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素质提升路径研究*
——以河北省为例

2017-02-08 05:37苏敬肖焦伟伟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年1期
关键词:胜任素质因子

■苏敬肖 焦伟伟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素质提升路径研究*
——以河北省为例

■苏敬肖 焦伟伟

在全民创业的大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项目尤其重要,同时,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素质业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本文以创业胜任素质模型理论为依据,通过使用关键事件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石家庄、保定等地区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实地调查,并且利用统计软件spss和lisrel对胜任素质进行实证分析及检验修正,构建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胜任素质模型,进而提出新型职业农民素质的提升路径,为政府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素质提供理论依据。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胜任素质模型创业胜任素质提升路径

研究背景与意义

创业是发展的动力,也是我国的富民强国之策。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鼓励全民进行多形式多渠道的就业,所以创业不仅能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样,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不仅能够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同时,还能带动其他农民就业,这也是使农民摆脱贫困的有效路径。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而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想加快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问题至关重要。那么新型职业农民在创业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创业胜任素质,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内容。从新型职业农民本身角度来看,深入了解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胜任力模型,可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明确培训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政府部门在了解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胜任力模型,才能更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胜任素质和制定一些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优惠政策。总之,构建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胜任力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及创业胜任力研究

(一)新型职业农民

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学术界有很多定义。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作为主要收入,并且是将农业作为一种职业来看待的,与传统农民有着本质的区别。王秀华(2012)指出,新型职业农民应具有以下4个特征,包括专门的职业素质技能、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现代的经营能力和高效率的管理能力。朱启臻(2013)认为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有农民的特征外还应具有市场主体、高度的稳定性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赵邦宏等(2013)认为新型职业农民是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农业生产和管理技能,并且专门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的农民。以上这些定义中都包含具有一定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并且收入主要来自农业方面。综上所述,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知识的,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收入并且将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职业的高素质农业从业人员。

(二)创业胜任力模型

随着胜任素质在人力资源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大,学者们对于胜任素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对于创业胜任力的研究国外要早于国内的研究。1973年哈佛大学的教授McClelland首次提出了胜任素质的概念,指出管理人员胜任特征模型由管理者自身的特征和个体对其他人的领导特征。1993年Lyle M.Spencer和Signe M.Spencer提出了创业胜任力的概念,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当中,成功履行了岗位职责,达到优秀绩效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技能和个人特质的总和。王重鸣(2002)构建了创业胜任力模型,包括机会要素、关系要素、概念要素、组要素、战略要素、承诺要素、情绪要素和学习要素8个维度。仲理峰等(2003)构建的创业胜任力模型包括11个维度,胜任要素包含主动性、信息寻求、自信、捕捉机遇、组织意识、指挥、自我控制、权威导向、影响他人、仁慈关怀和自主学习。冯华、杜红等(2005)提出的创业胜任力模型包括机会胜任力、组织胜任力、关系胜任力、战略胜任力、承诺胜任力、概念胜任力、情绪胜任力和学习胜任力8个维度。然而,国内对于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的研究还比较少。王乐洁、沈蕾(2014)通过专家访谈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含基本素质、经营能力、职业认同和生态素质4个维度的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模型。肖娥芳、祁春节(2015)构建了基于ANP法的量化测度模型,指出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模型包括:农业专业技能、科学文化素质、经营管理素质、道德法律素质等4个维度。综观以往研究,大多研究是关于新型农民的素质及新型职业农民的胜任素质的研究,国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胜任素质模型的研究还尚属空白。但是在我国大众创业的背景下,对于那些需要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缺少创业所需要的创业胜任素质模型,所以研究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胜任素质模型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创业胜任素质是个体产生优秀绩效的个性特征的集合。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胜任素质模型可以使得我们发现导致新型职业农民创业产生优秀绩效的个性特征集合,以便我们政府进一步甄选合适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者和提高创业绩效。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胜任素质模型研究的步骤包括如下的几个环节。

(一)初步甄选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胜任胜任素质的构成要素

课题组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BEI),对河北省27名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者进行行为事件访谈,访谈采用半结构化的问卷,由访谈者引导访谈对象列举出自己创业过程中所做的最成功的三件事及最失败的三件事。课题组根据访谈的结果,按照词条出现频率高低排序得出37项体现创业胜任力要素的词条,为了使所得结果更具科学性,本课题组向该领域专家进行咨询,最后筛选出30项个性特征。同时,为便于数据分析,课题组在借鉴国内外关于创业胜任素质模型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创业胜任素质模型。

结合访谈结论,课题组最终选取出30项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胜任素质要素,并初步将其分为5个维度,则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胜任素质的构成要素为:创业意愿、创业动机、市场商机意识、竞争意识、战略意识、风险意识、创新精神、冒险精神、敬业精神、务实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吃苦精神、商业基础知识、农业专业技术知识、创业管理知识、法律政策知识、计算机互联网知识、机会识别能力、学习和开拓创新能力、战略管理能力、组织经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风险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性、敢为性、坚韧性、内部控制力、成就动机、诚信正直。

(二)检验与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胜任素质模型

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胜任素质的构成要素,课题研究组选取了河北省地区部分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调查,同时选取部分人员采用开放式问卷进行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5级量表设计问卷问题,其中“5”代表非常重要,“4”代表比较重要,“3”代表一般重要,“2”代表不太重要,“1”代表不重要。问卷共发放140份回收132份,回收率为94.3%,有效问卷127份,有效率为96.21%。课题组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问卷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1.信度及效度分析

在问卷信度分析中采用科伦巴赫(Cronbach’s Alpha)一致性系数来检验,Alpha系数越大,说明问卷设计越可靠,Alpha系数大于0.6表示可以接受。本研究利用spss19.0软件分析得出本问卷总体同性质的信度和各个界面的信度。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调研问卷各部分的Alpha系数均在0.8以上,则说明问卷的信度较好。

2.探索性因子分析

(1)效度检验

调研问卷的效度采用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两种方法对原始变量作相关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KMO的值越趋近于1则说明模型适合做因子分析。通过对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特征题项进行因子分析,KMO的值为0.702,说明本研究是适合做因子分析的。Bartlett球形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Bar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说明本研究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胜任因子的提取

课题组将调查的有效问卷输入到spss软件当中,进行了因子分析,初步得到了一些描述性的统计结果,包括每个变量的平均分和标准差。这些数值分别描述了变量的整体的得分情况和变异的程度,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由统计结果可知,30个胜任特征要素的平均数在4以上,说明30个要素的重要性程度都在一般水平以上,且重要性程度都在较重要水平之上,这说明了我们进行分析后获取的30个创业胜任特征要素作为研究创业胜任特征模型基础的设计是科学合理的。

①主成分法提取因子

主成分分析法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将多指标转化为少数的综合指标,本研究的因子分析就是采用的主成分分析法。经过最大正交旋转,提取特征根大于1.0的因子,共提取了5个因子。如表4所示,第一主成份因子的特征值为11.116,方差根值为37.053%;第二主成份因子的特征值为4.720,方差根值为15.733%;第三主成份因子的特征值为4.080,方差根值为13.601%;第四主成份因子的特征值为3.597,方差根值为11.990%;第五主成份因子的特征值为3.387,方差根值为11.290%。所以,本研究最终共提取5个因子,累积方差解释率为89.667%。

②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利用方差极大化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进行了因子旋转来确保因子的可解释性并且寻求最佳的解释方式。各因子的旋转成分矩阵图见表5。

根据旋转后的因素矩阵提取因子,选取0.5以上因素载荷因子,可以得到5个因子。各因子所包含题项集中在5-7个,说明题项分布比较均衡并且各因子的可解释性良好,因素分析的结果也是比较理想的。提取的5个因子如下所示:

因子1:创业意愿、创业动机、市场商机意识、竞争意识、战略意识、风险意识;

因子2:创新精神、冒险精神、敬业精神、务实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吃苦精神;

因子3:商业基础知识、农业专业技术知识、创业管理知识、法律政策知识、计算机互联网知识;

因子4:机会识别能力、学习和开拓创新能力、战略管理能力、组织经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风险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因子5:创新性、敢为性、坚韧性、内部控制力、成就动机、诚信正直。

表1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胜任素质调查问卷Alpha系数

表2 效度检验值

表3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胜任特征要素指标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3.验证性因子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是对因子间相关关系的研究,本研究运用lisrel8.8程序来进行因子的验证性分析,程序输出结果如表6所示。

χ2/自由度是测量主观整体拟合优度的指标,当其值位于2.0~5.0时表示模型是可以接受的。本研究的χ2/自由度=3.67,表明是可以接受整体模型的。RMSEA表示的是均方根指数,也叫作近似误差均方根,当其值低于0.1时说明模型的拟合比较好,当低于0. 05时表示模型拟合得非常好。本文的RMSEA的值为0.036,则表明拟合度比较好。AGFI和NNFI是考虑自由度后所计算出来的模型契合度指数,这两个指数的值越接近1表明模型的拟合度越好。AGFI=0.94,NNFI=0.925表明模型的拟合度是比较好的。CFI表示相对拟合指数,反映了整体模型与最不理想模型之间的差异程度,二者之间的差异程度越大表明模型的拟合度越高。在结果中CFI=0.87表明差异程度较大,整体模型的模拟拟合性比较高。SRMR表示数据与模型标准化均方根参差值,当其数值低于0.08时,表示模型是可以接受的,在此SRMR=0.05认为模型可以接受。

4.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胜任素质权重的确定

本文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5项新型职业农民的胜任因子。由于每个公共因子都包含了相应的原始变量,所以我们将所有公共因子的得分作为总分,将胜任要素的均值的平均数作为该公共因子的得分,以此计算出每个公共因子的权重。如表7所示。

研究结论

表4 主成分分列表

表5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胜任素质调查问卷因子检验正交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

表6 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假设模型的拟合度参数

通过因子分析,对构建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胜任素质要素理论模型进行调整和归类,最终形成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胜任素质模型,如表8所示。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胜任素质的提升路径

(一)政府应该大力支持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素质提升工作的开展

在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是当下发展的主流趋势,而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所需要的胜任素质对于创业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大力支持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素质的提升。首先,政府应该积极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素质提升的培训工作。政府应该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来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创业课程的培训。其次,政府还应该大力支持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活动的开展。政府应该针对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制定一些强农惠农政策,并且确保政策的落实。

(二)基于创业胜任素质模型建立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

在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培训机构应该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胜任素质模型建设科学的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时应该从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特质五个方面全面设计课程体系,从而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胜任素质的理论基础。

(三)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意识,倡导自主创业

在全民创业的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无疑是农民致富的捷径,同样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所以,在进行创业课程的培训时,应该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意识,大力倡导自主创业的重要性,改变新型职业农民的就业观,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自主创业活动,从而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

(四)引进创业实践课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素质的培养方式上,应积极引进创业实践课程,提供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的机会。在实践当中培养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提升创业能力,挖掘培养特质,在创业知识上也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胜任素质。

另外,为了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能力,我国应该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造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领域,并且制定一系列政策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以及专业大户流转,从而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

表7 各因子权重计算表

表8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胜任素质模型

参考资料

1.McClelland D C.Testing for competenceratherthanforintelligence[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14.

2.Spencer L M,Spencer S M.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M].New York:John Wiley& Sons Press,1993.

3.王重鸣,陈民科.管理胜任力特征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检验[J].心理科学,2002,05:513-516+637.

4.仲理峰,时勘.胜任特征研究的新进展[J].南开管理评论,2003,02:4-8.

5.林美卿,代金平.农民素质及其科学评价体系[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65-267.

6.陈伯清,李前兵,张国良.我国农民素质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5,(02):48-50.

7.冯华,杜红.创业胜任力特征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06:18-19.

8.朱启臻,闻静超.论新型职业农民及其培育[J].农业工程,2012,03:1-4.

9.王秀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管理探索[J].管理世界,2012,(04):179-180.

10.朱启臻.新型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57-159.

11.赵帮宏,张亮,张润清.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13,04:107-112.

12.李国祥,杨正周.美国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政策及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13,05:93-97+112.

13.陈建安,金晶,法何.创业胜任力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09:2-14+24.

14.王乐杰,沈蕾.城镇化视阈下的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模型构建[J].西北人口,2014,(03):90-95+101.

15.韩长赋: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撑[J].蔬菜,2014(5):4.

16.肖娥芳,祁春节.基于ANP的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量化研究[J].西北人口,2015,(05):95-100.

苏敬肖,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与企业管理;通讯作者:焦伟伟,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农业经济、管理)

责任编辑:陈秀丽

河北农业大学社科基金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素质提升路径研究》,课题编号:SK201403-1;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燕山—太行山片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创新路径研究,课题编号:HB15GL72;河北省教育厅2016年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路径研究,课题编号:GH161056。

猜你喜欢
胜任素质因子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