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高校管理会计框架设计研究

2017-02-04 16:47李冰赖胜才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28期
关键词:管理会计互联网+互联网

李冰+赖胜才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社会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完善。高校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 +”所带来的优势,强化自身的管理,不断完善高等学校管理会计框架,在完善自身管理的同时,如何将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促进学校稳定快速的发展。现阶段高等院校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还存在诸多的不足,我们通过分析这些不足之处,然后提出“互联网+”下完善高等院校管理会计框架设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管理会计;高校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2

“互联网+”的发展强化了高校管理会计的职能,也给财务管理提到了新的高度。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在制定学校未来发展规划中起到很好的作用,如上级主管部门利用互联网下达部门预算、实时监控各单位日常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审核各单位年终决算,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单位银行业务的实时对账查询,解决了对未达账项的掌握。达到会计核算系统与监管系统之间进行传递,使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和集成性都大幅度提高。利用“互联网+”、云计算为手段,更好地将业务流程、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内部控制等融合,通过运用预算管理、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等管理会计方法推进财务与业务的融合,从而更好地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促进高校战略决策。

管理会计为高校的日常教学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数据支撑,“互联网+”管理会计对于完善单位内部管理,加强内部控制,维持健康快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 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运用于高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在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实际运用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且对于高校等事业单位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互联网 +”应用的大力发展,传统管理会计理论方法显现出很多的局限性和弊端。严重制约着“互联网 +”下高校管理会计体系的完善,我们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深入剖析,提出管理会计框架的完善措施,以促进“互联网+”管理会计的稳步发展。

一、高校“互联网 +”下管理会计存在的不足

(一)高等院校的管理会计缺乏对互联网的科学运用

“互联网+”下高校管理会计的发展应当较好的借助互联网的优势,科学运用互联网,进一步完善管理会计框架的构建。目前高校在管理会计框架的构建过程中没有较好的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没有建立财务数据的远程操作系统,如对各教学院系等二级单位预算执行情况不能及时掌握,就无法对单位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使得财务数据不能及时的核对和管理,财务核算效率低下;高校应多借助互联网建立风险自动评估系统,通过相关风险评估软件的引入定期的对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存在风险的财务指标并进行及时的规避,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促进高校管理会计水平的稳步提升;应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概念运用于高校等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过程中,对财务风险指标进行记载、备份,为学校决策和日后审计部门审查提供数据上的支持,同时也保证了会计档案的真实完整。

(二)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有些高校会计岗位管理制度不健全。近十年互联网的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特别是财务系统、记账方法、给上级部门上报财务报表、年终决算都有了很大的改革。但是在制度的建立上有明显的不足,尤其是在涉及电子业务的会计制度上重视程度不够,如会计电子档案管理制度、会计稽核制度、单位内控制度等不健全。有些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领导在日常管理上对国家新出台的财务会计制度学习和领悟不够深入,会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上更容易产生问题,有的单位会计人员没按规定进行定期轮岗,违反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单位内控制度上的要求,存在一定风险。

(三)缺乏管理会计效果的评价体系

部分高校管理会计执行效果缺乏考量和评价,使得单位领导难以发现管理会计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利于会计体系的不断完善。第一,高校在管理会计框架的构建过程中,并没有细分出影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较多的指标,指标的不完善使得绩效考核无从下手;第二,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由于高校会计业务量的增加,领导会计人员对绩效考核重视程度不够,使得绩效考核失去作用,不利于管理会计构建中问题的发现;第三,对于绩效考核的结果,不能及时进行科学分析、归纳,并未及时的调整和评价。使得绩效评价流于形式。

二、建立高校“互联网 +”下的管理会计体系

(一)构建“互联网+”下的管理会计框架体系。高校应建立与“互联网 +”相适应的理论体系,加速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引进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结合传统管理会计理论,构建高校管理会计“互联网 +”的会计理论体系,根据近几年高校发展的规律,结合本单位的经济业务,构建和完善高校管理会计“互联网+”理论框架。首先,通过对高校发展趋势的评估和界定,对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和管理会计理念进行评估,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摒弃那些不适应“互联网 +”的会计理论,建立和完善适合当前发展形势的会计理论体系,为管理会计体系的完善提供保障;其次,培养高校会计人员处理“互联网 +”下庞大数据的能力,并对会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熟练运用网络会计工具的能力进行培训,提高单位会计人员会计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最后,制定会计人员培训计划,聘请专业老师对高校会计进行互联网知识及操作上的培训,利用互联网、云计算逐步拓宽会计人员的工作方式,并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日常的会计核算和管理会计框架的构建中去,以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要。

(二)建立高校管理会计“互联网+”的风险评估机制。一是建立学校互联网、云计算的远程操作系统,能够对各院系等二级单位的本年度预算完成情况进行实时掌握,避免超预算支出。对有税务往来业务的单位也可以进行云计算进行财务数据的统计并网上报税,节省会计人员的操作时间,更准确更便利,有利于会计核算效率的提升;二是通过“互联网+”引入风险评估系统,审计部门通过该系统定期的对高校的财务数据进行审核,并通过财务数据联合专业的风险评估机构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价,对于发现的风险进行及时的规避,通过互联网的高效率和精准性控制学校的日常风险,为管理会计体系的完善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通过互联网对会计业务的定期统计,对学校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的数据等运用大数据的理念进行记载、评估,利用互联网进行会计业务电子备案,上报学校领导,作为学校重大决策的参考依据。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

(三)制定和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首先要建立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单位网上平台,使单位审计部门随时查询财务数据,实现事中审计,贯穿审计监督职能,财务部门要制定和落实好本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利用网上平台,使财务数据公开透明,学校各院系等二级单位可以利用互联网上财务数据,制定本部门下年度部门预算,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单位运行的良好,为管理会计的实施提供真实数据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在高校管理会计“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中也会产生诸多不安全因素,高校等事业单位在日常管理和财务数据的处理核算过程中,应当建立监督控制体系和措施,对于复杂的业务核算和财务数据进行定期的核准,及时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对影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和操作的财务指标和行为,要及时分析评判,出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避免“互联网 +”给高校等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带来过多的问题,为管理会计体系的完善提供制度保障;最后,建立风险评估控制体系,网络安全是“互联网 +”操作和使用的最大问题,互联网给当今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也为高校等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及其他方面的管理带来诸多潜在的风险,通过建立单位财务风险评估控制体系,及时发现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的进行规避,并通过先进的财务软件及防火墙等技术保证高校财务数据的安全,为高校“互联网+”管理会计框架的构建和应用提供安全保证。

(四)制定和完善高校“互联网+”管理会计执行效果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于高校“互联网+”管理会计框架的构建和不断完善极为重要。第一,通过对高校各院系等二级部门日常业务情况的充分了解和对“互联网 +”下发展趋势的科学评估,并结合学校管理会计的执行情况和特性进行专业人员论证,建立绩效考核指标,并形成完整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为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提供保障;第二,建立内部牵制机制,绩效考核由审计、财务部门牵头,学校各院系等相关部门共同完成,以防范绩效考核过程中不规范行为的发生;第三,对于绩效考核结果的评价,应当结合“互联网+”下高校等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趋势,促进“互联网 +”下管理会计框架的构建和不断完善。

总之,“互联网+”在管理会计的广泛应用,使会计业务的审核从传统的事后核算转向注重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坚实的大数据为基础,能够更好地将会计业务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内部控制等融合,通过运用全面预算管理、基本建设投资风险管理、 教学专业评估管理、成本控制与管理、绩效评价等管理会计方法推进单位财务与教学业务的融合,从而更好地为学校内部管理服务,促进学校战略决策。

参考文献:

[1]张成栋.“互联网+管理会计”的探索[J].中国总会计师,2016(3).

[2]邵胜华.“互联网+”时代高校管理会计的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16(12).

作者简介:李 冰(196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工程学院,会计本科,高级会计师,财务管理,财务总监。

赖胜才(1969-),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工程学院,会计,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信息化。

猜你喜欢
管理会计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