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过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7-02-06 00:58李杰苏丹丹李忠斌
广西民族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体系

李杰+苏丹丹+李忠斌

【摘 要】本文在总结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内涵的基础上,借鉴一般项目建设过程评价体系,并依据《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主要任务,对特色村寨建设实施过程阶段和建设完成阶段进行指标设计,构建了包括投入水平、产业选择、建设进度、建设达标率、投资效率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76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旨在准确识别实际建设状况与预期目标的偏差,制定合理的纠偏策略,以达成建设目标。

【关键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过程;建设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作 者】李杰,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苏丹丹,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湖北恩施,445000;李忠斌,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430074

【中图分类号】C9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454X(2016)05 - 0023 - 009

一、前 言

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民族风情浓郁、建筑风格独特、布局奇巧的特色村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无论是居住式样、村寨风貌、风俗习惯还是村落布局、产业结构都具有其独特的风格,是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村寨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少数民族村落出现特色村寨极速消解与村寨文化过度开发并存的现状,因此,合理地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对传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从2009年开始施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以来,我国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由于特色村寨建设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可操作的理论工具,当前特色村寨建设存在建设模式单一、考核机制不健全、急功近利、社会参与不足等问题。鉴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建设现状,在特色村寨建设过程中如何评价其建设过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成为我国特色村寨建设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自从国家民委和财政部联合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以来,国内学者从民族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对特色村寨建设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从研究层次来看,包括了宏、中、微观层面:(1)宏观层面主要是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的主要成效、存在问题和发展思路方面展开: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示范带头作用、农民增收、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推广等成效显著 [1 ],但是也存在发展规划不科学、部门协作不密切、公众参与性不高和发展模式不健全等问题 [2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应该坚持依法、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积极、人本、完整、保护与发展、尊重习惯等基本原则;[3 ](2)不少学者从湖北省、云南省、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中观层面分析了经验、问题和对策:姜爱(2012)总结了湖北省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经验, [4 ]田敏(2016)在介绍朗德特色村寨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建设中存在缺乏地区间的战略协作,资源的低级运用,旅游开发品位不高,定位不明等问题,并提出注重区域间的合作,贯彻民族生态博物馆理念,定位旅游形态和旅游品牌等对策;[5 ](3)更多的学者从微观层面考察了部分特色村寨的发展现状,提出有较强操作性的对策。比如,曹大明等(2011)、唐胡浩(2013)和李忠斌等(2016)分别对宜昌车溪、神龙架下谷坪乡和利川夹壁村的特色村寨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总结发展成就的同时重点分析了其发展瓶颈,并以全新视角提出未来发展思路和针对性措施。 [6 ] [7 ] [8 ]

从研究内容来看,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意义、经验做法、模式、现状、对策思考等。部分学者从城镇化、生态文明、旅游扶贫、体育文化旅游等角度对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还有一些学者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特色村寨遴选(李忠斌等,2015)、外部环境(李忠斌等,2014)、文化变迁(钟溢颖,2014)进行了评价。 [9 ] [10 ] [11 ]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从不同研究视角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成果丰富,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从研究方法来看,国内学者大多采用定性描述的分析方法,较少使用定量研究方法。目前,定量研究方法主要用于对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评价体系研究,但是在这些指标体系研究中较少涉及特色村寨建设过程评价研究。因此,本文对特色村寨建设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对特色村寨研究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内涵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在民族文化保护、基础设施改善和村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目前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存在建设混乱、特色不鲜明、开发层次低、村民参与度低等问题,其中最本质的问题是对民族文化内涵的挖掘深度不够,重形式建设,轻文化保护。

(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过程中的伪文化现象

在“政绩”和“金钱”的驱使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形式,轻文化”的伪文化现象。 ①

1. 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干部对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认知不足和急于求成的片面政绩观的指导思想, [2 ]选择了“短平快”的特色村寨建设模式,缺乏对特色村寨文化内涵的挖掘,出现“文化复制多,特色创新少”、规划设计单调、脱离村寨实际等问题;

2. 由于村民对短期经济利益的追逐,选择了“流量大、收益高”的非本村寨文化产品和一般产品,对民族文化特色产品的支持度较低。因此,在急功近利和短期利益的驱使下,伪村寨文化当道势必扼杀真村寨文化,出现“伪文化驱逐真文化”的现象。 [12 ]

(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内涵

鉴于上述问题,要科学地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坚持传承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初衷,必须要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内涵有深刻理解。

根据国家民委印发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提出的发展目标,笔者认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是核心。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少数民族文化特征的外在表现,特色村寨是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因此,特色村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为核心,村寨文化要具有民族独有性、排他性。在环境整治、民居保护、产业发展、风俗习惯传承和民族团结等各方面的建设都要体现出民族文化内核,不能只注重形式建设,而轻视民族文化,不能复制他民族文化,而忽略本民族文化元素。

2. 村民福利增加是落脚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初衷在于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和保护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其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民族文化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不仅是对特色村寨建筑、传统器物和风俗习惯等民族文化外在表象形式的保护,而且是深层挖掘特色民族文化内涵的时代价值,不仅使民族文化保值,更要使民族文化增值,让民族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获利益,得实惠。因此,在特色村寨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意愿,让群众得实惠。这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是否成功的关键,村民福利增加,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才具有持续性。在特色村寨建设相关具体工作中必须围绕“为村民谋福利”这一目标展开,在民族文化保护过程中增加村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实现文化保护与村民利益相协同。

3. 改善民生、产业发展、文化保护和民族团结是主要内容。由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产业结构、民居式样、村寨风貌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文化特色及其民族聚落的演变过程,因此,在特色村寨建设过程中主要从人居环境整治、民居保护与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与创新、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着手,以文化保护、产业发展和民族团结为建设重点。不同村寨根据其地域环境、民族特点、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市场环境等具体情况确定特色村寨建设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但是,无论村寨选择什么建设内容,都必须坚持以文化保护为中心,以改善民生为主旨,以民族团结和谐为主题,提高村民保护本民族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保障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的持续性。

4. 经济、文化和生态协同发展是目标。文化保护与传承是特色村寨建设的本质和主要目标。但是,由于自然和历史等多种原因,民族聚集地多处于边远落后地区,贫困问题突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在特色村寨建设过程中以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为主线的同时,要兼顾地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地区经济发展、民族文化传承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步协调发展。

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居民收入水平低,因此,从理性角度来说,发展经济,提高收入是地方政府和村民亟待解决的首要任务。在特色村寨建设中经济发展和收入提高是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可持续的动力,离开经济发展谈文化保护是纸上谈兵,不能为了民族文化保护而舍弃村民利益,否则将失去保护文化的持续动力。当然,更不能为了经济发展,而忽略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

生态环境是民族文化产生的母体,文化传承是在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实现的。[13 ]因此,在特色村寨建设中离开生态保护谈文化保护是竭泽而渔,不能为了保护民族文化而破坏生态环境,民族文化必须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在不断调和过程中寻找最佳的传承路径。

因此,特色村寨建设中的各项具体工作都要围绕经济、文化和生态协同发展的目标,特色村寨保护必须要体现出民族文化的内涵,必须要与民族文化保护、产业发展、村民增收、生态和谐相结合,走生态、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道路。

三、特色村寨建设过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过程的评价,是对特色村寨建设的各主要阶段进行的系统总结和回顾。由于特色村寨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难以量化,无法对工作成果进行精确的评价,更适合从宏观层面进行定性分析。因此,本研究的指标体系是狭义的过程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对前期准备过程进行评价,其主要评价内容包括建设实施过程和建设完成阶段的评价。有鉴于此,构建特色村寨建设过程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任务是实施过程阶段和建设完成阶段的指标设计和变量选择。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在参考现有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特色村寨建设的内涵、村寨文化的特点,综合考虑特色村寨建设过程评价的指标需要,提出以下选取原则:

1. 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是特色村寨建设过程评价中应首先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所选指标应该是特色村寨建设相关性较大的指标,能够全面反映建设的过程,应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建设进度和建设效率的需要。

2. 主导性原则。特色村寨建设过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指标选择范围广。为了避免评价指标的过于庞杂,有侧重地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关键指标。这些评价指标能够反映特色村寨建设过程的特征以及建设效率和建设进度变化。

3. 获得性原则。评价指标的选取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应该充分考虑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如果无法获取数据,即使是再好的评价指标,也只能摒弃。比如,民族团结进步建设评价指标主要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和民族关系和谐度两个方面选择具有可获得性的表征变量。

4. 可测性原则。准确、无偏颇的数据量化是特色村寨建设过程评价的基础,因此,指标选取要注意可度量性,方便进行量化处理,无法进行数据量化的变量,即使对过程评价分析很重要,也只能摒弃。比如,领导机构组建与成员分工、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发展规划的有效性和民族政策法规的落实是特色村寨建设的重要环节,但是,这些指标却具有难以量化的缺点,因此,暂不作为评价指标。

5. 一致性原则。为了保证特色村寨建设过程评价分析的准确性和变量处理的便利性,在数据预处理时需要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指标数据的一致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每组数据资料在计量单位、时间和空间上的一致性。

6. 常用性原则。表征民族文化保护、人居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等建设的变量指标多种多样,选取所有的变量指标进入指标体系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因此,本研究采用常用性原则,即主要侧重于选取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变量指标且国内学者常用的指标。

7. 灵活性原则。为了既能全面反映特色村寨建设过程,又要便于计算,指标数量要适中。指标太多,评价难度大;指标过少,评价不稳定。所选指标以数据的可得性和可靠性灵活选择表征变量。此外,本文注重运用不同变量之间的“比率”形式来反映变量之间的对比关系,这不仅避免不同数量级和量纲对指标绝对数的影响,也有利于准确衡量评价指标的变化状态。

8. 可靠性原则。数据的可靠性是确保过程评价分析结果真实可信的根本保证。因此,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中,应考虑指标数据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等,所选指标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尽量避免凭借主观臆断选取指标变量,必须真实反映实际的特色村寨建设活动和结果,具有客观真实性和主观可信性。

(二)建设过程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指标选取原则,参考国内研究成果,最终选取投入水平、产业选择、建设进度、建设达标率、投资效率五大类别,共76个评价指标。本指标体系为四级评价体系,分为建设过程评价和建设完成阶段评价这两个阶段,包括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76个三级指标(见表1)。

(三)评价指标说明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和持续的文化保护与发展项目,其建设过程有其特殊性。因此,本研究在一般项目建设过程评价的基础上对特色村寨建设过程评价是一次新的尝试,可对后续研究和实际建设工作提供有益参考。为了提高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本部分根据表1对评价指标进行详细说明。

1. 实施过程阶段。实施过程评价是对特色村寨建设过程进行监测与控制,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实现预期建设目标,这是过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过程评价包括投入水平评价和产业选择评价两个一级指标。投入水平指标包括人力投入、土地投入和财力投入,其中,人力投入包括劳动力投入和智力投入,本文采用大学学历就业人口占乡村就业人口比重作为智力投入的表征变量。

产业发展是特色村寨建设的重要内容,产业选择是产业发展的第一步,本指标是一个综合指标,包括产业贡献和产业区域竞争力两个方面。 ① 产业贡献由产业增长潜力、产业盈利能力和产业关联效应等指标变量进行加权计算;产业区域竞争力由产业比较优势、培育环境和技术资源进行加权计算(见表2)。[14 ]

2. 建设完成阶段

建设完成阶段评价是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过程、建设效率、建设管理进行综合评价,衡量实际建设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分析未达成预期目标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建设工作提供改进措施。本研究采用建设进度、建设达标率和投资效率3个一级指标分别对特色村寨建设的建设进度、建设质量和建设效率进行评价。

建设进度评价根据实际建设情况与计划建设进度进行比较,从而评价目前建设进度是否合理。由于特色村寨建设中具体建设项目众多,影响建设进度的因素也很多且难以使用统一的衡量标准,为了保证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和简洁性,本研究采用实际建设周期变化率作为建设进度的表征变量,具体计算公式为:实际建设期变化率=(实际建设期-计划建设期)/计划建设期。若该变量值为正值,则表示实际建设周期大于计划建设周期,建设项目没有按照目标计划完成。本指标包括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整治、旅游设施古建筑保护等建设周期变化率。

质量控制是对建设项目质量合格频率和优良品率的评价,以确保建设项目质量达到预期质量标准。本研究使用建设达标率指标来评价其建设质量是否达到预期要求。该指标变量主要是采用建设项目的实际完成率与预期建设目标进行比较,该比值越大,则说明建设达标率越高,建设质量较好。本指标包括人居环境、社会发展、产业发展、文化保护和民族团结创建等建设达标率。

投资效率是各类产出效益与要素投入之间的比率关系,是评价特色村寨建设投资行为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本指标的设计同时兼顾了经济效率、社会效率和生态效率,由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计算。投入指标包括人力、财力和土地三大要素投入;产出指标是从上述三类产出效率以及主要建设内容出发选取特色产业贡献率、贫困人口变化率、特色建筑保护比例和民族关系和谐度等19个表征变量。其中,民族关系和谐度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产出成果,是综合评价指标,由村寨经济、村寨管理、村寨公平和村寨参与等9个四级指标变量加权计算得到(见表3)。

(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说明

目前国内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指标体系研究的相关成果较少,更没有对特色村寨建设过程评价的研究成果。由于少数特色村寨建设不同于一般项目建设,因此,对特色村寨建设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在借鉴一般项目建设过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特色村寨建设的特殊性进行重新设计。

根据指标评价方法的分类,评价方法分为单指标评价方法和多指标评价方法,后者较之前者更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质量和效益。目前,常用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和TOPSIS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等多种方法,各种评价方法的特点不同,根据评价对象的客观属性和实际需要,选择一种或者多种方法联用进行综合评价。由于各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将导致特色村寨建设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在应用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根据实际需要,对指标体系内容和表征变量进行相应的增删和修改。

特色村寨建设过程评价主要是对特色村寨建设的实施过程和建设效率进行评价,其目的是准确识别实际建设状况与预期目标的偏差,制定合理的纠偏策略,以达成建设目标。因此,对特色村寨建设的过程评价不仅要准确识别偏差,更不能忽视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避免在后续的特色村寨建设中出现类似问题,提高建设效率。

参考文献:

[1] 房亚明.关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思考[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1(3).

[2] 段超.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

[3] 张显伟.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基本原则[J].广西民族研究,2014(5).

[4] 姜爱.湖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经验解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2(9).

[5] 田敏.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以黔东南郎德苗寨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

[6] 曹大明,黄柏权,葛政委.宜昌车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特色建构及其社会变迁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4).

[7] 唐胡浩.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契机下的城镇化建设研究——下谷坪土家族乡的社会学考察[J].三峡大学学报,2013(2).

[8] 李忠斌,李军,文晓国.武陵山区特色村寨建设新思路:基于夹壁村的调研[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2).

[9] 李忠斌,李军,文晓国.以文化为内核的特色村寨遴选指标体系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5(5).

[10] 李忠斌,肖博华.特色村寨的外部环境评估体系探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2).

[11] 钟溢颖,王林.旅游场域下民族特色村寨文化变迁评价[J].旅游论坛,2014(5).

[12] 李忠斌,郑甘甜.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的文化保护与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14(11).

[13] 魏美仙.文化生态:民族文化传承研究的一个视角[J].学术探索,2002(2).

[14] 乔芳丽,杨军,侯强,徐伟.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评价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学生信息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独立学院技能型人才技能训练方案及评价指标体系
关于AI上市公司发展水平评价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品牌竞争力研究
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及其体系建立分析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构建探讨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工程咨询企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常态下大型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