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生产发展趋势及栽培技术

2017-02-02 19:08彭晓丽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吐丝粒数穗数

彭晓丽

(遵化市农业畜牧水产局 河北 遵化 064200)

玉米生产发展趋势及栽培技术

彭晓丽

(遵化市农业畜牧水产局 河北 遵化 064200)

1 玉米生产发展趋势

针对目前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土壤侵蚀严重、耕作粗放、小型机械反复碾压造成土壤板结,以及玉米主栽品种单一和多乱杂并存,玉米生长过程中施肥不合理等限制玉米高产和稳产的关键技术问题,以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和土壤培肥为核心,重点开展优良品种群建立,耐密促早高产群体构建,自然降水高效利用技术等,以充分发挥玉米生产的潜力。

2 玉米生产中主要问题与矛盾

目前的玉米栽培技术为玉米的增产、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为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一定贡献,但玉米良种良法不能配套,玉米品种现有的产量潜力未得以充分发挥。

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在于解决穗数、粒数和粒重三大矛盾。亩穗数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高产紧凑耐密性品种,倒伏倒折问题严重,群体密度难以提高;播种质量差,群体整齐度差,是影响穗粒数的重要因素;在籽粒变硬、苞叶变黄但籽粒尚未生理成熟时收获,库容量得不到发挥,千粒重降低,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的提高。

3 玉米栽培技术

3.1 保证玉米生育进程与最佳季节同步。根据当地的生态气候条件,使玉米生育进程与最佳季节同步,充分利用当地的温光水资源,趋利避害,是稳产高产的前提。开花结实期的温光等条件对高产尤为重要。研究表明,玉米抽雄开花的最适温度是25℃~27℃,灌浆结实的最佳温度是20℃~24℃,抽雄开花遇32℃以上高温,结实率大大下降,温度低于16℃籽粒停止灌浆,不能正常成熟,影响产量和品质;高产玉米要求灌浆结实期的平均每天日照时数6~10 h,土壤持水量达80%~85%;对积温要求主要随品种的熟期不同而异,15~17叶的早熟品种积温2 100℃~2 300℃,18~19叶的中早熟种2 300℃~2 500℃,20~22叶的中晚熟种2 500℃~2 800℃;玉米从播种到开花的发育速度,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影响,温度高发育快,温度低发育慢,茎秆生长点感受的温度是起主要控制作用的因素。

3.2 适宜穗数的基础上主攻大穗。高产实践和研究表明,协调穗数和穗粒数的矛盾,增加群体总粒数,其栽培策略是适宜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随着紧凑型玉米的出现,适宜亩穗数由以往的3 000多穗提高到现在的5 000穗左右,产量显著提高。但高产田仍是在适宜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各地因品种和生态条件不同,吨粮田的产量结构不同,多数在5 000穗左右,每穗700粒左右,少数为4 000多穗,每穗800粒左右和5 500穗以上,每穗近600粒的。它们的亩总粒数在285.2万~356.3万粒,上述产量结构,是目前指导玉米高产的指标。

3.3 提高群体植株整齐度。由于玉米出叶及生长速度快,植株间的平衡调节难度也大,苗期的不整齐到吐丝期仍是整齐度差;如果因种子质量及播种、密度、施肥等栽培管理不当,植株间的整齐度差异更大。解决的办法是精播足苗多次间苗。

3.4 玉米施肥技术

3.4.1 穗肥。在大喇叭口期追施,主要是氮肥。其作用可以保证植株生长、促进果穗发育、促进小花分化、提高结实粒数,是玉米一生追肥的重点时期,追肥量视土壤肥力而定,一般在总N量的50%以上。

3.4.2 花粒肥。在抽雄至吐丝期追施,主要是氮肥。可改善吐丝后植株营养状况、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结实粒数和粒重。主要适用于高产条件,以“补”为主。追肥量10~15 kg/亩。

3.4.3 磷钾肥施用。为提高磷、钾肥的当季吸收利用率,以集中施用在根系容易吸收的部位,使其随玉米的生长逐步增加吸收利用率,一般以作基肥为好。

3.5 水分管理。在玉米生长发育期间,要充分利用自然降水,也应根据植株发育状况、土壤墒情及当地的天气情况来灵活掌握。

3.5.1 大喇叭口期。灌溉可促进果穗发育、促进小花分化,常结合追穗肥进行。

3.5.2 抽雄吐丝期。灌溉保证正常授粉和受精、减少籽粒败育、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抽雄至吐丝期被看作玉米的“需水临界期”。干旱发生的时间距吐丝期越近,所造成的危害也越重。常使花粉活力降低、花丝活力下降,造成果穗结实不良。时间短,但需水强度最大,对水分反应最敏感。生产上有“开花不灌、减产一半”、“前旱不算旱、后旱减一半”等说法。

3.5.3 灌浆期。灌溉保证籽粒正常灌浆、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视具体情况而定。

3.6 适时收获。可根据籽粒“乳线或黑层”来判断籽粒成熟。在不延误小麦正常播种的情况下,尽可能晚收。

猜你喜欢
吐丝粒数穗数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高速线材厂吐丝管固定方式的改进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吐丝的蜘蛛与吐丝的蚕
小蚕儿吐丝
马尾松球果各标志值与出种粒数回归分析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