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春直播旱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2017-02-02 19:52林东森,张丰芝,林新明
农业知识 2017年9期
关键词:旱稻叶鞘分蘖期

胶东春直播旱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近年来,胶东地区旱稻春直播栽培悄然兴起,实现了吃大米自己种的梦想。然而幼苗枯黄、死苗、穗茎折断、白穗等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了类似百姓俗称“臭水牛”的不明昆虫,这些病虫害常常困扰倒弄,让稻农不知所措。现将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稻瘟病

种子带菌、高湿、长期灌深水、过分干旱、偏施或迟施氮肥等均易诱发稻瘟病,造成幼苗枯死、茎节变黑坏死、穗茎病变成白穗。

稻瘟病防治除选用抗病品种、包衣播种、加强肥水管理外,重点在发病初期(苗期和分蘖期)和旱稻破口期(稻穗刚从旗叶叶鞘中伸出露头)采用化学防治:可667平方米用75%三环唑40克或40%稻瘟灵100毫升或稻瘟净交替防治;或用爱可20%烯肟菌胺戊唑醇1500倍液喷雾,或667平方米用5%己唑醇40毫升(破口期忌用)或30%苯甲·丙环唑20~30毫升兑水30~50千克均匀喷雾。连防两次,间隔7~10天。

稻螟虫、稻象甲

稻螟虫为稻二化螟、稻三化螟、稻大螟的总称,也称钻心虫。螟蛾有趋光性和趣绿性。三化螟蛾多产卵于稻中上部叶片,孵出的幼虫历时20~30分钟即可沿叶片叶鞘蛀入幼叶幼茎基部,或迅速爬到叶尖吐丝下垂,随风飘落到附近植株上,从叶鞘缝隙中蛀入,咬食幼嫩茎叶,使叶片内卷,在分蘖期造成“枯心团”。孕穗期咬食嫩穗粒,抽穗期再蛀入上部茎节造成白穗。二化螟蛾在旱稻苗期多产卵于叶片,拔节后多产卵于叶鞘。初孵幼虫先侵入叶鞘集中危害,到2~3龄后蛀入茎秆,在分蘖期造成枯鞘和枯心苗,孕穗、抽穗期造成枯孕穗和白穗,灌浆、乳熟期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稻大螟幼虫蛀食旱稻生长点、茎秆和稻穗,造成枯心苗、断茎和烂苞。

稻象甲形态类似稻农俗称的“臭水牛”。幼虫危害须根,致叶尖变黄,重时不能抽穗或生秕谷甚至成片枯死。成虫主咬食心叶,致叶出现横排小孔或折断。

防治重点在分蘖期和孕穗期。可每667平方米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10毫升或新一代六夫丁1.8%阿维菌素乳油35毫升兑水15千克喷雾,前者胃毒特效,后者内吸特效,持效期长达30天以上,可一次性除尽害虫。也可每667平方米用48%毒死蜱乳油80~100毫升,或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兑水30~50千克均匀喷雾,重田需喷药两次,间隔期7~10天。

稻飞虱

稻飞虱主要栖息在稻丛基部,吸取植株汁液,使水稻植株基部变黑、叶尖变黄、枯死、倒伏,并加重纹枯病发生稻飞虱爆发盛期,每667平方米用特效药水稻重武器系列之稻飞虱(40%烯啶·吡蚜酮12克+美国渗透剂10克)10~15克,兑水15~20千克喷雾。安全间隔期14天,飞虱灭杀率100% 。现虫初期,可用每667平方米用48%毒死蜱乳油80~100毫升,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10%吡虫啉30~50克,兑水30~50千克喷雾,重田需喷药两次,间隔期7~10天。

(林东森 张丰芝 林新明栖霞市农业局 王华 栖霞市种子公司)

猜你喜欢
旱稻叶鞘分蘖期
香稻分蘖期减氮侧深施液体肥对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干旱及洪涝灾害对旱稻产量的影响
干旱及洪涝灾害对旱稻产量的影响
旱稻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西双版纳试种高产旱稻获成功
球茎茴香储藏的关键技术
辣蓼及其常见混伪品种的真伪鉴别
稻秆叶鞘表面雾滴沉积特性试验
早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
浅谈水稻分蘖期和灌浆期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