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示范性建设研究

2017-02-04 16:45刘钊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9期
关键词:应用型转型建设

刘钊

摘 要:2015年10月,我国正式启动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工作。作为辽宁省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进一步加大应用型专业转型发展建设力度,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关键领域和环节进行改革与建设,努力促进试点专业科学转型和示范性建设。

关键词:应用型;转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9.124

1 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变政策背景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正式下发,文件要求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生产服务一线应用型人才紧缺的问题,要求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发展。至此,我国部分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大幕正式拉开。

2015年11月,辽宁省教育厅为了支持有关高校和专业开展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制定并下发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2015〕89号)。文件要求试点学校和专业在做好应用型转变工作的同时,要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转型发展经验,着力打造一批辽宁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力争成为国家级、省级转型示范高校和示范专业,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和支柱产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被确定为辽宁省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学校通过加大应用型专业转型发展建设,进一步促进试点专业科学转型和示范性建设。

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转型建设目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通过应用型转变建设,以构建“一二三四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进一步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进而使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显著提升,专业服务辽宁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努力将专业建设成为转型示范性专业。

3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转型建设路径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转型建设以构建“一二三四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关键领域和环节进行改革与建设。在专业转型过程中,重点抓好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四个方面的改革,并着力解决好以下四个关键问题:

(1)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进一步论证和修订,切实落实“一二三四五”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2)通过进一步开展理论和实践课程整合和学时调整,使实践课程设置和学时比例更加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形成特色明显的应用型课程体系。

(3)通过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改革,重点实施“校企合作”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不断推进“平台+基地+实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完善。

(4)通过师资队伍建设途径的研究和实施,进一步提升“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建设一支“理实”结合、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转型建设路径如图1。

4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转型建设措施

4.1 全面实施“一二三四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学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全面实施“一二三四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一体两翼、三元共育、四个对接、五进五融”。

“一体两翼”是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为主体,加强学生计算机和英语的学习。“三元共育”是采取“校企合作”、“校政合作”的模式,逐步建立“校、政、企”三方协同育人机制。“四个对接”是实现课程内容与外贸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外贸交易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外销员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学习目标与外贸业务员岗位任务目标对接,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碎片化”、“系统化”实现与外贸岗位技能需求标准、外贸专业能力的对接。“五进五融”是积极推进外贸企业文化进校园、外贸从业人员进校园、外贸职业环境进课堂、外贸岗位任务进教材、外贸工作流程进课堂,定期举办“外贸企业家讲坛”,更新教材内容,打造特色课堂。

4.2 全面实施“一二三四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建设

根据学校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全面实施“一二三四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即“一个目标”、“两个体系”、“三条路径”、“四阶递进”和“五个证书”。

一个目标是确立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应用型高级商务人才的目标;两个体系指完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三条路径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课堂学、平台练、企业干”;四阶递进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按照教学计划逐步达到具备扎实的外贸基础知识、必备的外贸岗位技能、熟练的专业技能以及全面的综合能力;五个证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同时获得毕业证书、英语证书、计算机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素质拓展证书。

4.3 大力推进应用型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学校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主体思路为:“四减、三增、两加强、一贯穿”,即“减少课内学时、减少必修学时、减少理论学时、减少整体学时”,“增加实践学时、增加选修学时、增加校外学时”,“加强外语和计算机”,“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其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稳步推进转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形成特色明显的应用型课程体系。积极开发跨境电子商务等新课程,搭建实验教学平台。实行主干课程教师负责制,推进主干课程知识点碎片化、层次化与系统化。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

4.4 进一步完善“平台+基地+实业”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学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力完善“平台+基地+实业”实践教学模式。首先,打造高水平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努力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室。其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构建“校企合作”、“校政合作”联合育人运行机制。最后,以创新创业项目为平台,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尝试组建实体公司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4.5 努力推进“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学校推进“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将鼓励骨干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进一步提升专职教师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对学生的指导能力。聘请“校政合作基地”的政府公务员和“校企合作基地”的企业家、经理人、公司高管等各类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积极打造一支“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

搭建教学、科研平台,利用教师在社会的影响和学校的教学资源、科研队伍、实验平台、实训基地、创业基地和孵化器,将高校、企业、教师、学生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合力。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吕红军.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学报,2014.

[2]张英.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平台+基地+实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基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视角[R].2015.

猜你喜欢
应用型转型建设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转型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