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考:让课堂绽放光彩

2017-02-05 14:33吴凌艳
黑河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精彩课堂思考力小学数学

吴凌艳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必须实现自身从知识灌输者角色向引导者角色的积极转变,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对此,数学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考力,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激发学习与思考的潜力。在分析了小学数学传统课堂模式下学生思考力不足的前提下,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提出了借助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思考潜能;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导入趣题、赛题,提升思考力以及构建精彩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考力;精彩课堂;学习乐趣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相对有限,很难把握数学学习的本质,无法通过常见的数量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有效的数学模型,这与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学生思考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很大的关系。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很多数学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习惯于开展程式化、统一化、标准化的教育,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有针对性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思考力的弱化。对此,数学教师必须重视数学思考的重要性,将学生思考力的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让课堂绽放光彩。

一、传统数学课堂模式下学生思考力低下的原因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弊端开始逐渐显现出来,教师单向性的教学思路不利于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也很难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进行引导,所以容易导致学生数学思考力的弱化,致使数学课堂氛围不够活跃,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1.从教师个人角度来分析

教师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有培养学生思考力的意识,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的重要性,那么数学课堂教学将难言精彩。同时,教师的情绪尤其是消极的情绪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提高有不良的影响。例如,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不能保持积极的教学情绪,影响数学课堂的活力,甚至会让课堂氛围比较沉闷,或者有的学生畏惧于教师的权威,不敢回答问题和大胆思考,学习时畏手畏脚,严重影响了数学课堂上创造力的发挥。此外,面对个性比较强的学生,教师的斥责或者批评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对数学学习难以提起兴趣,不利于学习潜能的激发。

2.从学生自身角度来分析

有的学生认为做难题才能快速提高数学思考力,在一味做难题的过程中忽视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导致思考能力受到限制。加上数学思维的训练不到位,致使很多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习惯于在教师的帮助下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积极开发自己的思路,导致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此外,有的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不喜欢,有排斥情绪,没有真正走进数学,发现数学学科的学习价值与乐趣,所以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养成数学思考和知识应用的良好习惯。

3.从教学方法角度来分析

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性、应用性比较强,但是也有些知识点、数学原理不是很具体,小学生学习起来有些难度,需要在学习过程发挥自己的抽象思维,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要点。小学生思考力的提升,只有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将抽象枯燥的原理、知识等用具体化的形象来呈现,才能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但是有的教师过于重视数学的知识性,过多强调数学的原理、概念和公式,而不能把这些知识具体形象化,只是不断要求学生生硬地掌握这些知识点,这样一来,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和开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4.从学生思考素材分析

由于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有些数学教师仍旧看重智力教育,而且教学过程过分依赖教材,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境相对封闭,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考力的培养。同时,有的教师在为学生提供思考素材时,过分依赖数学教材和练习题,教学思维固化,即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进行思考,但是由于思考素材的局限性,使学生容易陷入“思考被动”与“发现单一”的局面,甚至助长了其惰性思维,限制了思考力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思考力以及构建精彩课堂的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长期以来的授课模式,不要直接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而是要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借助生活经验激发思考潜能

针对小学生思考力低下的现象,教师应多开展体验式教学,让小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来点燃自己的思维火花,开发数学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一段跑道全长300米,已跑了100米,还剩多少米?一段跑道长300米,已跑了三分之一,还剩多少米?一段跑道已经跑了100米,正好是全长的三分之一,问这段跑到总共长多少米?一段跑道已经跑了100米,剩下的部分是全长的三分之二,问还剩多少米没跑?这几个有关联性的题目,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好处。必要时,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归现实生活,对思考结果进行验证,或者安排更深层次的思考题目,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2.动手实践拓展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相对有限,思考能力也相对较弱,所以在思考问题时容易遇到思维障碍,如果此时不能进行有效的突破,很难获得理想的思考结果。教师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思考力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切忌“越俎代庖”,应该明确思考能力是学生自己思索、发现、纠正、改错、完善的一个过程。即便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较弱,教师也一定要给他们预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而不是简单性的反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要将学生的主动思考落到实处。当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激活其数学思维。例如,在“时间的计算”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在计算时间时容易受“十进制”“百进制”等思维定式的影响,即使通过“题海战术”进行纠正,也还是容易犯错。对此,数学教师不妨让学生直接拨弄钟表,通过实践操作来看钟表的秒针、分针、时针的变化,拓展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逐渐形成时间换算的概念,促进思考力的提升。

3.导入趣题、赛题帮助思考力提升

活泼、好动、善交际是大部分小学生的学龄特征,他们的模仿能力和相互学习能力也比较强,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导入一些趣味性、竞赛类的思考题,营造集体竞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习他人的优点并为己所用,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增强与他人之间的合作意识,这样才能不断增长个人智慧,提升个人的数学思考能力。例如,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导入计算题:123456789 ×9 =?对于小学生来说,该题新颖而有趣,计算过程又有一定的挑战性,计算结果为“1111111101”也是比较有趣的。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计算比赛,有的学生会通过常规方法进行解答,也有的学生将题目转化为“123456789 ×(10-1)”,显然后者计算结果更快、更准,其他学生也受到启发,积极思维,最终实现思考力的共同进步。

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有意识地加以培养,要在思考素材、教学方法、课堂形式等环节不断创新,留给学生数学思考的足够空间和时间,从而让小学数学课堂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彭文.让知识技能与数学思考和谐共生[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

[2]李维勇.把数学思考融入有效课堂[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06).

[3]徐凤红.让“数学思考”贯穿整个课堂教学[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4).

[4]毛亚芳.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考——以“商不变性质”一课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5,(02).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精彩课堂思考力小学数学
Logic Dots
Logic Dots
精彩,不只在课堂
做有思考力的历史教育
打造数学精彩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问题式教学, 串起化学课堂的精彩
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思考力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