

注:为了更清楚反映调查态度的强弱程度,此部分采用Liken的五级计分法,对正向问题:非常同意计5分,同意计4分,不确定计3分,不同意计2分,非常不同意计1分;对负向问题:非常同意计1分,同意计2分,不确定计3分,不同意计4分,非常不同意计5分。标有“▲”为负向问题,采用反向计分。

问题类型分值S1:对个人死亡及濒死的态度我得了致命的疾病愿意有人告诉我我面临死亡是会和别人讨论它我接受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害怕濒死过程中的疼痛S2:对患者死亡及濒死的态度患者快要死去时我愿意告诉他患者临终时我会经常接近他▲我不能接受一个患者死亡的事实▲看到一个死去的人,我会烦乱不安S3:对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对濒死的人,家属应日夜守护身旁▲长期与临终患者接触会使医务人员产生厌倦和无成就感▲对晚期患者心理安慰是无效的S4: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学习临终关怀知识3.26±1.05 3.83±0.70 3.33±0.81 3.96±0.66 1.93±0.55 3.30±0.84 2.77±0.81 3.71±0.63 3.61±0.77 3.11±0.82 3.78±0.86 4.30±0.59 3.15±0.94 3.88±0.77 4.11±0.52

2.4 医学本科生对临终关怀的职业认同感

调查表明,有17名(21.79%)医学生表示愿意从事临终关怀工作,不确定的40名(51.28%),不愿意的20名(25.64%)。不愿从事临终关怀工作的,因收入低的有7名(35%),因害怕恐惧的有6名(30%)。见表3。

表3 医学本科生不愿意接受临终关怀工作的原因(n=20)

3 讨论

3.1 医学本科生对临终关怀认知度低

该次调查发现,回答临终关怀概念正确的28名(35.90%),临终关怀的目的正确的 20名(25.63%),临终关怀适合的群体正确的18名(23.08%)。这说明医学本科生对临终关怀相关知识不了解,认知度低。

3.2 医学本科生对临终关怀态度积极但职业认同感低

调查中医学本科生对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积极,但在行为上,对临终关怀的职业认同感不高。医学本科生对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得分(3.78±0.86)分,对个人死亡及濒死的态度得分(3.26±1.05)分,觉得有必要学习临终关怀知识的得分(4.11±0.52)分;仅有 17名医学生(21.79%)表示愿意从事临终关怀工作,不确定的40名(51.28%),不愿意的20名(25.64%)。20名不愿从事临终关怀工作的医学本科生中,有7名(35%)因收入低,有6名(30%)因害怕恐惧。这说明医本科生对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积极,但具体实施了解甚少。

4 对策和建议

4.1 开展多形式的临终关怀教育

对医学本科生开展临终关怀教育是提高其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度及职业认同感的首要措施。因此,医学院校应加强对本科生的临终关怀教育,开展多形式的教育活动。医学院校应把临终关怀列为必修或专业限选课程,且在教学活动中增加临终关怀相关的实践活动,如临终关怀医院的见习,假期的社会实践及调研等。在医学专业课的授课中相应加入临终关怀的案例或内容,将其贯穿专业学习,潜移默化的提升医学本科生对于临终关怀的认知度及职业认同感。

4.2 呼吁政府和的社会的支持

医学本科生将是未来高素质临终关怀团队的主力军,他们的加入将有效提升临终关怀水平,提升临终患者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安定、和谐。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从事临终关怀的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以此吸引医学本科生加入。此外,政府机构还应加大临终关怀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临终关怀的重视度,消除民众对死亡的恐惧及对临终关怀相关工作的否定。

[1]廖春玲.高职生临终关怀教育课程设置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29-30.

[2]Cui J,Song LJ,Zhou LJ,et al.Needs of family caregivers of advanced cancer patients:A survey in Shanghai of China[J].Eur J Cancer Care(Engl),2014(4):562-569.

[3]易景娜,林蓓蕾,善岩,等.基于故事教学法培养护生临终关怀职业认同感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5):1625-1626.

[4]闫春妹,刘伟静,张艳梅,等.中医护理本科生的死亡态度及临终关怀态度现状及其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报,2015,22(6):69-72.

[5]赵影,唐艳华,张晓方,等.高职高专护生临终关怀态度及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16,30(11):557-558.

猜你喜欢
认知度认同感医学院校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1 100例初产妇妊娠期保健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专科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
——以某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为例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
细致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疾病认知度的影响研究
不同年龄及文化程度人群对艾滋病咨询检测的认知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