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挺进澳网决赛的发球技战术分析①

2017-02-07 00:58王险峰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3期
关键词:外角中路接发球

王险峰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体育教学部 福建漳州 363105)

1 研究对象

职业网球运动员李娜2011年澳网的7场比赛共144局。

球员基本情况:李娜,中国国籍,出生于1982年,于1999年转入职业联赛,以右手持拍,采用底线型打法。(注:数据来自WTA官方网站 http://www.wtatour.com)。

2 结果与分析

2.1 身体形态的比较分析

李娜的身高为1.73m,体重65kg,澳网比赛中与李娜同场竞技对手的平均身高为1.747m,平均体重为63.5kg。无论在身高方面还是体重方面,李娜都达到了世界优秀球员的水平;这就使得她在发球力量、速度和落点选择上较于世界优秀选手并不处于劣势,因此,良好的身体条件为其抗衡于身材高大的选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ACE、双误和发球球速的比较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李娜7场比赛中平均每场ACE球均比同场竞技对手高,双误个数也比同场竞技对手的均值低,说明李娜在发球阶段的技战术日趋成熟,并不一味的追求速度,而是在稳定性的基础上追求速度旋转的结合。在发球速度上,李娜与同场竞技对手基本持平。由此得出结论,李娜的发球环节的技战术日趋完善,已成为其叱咤网坛的又一得分利器。

2.3 发球落点的分析

在单打比赛中,如果不能很好地将发球速度与发球落点结合起来,即使发球速度快也不能达到好的发球效果,甚至失去发球的威胁性和战术意义;正确的发球落点的选择可以增加球员们发球局时发球的威力,让接发球方在移动中进行接发球,最重要的是还可以给接发球方在接发球的预判上制造困难,增加接发球的难度,从而增加了发球方在比赛中的主动权[1]。

表1 李娜与同场竞技对手发球情况比较统计(平均每场)

表2 李娜在平分区发球落点区域统计(平均每盘)

表3 李娜在占先区发球落点区域统计(平均每盘)

表4 李娜与同场竞技对手发球情况比较统计(平均每场)

2.3.1 平分区发球落点分布的分析

从表2中数据我们可发现,在平分区发球时,李娜一发落点的特点是外角>内角>中路,主要以外角和内角为主。在得分率方面,外角发球的得分率最高,同时李娜还选择了发内角,主要发向对手相对较弱的反手位,所以得分率也比较高。

李娜在平分区的二发主要以中路和内角为主。在得分率方面,外角>内角>中路,可见李娜在二发中普遍使用内角和中路的发球,而外角的发球通常是偷袭对手,所以使用率低,得分率高。

2.3.2 占先区发球落点分布的分析

从表3中数据显示,李娜在占先区的一发主要以内角和外角为主,中路的发球相对较少,在一发得分率方面,中路(76.5%)>内角(71.1%)>外角(60%)。

李娜在占先区的二发主要发向外角和中路。在二发得分率方面,外角>中路>内角。李娜在对阵不同对手的发球角度稍有变动,其主要目的都是进攻对手的薄弱环节。

2.4 发球成功率、发球得分率的比较分析

表4中,李娜的一发成功率和一发得分率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这说明在一发上力求力量、落点和旋转的结合,刻意放慢一发的速度,使得发球的稳定性和威胁性完美的结合。李娜的二发得分率高于同场竞技对手,并存在显著性差异。

3 结语

2011年澳网比赛中,通过对李娜发球技术的分析,发现其发球的整体能力优于同场竞技对手。凭借高质量的发球,李娜在比赛中的进攻就显得游刃有余。李娜的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都较同场竞技对手高,发球质量高,球速、落点、旋转结合较好,说明其通过发球获得比赛主动,压制对手得分的能力较强,达到了世界优秀选手的水准[2]。

猜你喜欢
外角中路接发球
道路工程中路侧用缆索护栏施工技术
当奥迪RS5 Sportback的性能,邂逅乌鲁木齐中路的潮流与复古
瞌睡虫找朋友
添加辅助线 巧用外角性质
樊振东和林高远乒乓球接发球技术比较分析
提升网球接发球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探究多边形的外角和
吃火锅的发现
多边形的外角和与边数无关性质的新证
网球训练的接发球技术与训练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