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精神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2017-02-04 15:03华荷锋鲍艳利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9期
关键词: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工匠精神

华荷锋+鲍艳利

摘 要: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已被社会广泛认可,工匠精神与大学生创业的结合可以提升学生创业的水平和层次。基于工匠精神讨论大学生创业能力,分析得出创业能力主要分为敬业度、创业学习和创新能力三个维度,并从创业教育模块、创业能力模块和创业绩效模块构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系。其后,基于培养体系分析培养策略,发现高校可以通过学生敬业度的养成、创业学习的强化和创新能力的拓展来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工匠精神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鼓励学生在创业中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推动大学生创业的差异化和精细化。

关键词:创业能力;工匠精神;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9.056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活动日益广泛,大学生创业形式和创业路径日益多样。各类高校和地区出台了众多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措施,大学生创业的便利性大为提高。但是,由于创业本身的复杂性和大学生创业的不成熟性,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依然较低。学界对于大学生创业研究沿着内外两个路径展开,外在方面关注创业教育、创业机会、创业环境等要素,内在方面则关注创业意愿、创业能力等要素。学界普遍认为,大学生创业外在因素的改变较为容易,但大学生创业内在因素的提高则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生创业能力。现有的创业能力研究主要从个人特质角度、机会角度、管理角度进行研究,而很少涉及产品生产或者服务提升等创业对象的研究,创业能力研究的基础不扎实。目前国家大力倡导个性化生产、品质提高和精益求精精神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指向可以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相融合,形成更有针对性的创业能力研究。但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工匠精神结合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待探索,需要从创业教育、创业绩效等角度入手,探讨可行的研究路径。

1 文献综述

1.1 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创业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Shepherde在研究中指出,教育可以降低创业者、创业团队在创业时于管理层面的“死亡风险”,有经验的创业者或者受过良好创业教育的准创业者,将会有能力提高新事业在其它两方面的存活能力。创业者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创业教育模式的推动。创业教育的研究关注创业实践和创业活动的开展。Fiet指出,应该发展并向学生传授日益成熟的创业教育理论,传授的方式应该强调在“做中学”;Gorman等认为创业教育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供角色扮演和学徒计划,重点关注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及将教学内容与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相结合。有学者将创业教育指向“企业家精神”的培养,认为学校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并不是教导学生去开办一个企业,而是教会学生具有创业精神,具有企业家的思维方式。

学界从多个方面尝试构建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商光美提出构建以目标体系、课程体系、环境体系、评价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教育体系框架。王占仁指出构建包括价值体系、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育体系、运行体系和评价体系五个方面内容的“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而杨娟将创业教育体系的边界进一步扩大,认为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包括微观的创业教育教学服务体系,中观的创业实践支持服务体系,宏观的创业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点在于创业能力的提升。柴旭东提出创业教育是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活动,能力提升是实践型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形成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邹建芬认为高校要充分发挥创业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基础作用,把提高创业能力作为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基于工匠精神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应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之中,从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的实践、创业教育的环境等方面加以改进。

1.2 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现状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视角多样,学界已从企业家精神、动态能力、胜任力等角度研究了创业能力。(1)企业家精神维度。龙勇和常青华认为创业能力是与企业家精神紧密相关的概念,表明了在企业家精神指引下管理企业的方法、实践以及决策风格等,是企业家精神在更为一般的管理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创业能力可以用创新嗜好、风险偏好、先于竞争对手积极行动的能力这三个维度来测量。(2)动态能力维度。徐萍平和叶伟巍运用Teece动态能力概念,创造性地利用“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动态市场竞争力、创业组织领导力”三个维度诠释创业动态能力内涵,并运用“创业影响因素——创业动态能力——创业绩效”的路径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动态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内在核心要素,其中创业组织领导能力尤其关键。(3)胜任力维度。对于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而言,创业胜任力与企业的创建、生存或成长风险显著关联。木志荣认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可以分为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两个维度;根据对511名具有创业意愿的在校生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最重要的创业胜任力分别是: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专业技能。大学生创业能力中的企业家精神、胜任力等视角已包含工匠精神的相关内容,通过整合重构可以探索出创业能力的划分维度。

1.3 工匠精神研究现状

对于工匠精神的关注主要来自于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从报告中可以提炼出工匠精神的内容包括精益求精的精神、注重个性化生产、注重品质品牌等方面。万钢认为,工匠精神涉及敬业精神、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有学者认为工匠精神主要是追求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工匠精神的理论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实践方面普遍认为德国和日本是最能体现工匠精神的国家。

大学生创业能力与一般创业者能力有区别,学生在创业技能、创业经验、创业网络等方面有其前天的弱势,大学生创业演进路径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较强,由此形成的创业能力有先天不足之处。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可以在兼顾学生成长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工匠精神研究,力图使大学生创业中具备工匠意识,进而演变为企业家创业。基于工匠精神的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需要结合创业教育相关理论,从创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实践训练等前因变量入手,探寻创业教育各个模块对创业能力的作用路径,并用创业绩效来实际检验创业能力培养的成效,通过梳理前因和结果,打造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形成有效的培养策略。

2 体系构建

基于工匠精神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有三个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分别是创业教育模块、创业能力模块和创业绩效模块。其中创业教育模块包括创业课程、创业实践、精益制造、服务意识等内容,创业能力模块包括敬业度、创业学习、创新能力等内容,创业绩效模块包括创业意愿、创业成功率、二次创业率等内容。

在工匠精神的指导下,大学将创业内容和工匠精神相融合,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强化个性化生产和柔性化生产的内容,使学生掌握精益制造等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和模拟训练,将品质提高和服务提升等内容融入学生创业意识,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感受工匠精神。其后,高校可以通过各类创业活动有意识提高学生的敬业度,让敬业精神成为学生创业的主导意识,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创业投入感。同时,提高学生的创业学习能力,将技能操作和学习创业知识想融合,以技能实践贯穿创业活动;深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创新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服务水平,使工匠精神在创业活动中得到展现。最后,检验创业能力的成效。通过学生技能水平、服务能力、创业成功率、二次创业率等指标来反映创业能力培养的结果,再根据结果的指向将相关内容反馈到创业教育模块,改进创业教育的内容,形成创业能力培养的循环。

3 培养策略

3.1 敬业度的养成

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员工的敬业度。敬业度一般用来衡量员工对组织的投入程度。敬业度影响了企业的顾客满意度、企业利润、组织绩效等方面,创业过程中员工的敬业度是预测创业企业成败的关键要素。现有创业教育中关于学生创业敬业度的关注度不高,敬业度的教育更多杂糅在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教育中。学生创业过程中的敬业度通常认为已隐含在创业愿意、创业动机等领域,无需专门讨论。但是创业活动的难度更高,产品和服务的前瞻性和独特性更强,尤其需要学生对于创业过程的投入和奉献。因此,对于创业敬业度培养的内容需要专项研究和讨论。高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开设专题向学生讲解敬业度养成,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习惯;可以通过创业实训,让学生切实感受创业投入感和奉献感,理解创业过程的艰辛;可以通过创业导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领悟到工匠精神的方法。

3.2 创业学习的强化

工匠精神指引下的创业能力还表现为创业学习,创业学习通常表现为经验学习,它的主要形式有初始学习、经验学习、模仿学习、搜寻与顿悟学习、嫁接学习等五种形式。学生创业学习一方面通过创业教育来实现,另一方通过实际创业活动来达到。高校的创业教育通过创业机会识别、创业企业运营、创业融资等课程内容使学生获得基本创业知识,通过创业模拟实训、创业大赛、创业社团活动等实践项目来巩固和深入创业技能。掌握初始技能之后,学生在其后创业活动中会根据实际的创业环境、创业项目、创业困境来不断的学习和反馈。创业的过程实际就是不断学习和试错的过程,只有学生具备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才能达到精益求精的程度,实现创业的工匠精神。

3.3 创新能力的拓展

工匠精神指导下的创新体现在产品品质、服务质量、流程改进等方面,区别于传统企业的技术创新,工匠精神的创新需要创业者精益求精、持续探索的改进产品和服务,做到精益制造、精细服务。创业教育过程中需要将工匠精神嵌于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精细的技能、精致的服务、持久的投入、真诚的奉献,这些能力的养成既需要课程教学中的讲解,也需要创业实践活动的训练。将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通过工匠精神相串联,学生可以在创业初始就养成精益求精的态度,努力打造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使创业活动建立在更加坚实的基础之上。

4 总结

工匠精神是指导大学生创业的有力工具。工匠精神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需要从创业教育模块、创业能力模块和创业绩效模块等三个方面入手,形成能力培养的体系,体现大学生创业的特点。能力培养方面需要从敬业度养成、创业学习、创新能力等方面切入,抓住工匠精神的内涵,将精益求精的精神注入创业能力。工匠精神指导下的创业能力将有力的推动大学生向精细型创业、差异化创业方向发展,塑造大学生创业的新面貌。

参考文献

[1]D.A.Shepherde, E.J.Douglas and M.Shanley. New venture survival:Ignorance, External Shock,and Risk Reduction Strategi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0,(15):5-6.

[2]JO,Fiet.The theoretical side of teaching entrepreneurship[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1,(16).

[3]G.Goman, D.Hanlon,W.King.Some 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nterprise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for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A Ten-Year Literature Review[J].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1997,(3).

[4]侯定凯.创业教育——大学致力于培养企业家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2001,(5).

[5]肖龙海.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实践路径——兼论企业家精神教育[J].教育研究,2011,(3).

[6]商光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J].福建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7]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论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2,(3).

[8]杨娟.创业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2).

[9]柴旭东.隐形知识视野下的大学创业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

[10]邹建芬.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研究[J].江苏高教,2012,(6).

[11]龙勇,常青华.创业能力、突变创新与风险资本融资关系——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8,(3).

[12]徐萍平,叶伟巍.基于动态能力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

[13]崔毅,李伟铭,黎春燕.基于创业胜任力的竞争优势模型分析——以中小创业型企业为研究对象[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14]木志荣.创业困境及胜任力研究——基于大学生创业群体的考察[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15]苏楠.万钢:培育工匠精神,促进创新创业[J].中国科技产业,2016,(1).

[16]杨红明,廖建桥.员工敬业度研究现状探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5).

猜你喜欢
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工匠精神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