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领略教育信息化的无限魅力

2017-02-08 22:59王晓波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北京市供给

王晓波

时光如白驹过隙,悄然之间,已经来到2016年岁末。带着对过往的无限留恋和对迎新的满心喜悦,我们迈向了2017年。

作为一名教育领域的编辑,在北京,领略教育信息化的无限魅力,我是幸运的。回顾这些年教育信息化走过的足迹,不难看到改革过程的曲折、前行过程的艰辛,以及每一位教育人的执着与奋斗。

数字校园,促使学校的围墙之内发生一场变革

早些年,谈到教育信息化,大家关注更多的是单点的不同模块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的建设和应用、管理的信息化、相关保障措施等。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技术让各种变革的力量逐步从独立走向联合,虚实交融,共生、共进,人们开始更加关注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性、全局性、服务性和深度应用。信息技术的积累和迭代,使得数字校园作为面向终端用户的学校信息化系统综合解决方案,正在促使学校的围墙之内发生一场变革。

数字校园是一个嵌入学校教育管理与教学过程,体系完善、功能健全、组织有序的数字信息系统。数字校园为学校教学活动提供了资源、平台和服务,搭建了新的教育生态。面对数字校园,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学校的内涵,重新解构教学的组织形态,重新定位师生的关系。我们还要思考如何通过数字校园促进教育均衡、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师生和谐发展”。

实际上,2009年以来,北京市共推进了三批100所数字校园实验校:第一批29所数字校园实验校已进入应用深化阶段,形成了阶段性成果并进行普及推广;第二批38所实验校正处于应用评估阶段,对实验校成果进行了总结、提炼;第三批33所实验校处于建设阶段,2017年将完成验收评估。

自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启动至今,本刊曾设立“数字校园”栏目持续跟踪关注。北京市丰台师范附属小学是我们报道过的众多数字校园实验校之一,由于合作关系,我们有幸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与教师面对面,与学生面对面,得以见证数字校园旺盛的生命力。作为北京市首批数字校园实验校,北京市丰台师范附属小学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记录、评价和管理,打造智慧课堂,智慧文化,建设数字校园。

随着数字校园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探索,北京市丰台师范附属小学形成了以iPad为智能学习终端的网状、交互、融合的教学模式。它以iPad系统软件为支撑,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建立学生的知识框架,以及与这个框架相匹配的树状思维模型,它把教师、教材、学生、工具以及围绕这些点所形成的资源全部融合在一起。在这个模式中,教师精心设计学生思维与知识间的联系,联系的核心方式是交互,通过交互能够使不同的学生、不同层面的学生、不同爱好的学生、不同智商水平的学生都能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域。基于智慧终端的交互式学习模式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生思维建构的过程,以及学生对于自己学习效果的理解过程等特点。

北京市三批数字校园实验校在教与学、学生成长、教师发展、评价诊断、资源建设、学校管理、家校互动等方面积极探索。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不但对传统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带来了变革,也对教师与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从而深化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教育信息化,构建北京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的核心力量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2012年9月5日,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三通两平台”,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实际上,随着北京教育信息网的建成和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CMIS)的部署,特别是在学校层面的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在国家提出建设“三通两平台”之际,北京已经搭建起了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基础,从基础建设阶段、关注管理阶段,迈向丰富教育供给和关注学生实际获得的教育服务阶段。

2012年9月,北京市启动名师同步课程暨北京数字学校建设,为全体市民免费提供数字化名师课程资源和网络学习空间;2014年10月,北京市教委推出“名师在线”“学习信息推送”“在线作文辅导”在线教育服务项目,逐步建立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的完善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2015年10月,北京市初中生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启动,主题丰富的活动项目上线选课平台,涵盖自然与环境、电子与控制、健康与安全类、结构与机械类、能源与材料类等领域;2016年5月,北京市实施中小学教师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自主“选课”,并实地走进授课教师课堂,进行面对面学习和互动交流。2016年11月,北京市在通州启动“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试点。通过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搭建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管理服务平台(“智慧学伴”平台),鼓励中学教师自主开放教育资源并在合适的时间内实时在线,为学生提供在线辅导服务,实现从优质教育资源的分享到优质师资教育服务的共享,实现了教育公共服务的个性化供给,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创新了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方式。

本刊自2015年开始设立“北京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栏目,从市级层面、区级层面、学校层面对北京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以及北京市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的创新与改革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报道。在我们关注的众多不同层面的实践案例之中,不乏一些案例值得我们思考。

2015年入冬,雾霾隔三差五光顾,经久不散。2016年岁末,我们的生活空间依然被雾霾所笼罩,面对自然的无力感往往让人茫然失措。

雾霾期间,北京启动“停课不停学”行动,通过北京数字学校、名师在线、北京开放实践活动平台、智慧学伴等平台向社会提供教育公共服务。便捷的在线学习平台、丰富的课程资源与服务、畅通的媒体渠道,使得北京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有效衔接起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面向未来,我们期望北京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持续发展,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正如“停课不停学”期间,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老师期待的那样:只有创新精神,开放、共享、协调的理念,漂浮在教育上空的“雾霾”才会最终散去,教育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那时教育将是一片绿色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呼吸!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语义网等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教育等新思维方式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其实,教育信息化作为构建北京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的核心力量,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起着革命性的影响,也是缓解矛盾解决问题的重要出路。从“北京数字学校”到“名师在线”,再到“开放性实践活动平台”和“智慧学伴”,北京市教育公共服务的内涵在不断扩充,形式也在不断优化,应用也在不断深入。然而,教育改革的道路必定是荆棘丛生,困难重重,破解北京市教育难题,实现质量提升、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改善和丰富教育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要借助于新技术、新思维、新理念才能得以实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学生的实际获得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教育而言,一边是“需求侧”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另一边是“供给侧”供给不足、结构失衡,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好学校”“好教师”或缺少或分布不均衡。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改善教育供给结构,形成丰富、多元、可选择的结构形态。

当前,北京市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改革从教育的外围走向教育的核心,从关注改革主体的“实际发生”到关注客体的“实际获得”,教育改革的阻力和难度逐渐加大。正如北京市教委李奕副主任所说:当前教育改革容易改的都已经改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而要‘啃掉这些‘硬骨头,更加关注学生、百姓的获得,更加惠民是基本标志,信息技术是最有效和必需的手段。

在这一阶段,公共教育服务需要依靠新技术、新思维方式、新发展理念提供更为丰富教育产品的供给,尽可能为学生提供适用的、可自主选择的教育模式。在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进程中,北京市围绕学科教学改进、中高考改革、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等方面,整体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形成了一个以中高考考试和招生录取为龙头的环环相扣的改革链条。

北京市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从不同层次,不同方向集中发力,将改革的主阵地引向深入,更加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教育综合改革以创新促绿色发展,统筹协调课程设置、考试评价、招生录取等多个环节。同时,教育信息化也穿越了学校的边界,将各种教育资源在公共服务平台上集纳起来,这是互联网+时代资源的统筹方式在教育领域的有效应用。

北京市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指导思想上主要强调公平、均衡和质量,其实质是基础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是消费观引导下的广义教育资源供给即“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它不仅是对学校管理体制机制、考试招生录取、课程方案调整、教师培养等多领域的改革,更是校准人才培养价值取向的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将教育信息化置于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之中,教育的未来会怎样?聚焦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我们对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现代化有了全新的认知,更是从中看到了教育信息化的真正意义和魅力所在。

教育现代化,伴随社会文明进步以及国家产业发展而来,它凝聚着国人对理想教育的追求和梦想。教育现代化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需要一个环境,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需要经过无数次蜕变方能实现。

在《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开篇,写着这样一句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秋大业,教育为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是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会议上提出的教育方针。当前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步入深水区,面对繁杂的问题和艰巨的挑战,我们重温这两句话,正是要“不忘初心”;2017年,我们喜迎“十九大”召开,将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北京市供给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公共服务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