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第六产业”经验对南通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2017-02-05 23:45唐明霞程玉静顾卫兵陈惠
江苏农业科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南通发展对策现代农业

唐明霞++程玉静++顾卫兵++陈惠++袁春新

摘要:“第六产业”是指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从而使农业成为贯通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第六产业”打破了三大产业并列分割的局面,跨越了产业边界,是产业结构的最高形态,其核心是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互联网及创意产业,形成六次产业;且使农民能够分享到产业链延伸的价值。日韩通过提高产品产地附加值,实行多元化经营、农工商合作、技术革新、开拓消费需求、发展农协、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了产业融合,给江苏南通带来了做好顶层设计、培育多元人才、调整政府职能、加强联合协调、应用高新技术、利用当地资源等发展“第六产业”的多重启示。指出南通发展“第六产业”是转变经营方式、实现产业融合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提出了以“第六产业”思路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发展农产品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发展现代服务业,缩短产品流通周期;发展多元素文化,促各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农业高科技,以科技创新促融合;发展农业新主体,拓展农业产业链。

关键词:南通;第六产业;日韩经验;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10-0533-07

收稿日期:2016-08-31

基金项目:江苏省南通市软科学研究计划(编号:AR2015011)。

作者简介:唐明霞(1972—),女,江苏南通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E-mail:782641021@qq.com。

通信作者:袁春新,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宏观农业研究。E-mail:448725005@qq.com。目前,随着城镇化的逐步推进,人口逐步向城市集中,农村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和农业“过疏化”现象;农业生产投入大、风险高、收益低,耕地面积逐步减少,土地抛荒渐多,农产品自给率持续下降,进口数量持续走高;农业从业者不仅表现数量下降,而且素质也不容乐观,年轻人宁愿打工、不愿种地,谁来种地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日本和韩国发展“第六产业”的思路、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1“第六产业”的概念和内涵

1.1概念

传统观念认为,第一产业是农林水产业,主要完成初级产品或原始产品的生产任务;第二产业是加工制造业,主要完成对农畜产品加工、食品制造任务;第三产业是销售、服务等,主要完成产品的流通、销售、信息及售后服务、农业旅游等任务。“第六产业”是指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从而使农业成为贯通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就是鼓励农业从业者从事多种经营,即不仅种植农作物、养殖畜禽或水产品,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同时经营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以分享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一产业所拥有巨大增值空间,以摆脱农业和农业从业者的弱势地位,为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光明前景[1-3]。

“第六产业”的概念由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农业专家今村奈良臣于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2008年12月,日本首次在《农山渔村第六产业发展目标》中提到“第六产业”,随后出台了相关的发展大纲以及财政补贴政策,实施了“第六产业”的发展战略,使得“第六产业”在日本得到了迅速发展[4]。2014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5]。

1.2内涵

“第六产业”打破了三大产业并列分割的局面,跨越了产业边界。其内涵是以农业为主体,第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农业的多功能特性,推动农林牧渔生产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逐步使原本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变身为综合产业。与“全产业链”的内涵基本一致。相对于传统的一、二、三产业而言,“第六产业”强调基于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范围拓展的产业融合;虽然“1+2+3”等于6,“1×2×3”也等于6,但是“第六产业” 用的不是加法,而是乘法,更强调倍增效益;“第六产业” 是产业结构的最高形态,其核心是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互联网及创意产业,形成六次产业[6]。

发展“第六产业”的核心理念就是融合,融合的本质是创新,根本目的是为了振兴农业、农村,改变农业弱势地位和发展前景,打造从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服务的全产业链,并通过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等,向传统农业输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形成农业与旅游产业、农业与服务业、农业与加工业、农业与信息产业、农业与文化产业等相互渗透融合的新业态。同时,提倡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托管”等方式把农户、家庭农场连接起来,将越来越细化的多个环节整合成一个分工合作的有机体。发展“第六产业”的现实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分享到二、三产业增值带来的收益,把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给农户。

第六产业打破了原有三大产业并列且分割的现状,突破了原有的产业边界,通过融合降低边际成本,使其接近于零,使边际效益迅速增长;第六产业需要依靠区域产业集群的力量来发展,需要初级产品生产主体、农产品加工主体、产品流通销售单位、餐饮和旅游等服务企业的多方合作配合;发展第六产业需要政府或行业协会进行沟通协作,以此推动地区间的配合与合作;单纯地依靠第一产业很难使农民致富,因而需要延伸产业链条,通过生产者、加工者以及服务者或消费者之间的纵向合作,将本要流向外部的就业岗位和附加值内部化,使农民能够分享到产业链延伸的效益。

2日韩“第六产业”的经验与做法

2009年11月,日本农林水产省专门制定了题为《农业六次产业化》的白皮书;2010年3月,日本政府又制定《粮食、农业、农村基本计划》纲领性文件,提出多项推进“第六产业”发展的措施。韩国在20世纪80年代先后尝试了开发农家乐体验式旅游、加工制造食品、资源产业化、扩大产地直销等方法,从而形成了第六产业化的基础;2013年7月,韩国农林食品部制定了《农林食品科学技术育成中长期计划(2013—2022)》,同年8月设立了“第六产业相生资金”,规模达到100亿韩元,其中政府方面出资70亿韩元;并将强化全球竞争力、创造新成长动力、稳定粮食供应和提高国民幸福感作为四大重点研究领域[7]。

2.1提高产品产地附加值

日本在政府层面改革原有的食品流通体制、批发市场,促进农产品产地直销,节省农产品流通费用;建立新型高效的产品物流管理、食品流通和安全管理等系统,构建包括农业生产者、食品加工企业在内、涵盖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体系。在环境建设层面,积极倡导健康的消费观念,培育本地品牌,提高民众对本地产、高质量农产品的消费比重,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在生产主体层面,努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在产业融合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边际生产成本,最大程度地提高边际生产效益。如日本“伊都菜彩”是九州规模最大的农产品直销店,采取农户委托代销的形式,但产品由农户自行包装,自由定价;当日无法卖完的产品由供货农户分别撤柜回收处理;食品安全除产品上印有生产人姓名、电话外,还定期对产品进行品质安全检验,同时加入对消费者负责的统一保险。虽然产品价格与市区超市相差不大,但回头客却很多[7]。

2.2多元经营农工商合作

日本走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工商联合道路,以农业为主业的株式会社,既是日本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又是农业现代化的“领头羊”;实施多元化经营,推进二、三产业经营主体进军农业,实现了农业产业化,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以提高农户收入为目标,通过建立集科研、生产、加工、贸易于一体的农业组织法人,实施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的发展模式。在生产中,使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新材料,保证蔬菜的产量和质量;销售中,与消费主体提前签好合同,将产品进行包装销售,将出现的次品深加工为酱菜进行销售。同时,通过科技创新、产品销售、品牌开发等部门的联合,在技术、经营、加工、销售、服务等各种外部专家的联合指导下,形成集生产和销售一体化的协作组织。如,日本群马县的“农业法人野菜俱乐部”的业务范围从种植到加工到销售,可谓“一条龙服务”,每个农户1年的总收入在1亿日元左右[4]。韩国政府协助组建地域性的共同体企业,“农工商”和“产供销”一体化,通过某一地区资源、特色农作物、文化遗产所获得的增收返还当地。

2.3技术革新支撑产业融合

日本农林水产省制定了最新的“农林水产技术基本研究计划”,列出农林水产技术领域研发重点,支持以农林水产品为原料开发新产品、新市场以及引进和推广新技术,以此促进农林渔业及相关产业的综合发展。同时,明确了对革新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技术推广与产业化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使用的支持,并提出发展以生物能源为支柱的新产业,制造和利用农村的可再生能源。计划包括培育新品种技术、革新性生产技术、能够创造新需求的高附加值农产品培育技术、抑制温室效应气体排放的技术等;充分利用科技专家等各领域人才,加强对技术研发、普及以及产业化的支援;加强环保技术研发,普及和推广节能设备,适度施肥,对土地进行管理以增加农田碳存储量;促进农村地区建立高效的生物能源收集和应用系统;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建立可持续发展农业,在维持农业生产活动的基础上,保护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田园和山林;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使用,表彰和鼓励普及地方特色饮食文化[8]。韩国农林食品部于2013年8月已经为“将济州柑橘培育为世界级品牌产业”立项,在未来5年政府将投资7 000亿韩元,在5个领域里实施38个课题,包括:调整柑橘的流通、品牌产业的运营、扩大无污染高品质柑橘的生产、建立柑橘栽培体验村以及开发新产品等;预计到2020年柑橘产业总收益达到2万亿韩元,在西归浦建立世界最大的柑橘主题乐园,将西归浦打造成世界最大的柑橘城市。韩国在生产环节,开发了多种手机软件用于农业生产;在流通环节,农畜产品线上直销人气很旺;推出订制化的咨询服务,向有需要的农户提供先进技术,由专家组解决农民问题。

2.4挖掘多功能开拓需求

农业具有多重功能,包括为全社会提供农产品,确保城乡居民食品安全,输送工业所需的原料与出口商品的生产性功能;能容纳劳动力就业和向城乡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的生活保障性功能;传承农耕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为全社会居民提供观光休闲服务的文化传承与休闲性功能;环境优化与维护、保护生活环境、提供调节身心的休闲空间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性功能[9-10]。日本以利用地方资源创造新产业、振兴以生物能源为支柱的新产业、制造和利用农村的可再生能源等,来增强农村经济活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以维持村落功能和保护地方资源及包括景观在内的农村环境,实现舒适、安全和安心的农村生活,一些风景迷人的山村、农场,既保留了传统农林牧业,还巧妙地将农业生产、手工制作、观光旅游、旅游体验、餐饮住宿等融为一体。韩国建设、运营超过1500家农家乐体验式村庄,并大力支持开发传统食品和农业资源,每年为高龄农民和女性农民创造5 000个工作岗位。

2.5发展农协助推“第六产业”

在日本,为节省交易费用,各有关交易主体共同选择了一种与市场、企业、政府组织互补的组织,即农协。农协是自治体主导型农民合作中介组织,其范围是全国性和综合性的,其定位是联系市场与农户的桥梁与纽带。日本的农协与国内行业协会不同,它不但建立农产品加工生产设施、品牌和市场网络等,而且由农协成立专门的公司来运作经营,主要以高附加值农业、品牌农业或特色产品基地为主[8]。农协适应了日本农业生产分散、规模小的特点,把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全国统一的市场紧密联结起来,并覆盖了生产(加工)、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全过程,是支撑日本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协通过对农业生产者的有效组织,实现了农户与市场的对接,也成为了日本推动“第六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6培养人才支撑“第六产业”

发展“第六产业”,关键还在于人才的支撑。日本通过设立专门的主管部门,培养发展“第六产业”所需人才。鉴于农村人才匮乏,加强城乡互动,发挥城市非政府组织、企业、大学等的积极性,鼓励它们去发掘和利用农村的人力资源。日本建立了由52所农业者大学校组成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以培养承担现代农业经营、贡献于社区农业振兴的中坚人才为目标,学生学用结合,体现了注重实践的教学模式,为“第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日本还把农山渔村作为教育、医疗和护理场所,让青少年到农山渔村体验生活和参加劳动,体验农田作业,加深与居住在农村人们的交流,此举不但增加农山渔村的经济收益,还能使青少年受到教育,增强其生存能力。

3日韩“第六产业”给江苏省南通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启示

日本和韩国“第六产业”的探索与实践证明,“第六产业”能有效激发农业活力,通过实现农户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及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的融合等,把农林水产品、生物能源、农村风光等各种资源同食品加工、旅游观光等现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地方产业和新行业的发展,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动力。这对南通加快农业现代化和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现实借鉴意义:一是有利于推动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促进调结构,转方式,扩大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提高规模效益;二是通过参与农产品加工及流通、经营销售,有效提高其附加值,有利于农民分享合理的二、三产业红利,促使农民增加收入;三是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把废弃物资源化,有利于农产品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既可丰富市场供应,又可避免环境污染;四是有利于建设新农村,农产品加工业大多配置在规划的工业园区,在这一进程中,农民生产与生活条件也逐步改善,由此必然促进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

3.1做好顶层设计,引领发展“第六产业”

首先,必须做好“第六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政府纲要,发挥引领发展“第六产业”的作用。这从日本发展“第六产业”的经验中可得出规划的重要性。通过科学规划,从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区域合作、资源环境等方面入手,对“第六产业”的未来发展做好全面部署。其次,制定一些支持“第六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包括发展“第六产业”主体、金融扶持政策、建设用地批复、财政资金资助政策、招才引才优惠政策等。第三,营造有利于“第六产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氛围,从舆论支持到政策引导,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3.2培育多元人才,支撑发展“第六产业”

建立跨学科的专业研修培训体系,对农业从业者向加工、销售、服务等方面的产业延伸提供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支持,面向“第六产业” 发展要求,覆盖产业链条各环节,培育跨产业、懂技术、知流通、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搭建跨领域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农业从业者与相关各行业企业、非营利组织、研究机构、专家等的沟通与讨论,互相激发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创意。

3.3调整政府职能,服务发展“第六产业”

首先,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整合涉农领域的行政管理部门和职能,强化农业主管部门的行政权力,以提高工作效率。各级政府应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特点,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探索发展适合当地经济政治情况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其次,政府应当为进行“第六产业”实践的农业从业者提供财政支持,尤其是对技术人员实行补贴。这一方面能够激发农户或企业进入这个行业的积极性,吸引资本以及人才的流入;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农村老龄化、低素质的情况,留住人才。再次,强化服务职能,为农业从业者提供政策、信息、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助推发展“第六产业”。

3.4加强联合协调,组织发展“第六产业”

发展“第六产业”,需要组织方式的创新。在壮大各类新型农业从业者的基础上,加强“社社联合” “社场联合” “社企联合”,建立区域性农业产业协会。支持其通过树立产地品牌、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搭建直销网络平台等方式加强与区域农业从业者的组织联系。支持建立农业从业者与食品、制造、能源、信息通信、流通、餐饮、旅游、金融、保险等各个行业的关联合作网络。发掘潜在的关联合作机会,联合利用农业资源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市场。发展“第六产业”,需要发挥行业协会的社会服务功能。日本农协的强大体系以及健全的组织结构在联结农户、整合资源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南通既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也存在没有理清与政府部门、经济合作组织关系的问题[11]。因此,首先应当加强行业协会与各级组织之间的沟通,对行业协会清晰定位。然后,行业协会应当积极参与“第六产业” 的宣传推广工作,寻求和合作组织之间的配合,整合各种有利资源,为形成一体化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服务。同时,行业协会还应当加强内部管理,进行有效监管,为农业转型服务。

3.5应用高新技术,促进发展“第六产业”

注重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目前,南通市应提高农业研发力量,继续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研究机构推进相关高新技术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农业领域。同时,通过政策措施,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方式参与农业领域尖端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实用化开发,推进科技农业,培育高科技示范应用基地。同时,通过实现农业机械化,将高新技术引入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中,从而吸引资本和人才回流,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建立相关的农产品品牌,通过产品文化附加值的提升来发展“第六产业”。

3.6利用当地资源,扶持发展“第六产业”

发展“第六产业”,必须因地制宜,突出当地特色,积极促进当地产业链融合延伸。因此,要探索发掘农村当地自然资源以及文化资源,积极利用民间团体和广告宣传,探索开发相关的农业产品,保证产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促进当地农业及相关行业的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第六产业”,必须建立资金政策和税收政策。金融机构要制定出适合“第六产业”发展的贷款项目,增加产业发展的资金来源。注重对社会资金的引用,吸引社会闲置资本参与“第六产业”发展。在税收方面,给予从事“第六产业”的从业者税收减免与优惠政策。对“第六产业”发展较好的主体实行奖励政策,不仅能够推动其发展,还可以起到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农业从业者从事“第六产业”。

4南通以“第六产业”思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景

4.1发展“第六产业”是实现产业融合的必然趋势

随着国际贸易壁垒的建立和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国家开始注重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农业与加工、流通、信息、旅游、文化、商业、服务等多产业领域的融合,拓展农业的内涵与外延,以此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可以拓展城市资本和生产要素进入农业、农村的通道,强化农村产业发展的要素支撑,促进以城带乡和强农惠农。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不发达国家的农业仍然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发展中国家开始注重农业与加工业相结合,而发达国家则利用先进的技术,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以色列、荷兰、日本等先进农业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都能代表农业的这种发展趋势。如日本进入21世纪以来,就一直积极探索“第六产业”发展,相继出台《农山渔村“第六产业”发展目标》《农业主导型六次产业化准备工作实施纲要》等规划和政策,“第六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4.2发展“第六产业”是转变经营方式的必然趋势

目前,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农产品受“成本地板”不断抬升、“价格天花板”不断下压的挤压,资源环境“红灯”亮起,农民单靠生产环节利润有限。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方式难以为继,必须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拉长产业链条,尽快转到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经营上来。“第六产业”就是充分利用农业产业链条长的特点,通过深挖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潜力,与二产、三产连接起来,把传统的农业种养拓展到生产、加工、销售、体验、服务等等方面,形成许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极大地提高农业附加值,可以细分出无限的环节和就业岗位,创造出更多新型业态,成为新的增长点。

4.3发展“第六产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南通实现农业现代化,“第六产业”是实现路径。南通农业具有人均耕地不足0.053 hm2等农业资源有限的特点,要在“狭小空间”内“以小博大”,不仅满足自身需求,又服务上海等大中城市乃至全世界,发展“第六产业”是南通推动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打造都市现代农业的必然路径选择。南通既有面临农业土地资源有限、环境承载力偏低、生产成本持续上涨等较多劣势,又有区位、科技、人才、资金、市场等诸多优势。发展“第六产业”,既可以有效避开劣势,又可以充分利用优势;既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丰富农业农村发展的内涵,又可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维护村落功能和农村环境,活跃农村经济与社会;大力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构建新型农业从业者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现代服务业对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引领、支撑、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价值链升级,提高农业竞争力和附加值;发展品牌农业、会展农业、创意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不断提高农业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加快建设生态、高效、安全的都市现代农业,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5南通以“第六产业”思路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

南通发展“第六产业”,除了要在观念上突破传统农业的束缚,还要实现经营模式、体制、方式等方面的突破。从过去的一家一户分散式经营到新型、多元化经营模式,更多地发挥“全托管”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从业者的作用,同时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上多做文章。关键是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从产业链中获得更多利益。

5.1发展农产品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南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仅靠上游投资和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培育能够释放农业资源、推动农业增值的产品,形成贯通种养、加工和营销的大产业链条。从产业链条的角度看,农业的最终落脚点是加工产品。因此,没有先进的加工产业,就没有现代的农林牧渔业,应让农产品加工成为农业产业升级的发动机和火车头。

按照“消费导向”发展“第六产业”,加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第二产业链条举足轻重。因此,必须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研发先进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开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优先支持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包装技术及设备的引进、研发,建立相关的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测、检测体系;优先支持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的引进开发;重点支持特色农产品速冻保鲜品质保持技术研究,现代发酵工程以及新型高效农产品精细加工技术,开发新型、高附加值功能性健康食品和配料等。着力培育区域性支柱产业和建设产业联盟(或企业集团),推动加工原料基地建设和食品工业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到2020年培育100家年销售收入达5 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推进海安老坝港紫菜集中加工区、如皋经济开发区肠衣产业集中区、如东县如泰农产品加工集中区、通州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海门市临江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启东吕四港水产品加工集中区等6个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使地产农产品成为加工业的首要源头,积极拓展工厂观光、科普展示等功能,全程展示加工过程,为城乡居民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引导农产品加工向地产农产品生产倾斜。坚持扶大助强、招大引强,重点扶持和做强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农业特色龙头企业,如中宝食品、鑫缘茧丝绸等。以这些龙头企业为引领,大力发展与第三产业高度结合的新型业态,如服务型加工企业,不仅提供农产品或其加工品,也向提供农业服务的功能转型;如观光型加工企业,开辟观光通道,让农产品加工全程可视化,成为观光旅游点,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5.2发展现代服务业,缩短产品流通周期

发展“第六产业”不仅要延伸产业链,还要以消费需求为导向,拓展农业服务功能,发展好第三产业,缩短产品流通周期。南通农村自然风光优美、地域文化丰富,可以依托青山绿水、田园风光、滩涂林带、古村落等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森林旅游等,发展农家乐、户外游等新型业态,通过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把农村服务业打造成农民增收的新路径。要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促进公益性服务和市场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强化公共服务组织建设,大力扶持经营性服务组织发展,以“第六产业”从业者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机制创新和领域拓展,促进“第六产业”社会化服务全面快速发展,形成公共性服务、合作型服务、市场化服务有机结合、整体协调、全面发展的服务体系。

5.2.1推广现代农业物流技术创建灵活性与可变性较强的供应链物流系统,应用各种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加强物流规划、物流评价、物流设计、物流策略等,缩短在途时间、实现零库存、及时供货与保持供应链的连续与稳定。重点研究净菜保鲜与冷链物流技术,园艺产品贮运保鲜机理与远距离运输技术,物流标准化技术;引进改良研制物流装备,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11]。

5.2.2努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南通农产品电商发展迅猛,有力促进产销衔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依托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借助电子商务、建立连锁基地等新兴营销辐射手段,引导需求,大力拓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各类农业从业者同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共同探索品牌农产品分等分级、“田头市场+电商企业+城市终端配送”等多种营销模式,加快村级信息服务站(员)建设等。加强互联网技术、传统商业模式和农业产业技术的融合研究,培育农产品流通与营销、农业大数据服务、农业物联网等农业新型服务业,形成线上线下整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升级。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深入开展“电商县”“电商镇”“电商村”创建,大力推广“一村一品一店”模式,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和人才[12]。

5.2.3推动农业成果展示交易严格按照“技术上先进,生产上可行,经济上合算”等技术经济指标对科研成果进行把关,加强产前、产后配套技术的研究,促进成果到达应用技术开发阶段和中试、示范推广转化阶段,加强与成果相配套的常规技术及工艺技术的研究,促进成果的获奖或重大奖励,实现科研成果自身效益与价值。搭建市级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合理布局科技超市,自主研发的农业科技成果90%以上在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进行展示,30%以上实现转化交易。

5.2.4拓展多层次服务新领域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必须以市场化为主导,充分发挥各类服务主体的比较优势和服务特色,在满足多层次服务需求的同时,实现服务资源优化配置。第六产业的社会化服务内容不应仅仅以技术服务为主,而是要构建起向信息、营销、资金、监管、创业支持等“全要素”服务领域拓展的体系,注重传播现代科技知识、市场信息、管理理念,促进农民经营方式、发展理念的转变,使社会化服务从关注农业生产力提高转变为更加关注农业经营支持,从关注生产环节转变为更加关注产业链的延长和衔接。

5.3发展多元素文化,促各产业深度融合

构筑多层次的全景产业链,打破产业界限,把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引入农业,通过创意把文化艺术活动、农业技术、农副产品融入农耕活动中,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以农业为基本依托,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开辟全新的空间,并实现产业价值的最大化[13-14]。

5.3.1以“全产业链”思路,促进产业融合以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将种子、农药、肥料供应与农业生产连接起来,或将农产品加工、销售与农产品生产连接起来,或者组建农业产供销一条龙[15]。如江苏景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调整和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形成“种苗-栽培-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加快推进深加工项目建设,引进南通瑞农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建成年产万t的蔬菜加工企业,生产各类蔬菜加工产品,年产值达5 000万元左右。

5.3.2发展多种形式创意,推动产业融合打破传统农业的种植形式,或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农作物的性状、生长周期等,如玉米迷宫、盆栽果菜、玻璃西瓜、牛奶西瓜、牛奶草莓等。通过栽培理念创意、使用用途创意、包装加工创意等途径,改变农作物或农产品传统的食用功能和传统用途,结合艺术创作,将其变成艺术品和纪念品,从而提高产品价值。针对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将农作物进行包装,使其成为馈赠佳品,如变形瓜果、刻字瓜果等。以广袤的农村为背景,在农村的各个方面融入农业科技、乡村文化、社会发展、人文地理等创意元素,使农业与旅游市场消费需求衔接,创造具有旅游吸引力、带来农业和旅游业双重收益的农业新业态。确定特定主题,加强顶层设计,把与农业相关的生产场所、消费场所和旅游场所融为一体,集中展现功能相似的动植物和农事活动,创造出特色鲜明的体验空间,使之兼有生产体验、生活休闲、生态文明、科普教育的多重功能。以农业为基础产业,向第二或第三产业延伸,使之具有多个产业的特征,从而提高农业的加工附加值、服务附加值、文化附加值和科技附加值;通过产业融合产生新的业态,从而创新农业产业内容,丰富农业内涵,拓宽农业的外延[16-17]。

5.3.3应用先进要素技术,渗透产业融合农业是一个传统的弱势产业,迫切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撑。作为先进要素的“互联网+”,可以把农产品生产销售、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农业政务管理等各个节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融合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层面,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实现渗透型产业融合。如南通特种水产养殖科技示范园区整合科研、养殖、加工、储运、销售、旅游等各方资源,聚集各种先进要素技术,同时延伸渔业产业链条,促进渔业产业向观光休闲、精深加工、物流交易方面的纵深发展,初步形成以河豚、刀鱼等多品种长江珍稀鱼类的遗传育种、鱼苗繁育、幼鱼育成、规模化人工养殖、淡水鱼类深加工、餐饮酒店、食品生产、物流销售、旅游观光、科普宣传等全产业链长江珍稀鱼类产业集聚区。再如南通生态桑蚕茧丝农业科技示范区通过整合先进要素技术资源,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从桑蚕茧丝产业链源头的品种选育基础性研究到茧丝绸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促进桑蚕茧丝绸产业关键技术集成创新示范推广;已经形成“农户(蚕业农场)栽桑养蚕—蚕茧收烘—缫丝—织绸—丝绸服饰、家纺—生态数码丝绸系列产品生产—蚕桑、茧丝绸附产物、废弃物综合利用深加工产品—流通销售—售后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5.4发展农业高科技,以科技创新促融合

南通要发展“第六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高新技术必不可少。要寻找包括金融支撑、科技支撑、人才支撑等在内的项目支撑点;要有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操作的项目展示点,把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要充分展示出来;以及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项目赢利点。因此,要大力引进、培育、推广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的优良农作物、畜禽、特种水产、花卉苗木新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和更新率。加强高效农业实用技术的研发、引进,探索农业产学研结合的新思路、新模式,重点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力争在新品种培育、高效栽培、生态环境建设、资源高效利用、关键农业设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主要生产环节农机装备研发和技术推广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促进南通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助力农业发展。

5.4.1优良种子产业加强生物技术的应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全面提升传统育种技术,提高性状选择的准确性和加速育种世代进程。重点是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移植等高新技术,研究动植物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较快育成有突破性的农作物、果蔬、林木、花卉、畜禽等新品种。特别是在鲜食玉米、饲用玉米、甜(辣)椒、菜用大豆、食用豆、西甜瓜、能源植物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在畜禽和水产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品种培育上取得明显进展;在设施专用品种和出口特色品种的培育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20年,培育2~3家年销售收入达5 000万元的种业企业,基本满足境内生产用户对农作物和畜禽、水产苗种的需求。

5.4.2设施农业产业通过现代化农业设施装备与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技术的集成创新,创造适合动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为农业标准化、集约化、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不断加大高效农业设施投入,加快智能温室、钢架大棚等高效农业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农业生产设施条件,积极推广名优花卉生产展示、优质果蔬工厂化育苗、蔬菜设施标准化生产技术;以布局集群化、生产集约化、管理规范化、技术标准化、产品品牌化为目标,深入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园区创建活动,加快紫菜、南美白对虾与海参等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发展适应水产健康养殖要求的水产苗种繁育体系,提高水产苗种质量和良种覆盖率;加快转变养殖方式,大力发展以循环水养殖、深水网箱养殖为代表的设施渔业;研发并推广节能减排新型养殖模式和技术装备。到2020年,建成8万hm2高效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重点推进万亩紫菜产业园、万亩海参产业园、万亩南美白对虾产业园、千亩特种水产品养殖园等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园建设。

5.4.3农业新型装备针对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目标,重点发展体量小、效率高、能耗低、对环境友好的装备。在农机与农艺配套的基础上,示范推广农业废弃物利用装备、微型化设施农业装备、稻麦油产品深加工装备;大力推广青毛豆剥壳机、青玉米剥壳机、豆荚切断机等微型蔬菜加工机械,基本解决保鲜加工企业“用工难”的问题。至2020年,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85%以上,水稻、小麦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

5.4.4特种水产养殖建成开放式国家级长江珍稀鱼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行好国家级长江珍稀鱼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建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围绕河豚、江豚、刀鱼等多品种珍稀鱼类物种的遗传育种、鱼苗繁育、幼鱼育成、规模化人工养殖、餐饮酒店、食品加工、旅游观光、科普宣传等,建成全产业链珍稀鱼类物种产业集聚区和产品流通基地、现代渔业科技信息汇聚与扩散基地。集聚高层次渔业专业人才,引进、保护并推广珍稀鱼类新品种5个以上,创新并转化新技术20项以上。

5.4.5桑蚕茧丝产业以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为目标,以基地建设为载体,保持现有面积,调整布局与结构,扩大集中连片种植规模,发展耐盐滩涂桑、成片绿化桑;围绕蚕桑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蚕茧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强势推进自主品牌,提升产业层次,放大产业优势,依靠技术和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瞄准高端,争创一流,促进蚕桑业规模与高效开发;开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研发,加大蚕桑产业与生物医药产业的融合,开发高附加值,拉长产业链,全面提升桑蚕产业的内在实力和整体竞争力,促进茧丝绸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到2020年,桑田面积保持在1.33万hm2,其中优质高效桑田 1.067万hm2(包含滩涂桑园),达到桑田总面积的80%以上,桑田蚕茧收入达9万元/hm2以上;桑园套夹种比例达到50%以上,蚕桑副产物综合利用率50%以上,桑园增加经济效益 1.5万元/hm2,桑园综合经济效益超过10.5万元/hm2。

5.5发展农业新主体,拓展农业产业链

培育新型农业从业者,是发展“第六产业”的当务之急。要明确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从业者的方向,注意引导农业从业者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第六产业”的发展涉及面广,复杂性强,跨界融合的主导特征显著,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贯穿其中。传统农民很难胜任“生产+加工+销售”多产业融合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日本的经验表明,即使是那些实力较强的规模化农业从业者,单靠其自主发展“第六产业”也存在巨大困难,需要工商业的带动和协力支持。要以培育新型农业从业者为抓手,从市场准入、税收扶持、金融支持、人才引进、土地流转等方面加大对新型农业从业者的扶持,努力促进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全托管”组织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同时,应该优先支持本土化的新型农业从业者成长,组织推动“第六产业”的发展。

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扩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规模,研究制定职业农民的认定标准,并作为培育和扶持新型职业农民的依据。探索不同生产领域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新增农业补贴重点向认定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倾斜,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流转。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建立示范社评定标准,分级发布示范社名录,把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积极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合作,走农业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共赢的协同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来武. 打造星创天地,开创第六产业[J]. 中国农村科技,2015(11):30-35.

[2]魏京华. 第六产业知道吗?航天科工要进军啦[J]. 中国机电工业,2016(1):92.

[3]孔祥智,周振. 发展第六产业的现实意义及其政策选择[J]. 经济与管理评论,2015(1):98-103.

[4]吴精精,李庄玉,赵邦宏. 日本“第六产业”发展的探索与启示[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306-307.

[5]胡卫国. 深化“接二连三”打造“第六产业”走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路[J]. 上海农村经济,2015(6):4-7.

[6]宋明霞. 张来武:什么是影响中国未来的第六产业[EB/OL]. (2016-01-05)[2016-03-25]. http://money.163.com/16/0105/07/BCI5GQV900252G50.html.

[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关注日本“第6产业”[J]. 科技潮,2011(6):36-39.

[8]日本发展“六次产业”的主要做法与启示[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5(11):44-47.

[9]刘新. 农业多功能性演化与“三农”问题探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1,39(3):599-601.

[10]龚松柏,闪月. 农业的多功能性与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5(2):82-87.

[11]王志刚,谭梦琳,包书政. 日本农产品区域品牌保护制度及其启示[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6):63-67.

[12] 王 志辉. 河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创新科技,2015(8):33-36.

[13] 王爱玲,刘军萍,任荣,等. 农业创意产业[J]. 中国科技产业,2009(9):78-81.

[14] 崔元培,卢秀茹,刘丽影.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业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 北方园艺,2014(14):227-230.

[15] 邸超,钱勇,王晓峰,等. 我国家禽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解决之道[J]. 中国禽业导刊,2014(20):4-7.

[16] 徐慧慧. 美学经济与发展创意农业旅游的美学策略研究[J].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5,29(3):107-109.

[17]奚雪松,宇啸,潘克宁,等. 河北霸州塔上村农业创意创业园区规划手写板[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677-681.

猜你喜欢
南通发展对策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