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致辞聚焦十年成就与未来走向

2017-02-05 02:32整理夏云峰
风能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发电量风能风电

整理 | 夏云峰

人类利用风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但风能的真正规模化开发则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最近十年,伴随着中国市场的爆发,全球风电产业走出了一条辉煌的发展之路。今年恰逢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举办十周年,在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的大会开幕式上,致辞嘉宾深情回忆了十年来的发展成就,并高屋建瓴地分析了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任务,为风电下一阶段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近几年,全球风电的发展风起云涌。在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看来,这主要体现在规模扩大和技术进步两方面。“2012年,全球风电总装机容量是2.8亿千瓦,而现在已经超过5亿千瓦,大约是2012年的2倍。过去的风轮直径为80米左右,现在已经达到了110米左右;而风电塔筒的高度也从过去的80米,现在可以达到120米甚至140米。可以用于海上风电的5兆瓦机组,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都已经在大量应用,还有一些企业在研制10兆瓦级风电机组。”

这一切都有力地推动着风电开发的度电成本快速下降。比如,据荷兰驻华大使馆大使高文博介绍,在该国去年进行的海上风电项目招标中,中标价降至5.45欧分/千瓦时,创造了当时的该国海上风电价格新低。“我们预计,如果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的话,海上风电很快将不再需要补贴。”

在这一进程中,中国无疑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最近几年每年的新增装机量占到全球总装机容量的40%左右,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08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只有1200万千瓦左右,上网发电量仅为120多亿千瓦时,在全部发电量中的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到2016年底我国风电的装机规模已经达到了1.69亿千瓦,发电量为2410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4%,电力消费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同时业内还培育出了一条完善、坚强的产业链,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走在世界前列。设备出口30个国家和地区,风电在拉动投资、带动就业等方面的效益日益显现。”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姚兴佳提及。

当然,在这成就面前,业界仍然不能盲目自信,还有不少问题亟待尽快解决。“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弃风限电问题。中国最早是在风能资源最好的‘三北’地区开发风电,这些地区的限电比例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如果把中国与国际作比较,在风电发电量占到电力消费总量超过10%的国家中,没有中国。这说明中国的风电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还有很大的消纳潜力和发展空间。我们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风电价格还比较高。如何降低风电价格是中国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梁志鹏指出。

他在致辞中进一步表示,“在今后一段时间,我们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弃风限电问题。今年以来,中国有关政府部门、各级地方政府、电网和发电企业,以及广大电力用户都把消纳利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相信到2020年,中国弃风、弃水、弃光的问题将会得到基本解决,将会为风电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第二,风电在新能源中率先摆脱社会补贴。我们在补贴退坡的方面有一个基本的思路,就是分类型、分领域、分区域地逐步退出,要在2020年到2022年基本上实现风电不依赖补贴发展。第三,要更好地落实支持风电发展的有关政策:一是要按照放管服的要求优化政府的服务;二是改善我们的公共服务;三是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四是更好地落实保障性收购的政策;五是在推进技术的同时,减少一切非技术成本。”

此外,英国驻华大使馆公使罗廷认为技术创新也是应对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抓手。“未来,我们还需要继续加大创新力度。如何不断强化能源创新将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我们必须让政府和行业联合起来。希望借此次风能大会能够巩固我们现有的关系,同时寻找到新的合作机会。”

猜你喜欢
发电量风能风电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乌东德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500亿千瓦时
2019年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3.5%
海上风电跃进隐忧
分散式风电破“局”
全国上半年水力发电量同比增长2.9%
风电:弃风限电明显改善 海上风电如火如荼
神奇的风能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肯尼亚火电发电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