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多措并举实现合作社“六化”目标

2017-02-08 04:22浙江省余姚市农林局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7年5期
关键词:余姚市规范农产品

余姚:多措并举实现合作社“六化”目标

近年来,浙江省余姚市把创新农村经济组织摆在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将农民合作社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服务设施化、建设规范化、经营品牌化、成员组织化”这一目标,切实加强领导,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宣传培训,强化指导服务,培育特色品牌,农民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到2016年底,全市有农民合作社172家,入社成员6518户,联系带动农户4.4万户,基地面积16万亩,年经营收入4.7亿元。

一、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稳步推进。余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主要领导多次批示要求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合作社建设工作,立足“引导不干预,扶持不包办”的原则,在发展思路上遵循“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的个人意愿,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引导发展,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搞“拉郎配”。二是坚持引导合作社建章立制,规范民主管理,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和盈余分配机制,扶持合作组织向实体化方向迈进,向产业化方向融合。三是坚持点面结合,典型培育与全面提升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培育典型,带动面上推进,不断做大做强。四是通过总结经验和调查研究,坚持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确保合作组织发展不偏离方向。

(二)加大扶持,大力推进。坚持扶持农民合作社就是扶持“三农”的工作方针,努力创造良好环境。制订出台了多个扶持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文件,市、镇两级财政把扶持合作社作为财政支持农业的切入点,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对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星级合作社创评、示范合作社创建、服务功能培育提升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2007年,市财政合作社建设专项资金为80万元,2011年后达到200万元,并为大中专毕业生在合作社等农业领域就业创业,专设补助资金2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农村扶贫开发、设施技术改造等支农建设项目也优先安排农民合作社申报。同时,各职能部门在工商登记、税收优惠、金融保险、用地用电等方面落实了一系列服务举措,积极为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合力推进农民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三)加强管理,规范推进。始终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采取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的工作措施,全面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一是建章立制促规范。统一印制了合作社农产品生产记录本、合作社成员分户账、农产品投售分户明细账、合作社农产品销售台账、合作社农业投入品采购台账、农业投入品分户明细账等六种台账。二是以示范创建促规范。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创、梯次推进的方式,积极开展示范社创建活动,提升合作社服务功能,有力地促进了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目前,已建设规范化合作社92家,评定星级合作社34家,培育余姚市级示范合作社21家,创建宁波市级示范合作社20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0家。三是入社指导促规范。专门成立了农民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广大农经干部会同有关技术指导部门主动下村入社开展服务指导,帮助合作社建立组织机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晰成员股权结构,规范财务核算、盈余分配制度和“六本台账”记录,实行社务公开财务公开,使越来越多的合作社走上了规范发展轨道。

(四)强化服务,扎实推进。一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通过学习、考察、培训,切实增强合作社带头人和有关人员的法制观念、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注重宣传推介,扩大合作社影响力。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合作社先进典范和相关法律法规,积极营造良好氛围,每年组织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进一步提升合作社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三是实施品牌培育工程,提升产品竞争力。在扶持发展合作社的过程中,不仅注重量的增加,更重视质的提高,引导合作社树立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取得成效

一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

充分发挥“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作用,带动形成了一大批“养殖村、蔬菜村、花卉村、茭白村、蜜梨村”等专业村,“一村一品,一品一社”的格局逐步形成,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农产品专业村140多个,每年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种植订单30多万亩。同时,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开展合作生产经营,参与市场竞争,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合作经营中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统一体,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二是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促进了农民增收。在农民合作社带动下,全市有3.1万亩土地通过流转进入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当地的优势主导产业统一经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同时,一批业主携资进入农村,加入合作社相关联的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开发,大量的民间资金良性聚集,单位土地收益迅速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如余姚市康绿蔬菜合作社,先后流转土地2200多亩,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运作模式,年供应无公害农产品7000多吨,年销售达1740万元。

三是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了农产品安全水平。合作社实行统一供应、统一技术、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监管“五统一”服务,推进了标准化生产,提升了农产品安全水平。目前,全市有147家合作社实行产加销服务,56家合作社注册了商标,36家合作社申报通过了“三品”认定,92家合作社制定了生产技术标准,81家合作社建立了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合作社已日趋成为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中坚力量。

四是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培养了新型农民。开展培训和交流是农民学技术、增素质的重要载体,合作社主动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系合作,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步伐。据统计,全市合作社每年培训成员超过1.5万人次以上。通过多形式的学习培训和技术交流,不仅提高了成员的种养水平,而且培养造就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如余姚市临山镇味香园葡萄合作社与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定期开设葡萄种植技术培训班,在葡萄生产季节,邀请合作社中资深的技术能手每月逢五、逢十为成员授课。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余姚市将紧紧围绕“数量和质量并重、发展和规范并重、规模和效益并重”的指导思想,坚持开拓创新,抢抓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服务指导,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农民合作社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加强管理引导,在发展模式上有新的突破。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纽带、以产权重组为手段,积极探索土地、服务、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和整合,建立区域性联动组织,逐步形成“主导产业特色明显、区域分布相对连片、参与农户规模适度”的合作社发展格局。

二是完善优惠政策,在政策扶持上有新的突破。进一步扩大财政扶持资金规模,在金融信贷、市场开拓、农业保险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构建较为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为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是健全运作机制,在规范发展上有新的突破。指导合作社建立完善一整套运营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科学的民主管理机制、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有效的风险调节机制、合理的盈余分配机制和自我服务与自我发展机制,实现机制创新。

四是增强服务功能,在联营合作上有新的突破。建立合作社经纪人和农产品信息库,开设“余姚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网页专栏”,积极筹建“余姚市合作社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努力为农民合作社联营合作、联合营销创造载体和平台。

(浙江省余姚市农林局供稿)

猜你喜欢
余姚市规范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来稿规范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产品争奇斗艳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
余姚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