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轮纹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2017-02-02 19:08朱永涛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轮纹病分生孢子树势

朱永涛

(长葛市林政稽查大队 河南 长葛 461500)

梨轮纹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朱永涛

(长葛市林政稽查大队 河南 长葛 461500)

本文介绍了梨轮纹病的症状及病原、发生规律,提出防治该病应以预防为主,在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的基础上,在发病初期及时施用化学药剂,以达综合防治的目的。

梨轮纹病;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梨轮纹病又称瘤皮病,粗皮病,是我国梨树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国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湖南等省的梨产区均有发生。该病主要危害枝干和果实,有时也危害叶片。枝干发病严重时,极大削弱树势;果实受害时,造成烂果,并且引起贮藏果实的大量腐烂。还可危害苹果、桃、杏、李等多种果树。

1 症状

1.1 枝干受害。枝干受害时,通常以皮孔为中心形成直径5~15 mm的椭圆形褐色突起的斑点,病斑质地坚硬,中心突起呈瘤状,随健部木栓层的生成,病斑周围逐渐隆起,边缘发生裂缝,病斑与健部裂缝逐渐加深,成为一个凹陷的圆圈。第2年病斑上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为分生孢子器,以后连年扩展,形成不规则的轮纹状。如果树上病斑密集,则使树皮表面极为粗糙,故称粗皮病。病斑多数陷于皮层,有些可达形成层甚至木质部。

1.2 果实受害。果实多在近成熟期发病,初在果实表面上出现褐色水渍状斑点,逐渐扩大成大型圆斑,暗红褐色,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后期,病斑内产生黑色小粒点,这是分生孢子器,常致使病果腐烂。发病果十几天可全部腐烂,皮破伤后溢出茶褐色黏液,常带有酸臭味,最后烂果可干缩,由于病果充满深色菌丝并在表层长满黑点而变成黑色僵果。

1.3 叶片受害。形成褐色有同心轮纹的大病斑,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时有轮纹。叶片上病斑多时,引起叶片干枯早落。

2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子囊壳在病枝上越冬,主要通过雨水传播,病菌经皮孔侵入枝干,气温在28℃,相对湿度在60%以上,最易形成孢子。当年病斑很少形成分生孢子器,第2、3年才能大量产生分生孢子器及孢子,从第4年开始产生分生孢子器的能力又减弱。病害通过苗木运输进行远距离传播,而多雨、阴湿的气候又有利于病害的进一步传播和蔓延,当气温在20℃以上,相对湿度在75%以上或降雨量达10 mm时,或连续下雨3~4 d,孢子大量散布,病害传播很快,造成病害流行。

华北梨区越冬后的分生孢子器在4月中下旬开始散发少量的分生孢子,5~6月上旬较多,以后孢子数量逐渐减少。孢子发芽后,经皮孔侵入枝干,经24 h即可完成侵入,15~20 d后形成新病斑。5~9年生的病枝干形成孢子极少,13年以上的病枝干不形成孢子。果实感染,在落花后开始出现症状,可一直持续到采收;被侵染幼果不马上发病,待果实近成熟期或贮藏期生活力衰退时,才不断地蔓延扩展开。轮纹病菌菌丝在枝干病组织中可存活4~6年。品种间的抗病性具有一定的差异,日本梨一般发病较重,中国梨发病较轻,西洋梨和中国梨杂交品种抗病性较强。另外,病害的发生与管理、树势及虫害等有关,如果园肥料不足,树势弱,枝干受害虫为害重,果实受吸果夜蛾、蜂、蝇等为害多的均发病重。

3 防治措施

3.1 梨轮纹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老弱植株或枝干容易染病,因此,需加强果树栽培管理(如加强土、肥、水管理,合理施肥,合理修剪,合理疏花、疏果),提高树体的抗病力。选择无病、健壮苗木建园。

3.2 培育无病壮苗,加强苗木检疫,防止病害传播。

3.3 刮除病斑。梨轮纹病初侵染源来自枝干病部,因此,早春刮除病斑也是预防该病危害的重要措施。枝干发病初期,及时刮除病部,并涂抹杀菌药剂,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份+豆油5份,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份+豆油1份。剪除树上枯死枝,以减少病菌来源。

3.4 喷药保护。喷药时间是在落花10 d左右(5月上中旬)开始,到果实膨大结束(8月上中旬)。早期喷药保护最重要,所以重病果园及时进行第1、2次喷药。一般年份可喷药4~5次,即5月上中旬,6月上中旬,6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喷药时,应注意有机杀菌剂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以延缓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常用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1]中南林学院.经济林病理学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6.

[2]李明桃.梨轮纹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J].农业灾害研究,2013,3(4):25~28.

猜你喜欢
轮纹病分生孢子树势
鸡 妈 妈
砂梨果实轮纹病识别与防治
苍耳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效果
3种中药提取物对苹果轮纹病菌的室内抑制作用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在石榴上的应用效果
苹果轮纹病防治技术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诱导方法探索
白僵菌Bb38菌株小米培养基与SDAY培养基培养耐热性状差异研究
浮梁县不同地形杨梅园树势与产量情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