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北京深化课程改革的创新举措

2017-02-08 23:02徐靖程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北京市教委开放性北京市

徐靖程

近年来,北京市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促进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尝试,如“翱翔计划”“雏鹰计划”等,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为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贯彻落实《北京市基础教育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北京市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关于本市中考中招与初中教学改进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中关于“一十百千工程”及“中小学校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开展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构建开放的教与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北京市教委结合已有工作经验,从2015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项目。这是北京市教委根据初中生的成长特点和发展需求而进行的又一次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开拓性实践。

政府购买服务,建立统一战线

随着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教育资源供给需要更加多元化。通过实施“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北京市整合了社会力量构建教育改革与发展统一战线,积极推动基础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方式相对单一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日趋多样之间的矛盾。北京市教委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资源单位,组织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企业、教育系统重点实验室、社会团体等单位作为主体,面向初中学生开发、提供科学实践活动服务,建立大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与科研机构乃至社会横向联合的协作体,探索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和长效机制。各资源单位立足自身优势,围绕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课程标准,开发活动项目,通过评审后为全市初中生提供服务。“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 2015年秋季学期启动实施。据统计,2015年秋季学期共有202家单位为全市初一学生提供了851个活动项目;2016年春季学期共有255家单位提供了1009个活动项目、约27万个学时的活动课程,全市8.8万七年级学生平均每人可以选择11个活动项目,2015~2016学年,全市参加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学生约有84万人次。2016年秋季学期,北京市教委共征集了454家单位的1992个活动项目供全市学生选择,截至目前,参加活动的学生已达到70万人次。

配套中考改革,构建开放的教与学模式

北京市的“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不像以往的社会大课堂或某一动手实践活动等,其本质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建设。未来,该课程将在北京市的初一、初二学生的学习中成为一种常态,就像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一样,将成为一门基础学科。

1. 定位初中,促进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衔接

在我国现有的课程体系中,为培育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小学三至六年级开设综合性科学课程;而进入中学阶段,科学课则实行分科教育,如在七、八年级开设生物学科,在八、九年级开设物理学科和在九年级开设化学学科。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定位在初中七、八年级开展,为学生们提供优质、多元、丰富、生动的合作探究式科学实践互动,可以有效促进小学、初中科学课程的有机衔接,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又促进了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制的课程设置和整体实施。

2. 无边界、跨学科,构建开放的服务平台

“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开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开放的理念,即教育者以开放的胸怀和眼界推进项目的实施;二是开放的资源,即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广义的教育资源供给;三是开放的课程,从课程形式、组织,到课程实施、评价,注重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服务。此外,“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不仅局限在学校开设的课程中,而是打破班级、学校的界限,鼓励学生到校外参与实践活动。这样,来自不同班级、学校的孩子会因为共同参加一项科学实践活动而互相结识,建立交流。当孩子们初中毕业后,每个人都会有几个非本校乃至非本区的同学或朋友,这是以往任何学校、任何区域的教育都提供不了的。而且,“初中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身心特点设计实施,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独立自主地选择活动课程,老师和家长都不能代替,这也是它的最大价值。

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可有三种不同的选择方式:一是自主选课,学生利用网络管理服务平台,按照学习兴趣自主选择不同社会资源单位丰富的活动项目,每次参加活动的学生可来自不同区、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班级,学生可在家长带领下或者自行前往社会资源单位进行学习,学习时间主要为放学后、周末、假期等课余时间;二是团体预约,学校在征求学生意见基础上,由管理教师为学生进行活动项目的团体预约,学校安排统一时间,组织、接送学生到社会资源单位进行学习;三是送课到校,通过社会资源单位送课到校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实践活动。专门设立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流动基地,重点为远郊区学生提供服务。

3. 对接中考改革,关注学生实际获得

根据《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项目管理办法》要求,北京七、八年级学生每学期应参加5次开放科学活动,按任务单要求完成1次活动计1分,2学年累计应参加20次活动,满分为20分。学生参加活动累计分数,中考时计入物理、生物(化学)科目原始成绩。特殊教育学生、中途由外地转入北京的学生或其他由于不可抗力无法按要求参加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学生,应采取后继学期补课的方式补足活动分数。如果确实无法按要求完成开放科学活动任务,可以采取校本科学实践活动替代的方式补足活动分数,由所在学校申报,区、市两级认定。

学生是教育公共服务的最终体验者。“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坚持实践育人,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淡化了结果导向,更加注重通过为学生提供精准、个性化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验证、探索,注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能力提升。此外,为提高活动质量,北京市教委建立了多元的评价机制,即专家评、学校评、教师评、学生评等多种途径对其进行评价,促进其不断优化、改进和完善。同时,对于不能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活动项目建立淘汰机制,以保证学生在活动中的实际获得。

依托平台,建立线上线下互动

为保证“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规范实施和可持续发展,北京市教委开发运行了 “北京市初中实践活动管理服务平台”(http://kfsj.bjedu.cn)。该平台集中了信息发布、资源征集、项目管理、学生选课、考勤记录、任务单上传、项目评价等多种功能。学生、教师通过网络平台预约活动项目,记录、评价活动情况;区教委、学校通过网络平台监控、分析学生参加活动情况;资源单位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活动项目发布、考勤、任务单上传等工作。

依托“北京市初中实践活动管理服务平台”,实践活动采取线上线下有机互动的方式,由资源单位授课教师、学校教师和学生一起构成课程准备、实施和评价的“共同体”,共同完成穿越时空、跨越边界的科学实践。课程准备环节,学生在网络平台上选择课程后,个人页面出现“小蓝旗”表示课程选定;资源单位教师可从平台看到选课情况并做好相关课前准备。课程实施环节,学生到达授课地点,资源单位授课教师进行考勤记录,并实施活动;学生们在主讲、辅讲五位教师的指导下,以“任务单”为主线,历经80分钟以上的动手实践,记载120分钟活动成果的任务单经教师现场拍照,同步上传,学生携“任务单”甚至还有自己的小作品离开。课程评价环节,学生在网络平台完成评价,也可对“任务单”进行补充,或上传其余的学习成果,或将自己的感受经历分享给同伴。只有完成评价后,学生个人页面上的“小蓝旗”才会变为“小红旗”,标志着这次课程完成。资源单位授课教师可及时获得学生的评价反馈,对课程进行有效修改、完善,与学校教师、学生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互动。

“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整体设计思路是整合广义的教育资源,聚焦学生的实际获得,将整个社会变成“大课堂”,在教育供给侧上实现丰富多元可选择,让孩子们自主行动起来,真正体现了政府对基础教育治理方式的变革。

猜你喜欢
北京市教委开放性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2019年首都体育学院推广普及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和冰雪运动情况总结
寻求开放性道路
重读天一阁开放性